山西晋中农业示范基地(聚集发展人气创新融合模式)

【示范园概况】民乐县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位于张掖市民乐生态工业园区核心区,规划总面积约30平方公里,总人口5万余人。现已发展形成以智能温室为主的戈壁设施农业100余万平方米,以食用菌、马铃薯、中药材加工为主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20余家,成功创建滨河九粮液文化旅游4A级景区和方舟温泉水世界3A级景区,园区逐步探索出了一条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特色路径。

民乐县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依托现代丝路寒旱农业(智能温室)产业园、生态宜居特色小镇、现代丝路田园综合体等重大项目,以寒旱农业种植、农副产品加工、休闲农业旅游为主导产业,以龙头企业为运营主体,积极拓展延伸产业链条,着力打造宜居宜业的特色小镇和产业高度融合发展的示范园区。一是实现了群众增收。民乐县在园区投资230亿元,实施90个重大项目,直接带动1.8万人就业,获得劳务收入8亿元,为带动和保障周边群众就业增收发挥了积极作用。2020年示范园内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887元,比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出2293元。二是实现了企业增利。民乐县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区内的企业发展势头普遍较好,2020年园区内23户规模以上企业共完成产值24.14亿元。企业的良性快速发展,为园区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为带动产业融合提供了重要支撑。三是实现了财政增税。2020年,民乐县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区内企业总税收达到9213万元,占全县税收总收入的27.9%,同比增长7.8%。

山西晋中农业示范基地(聚集发展人气创新融合模式)(1)

甘肃民乐-海升现代智能温室串番茄采摘

一、主要亮点

(一)培育多元化产业融合主体,激发产业融合发展活力

一是大力引进龙头企业。率先引进在国内现代化设施农业领域的龙头企业海升集团入驻示范园,先期投资32亿元,建设总面积100万平方米的国内种植技术最先进、节能环保程度最高的现代智能玻璃温室。同时,引进台湾芊卉园艺公司、春禾(广东)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张掖市现代农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民乐县青龙水务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等本地龙头企业,投资19亿元共同打造集农业产业区、休闲聚集区、文化景观区、生活居住区、综合服务区五大板块于一体的民乐现代丝路田园综合体,目前各板块重点项目建设正在加快推进。二是积极培育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按照“政府扶持、企业运作、农户参与”的发展思路,立足“扶优、扶强、扶特、扶大”原则,以食用菌、中药材产业为基础,大力发展家庭农场和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已培育县域特色型、新兴产业型、生态循环型、休闲观光型、园区集聚型的家庭农场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7家,使之成为引领规模经营、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推动因素。三是积极发展行业协会和产业联盟。利用行业协会开展标准制订、商业模式推介等工作,鼓励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和涉农院校、科研院所成立产业联盟,通过共同研发、科技成果产业化、融资拆借、共有品牌、统一营销等方式,实现信息互通、优势互补。采取政府购买、奖励等形式,引导科研机构、行业协会、龙头企业等提供公共服务,开展标准制订、商业模式推介、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等工作。以寒旱农业为基础,发展现代农业,结合加工制造、旅游服务等产业,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二)实施生态宜居搬迁工程,聚集园区长远发展人气

民乐县当前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城乡发展不平衡、产业发展不平衡、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矛盾较为突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所在区域,虽然产业发展集中,但人口及劳动力相对不足。为解决示范园区产业发展和人力资源失衡的突出问题,近年来民乐县委、县政府大力实施生态宜居搬迁工程,将居住在祁连山浅山区的农户,以及村庄空心化严重、农业基础薄弱、居住地点分散、产业发展滞后、生态环境脆弱、高海拔地方病和自然灾害多发易发区的群众,搬迁至民乐县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一方面促进了祁连山生态环境持续好转,另一方面为园区发展提供了必要劳动力,同时也为搬迁群众创造了更加宜业宜居的生产生活环境。目前,总投资56.6亿元的生态宜居小镇主体工程已全面完工,7000多户4万余名搬迁群众已全部分房到户,园区内学校、医院、养老服务中心、殡葬服务中心、客运枢纽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相继建成,配套道路、供水供电、供热供气、污水排放、垃圾处理、园林绿化、环境保护等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园区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

(三)积极拓展延伸产业链条,构建产业融合发展体系

一是推动寒旱农业创新集约发展。坚持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发展现代农业,以现代丝路田园综合体花卉产业园、果园为依托,重点发展特色花卉、林果产业,示范带动全县农业特色产业转型升级、振兴发展。海升一期20万平方米智能温室投产达效,二期23万平方米智能温室建成运营,三期60万平方米现代智能温室、海升果蔬汁和鲜切蔬菜加工、果蔬包装箱生产等项目正在加快建设。依托海升集团打造产值百亿级的现代丝路寒旱农业(智能温室)产业园,进一步聚合土地、资金、技术、信息以及劳动力等要素促进现代设施农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二是促进马铃薯、中药材、食用菌等农副产品加工业绿色发展。县域内第一家引进外资建设的甘肃爱味客公司马铃薯全粉加工项目效益突出,有效带动了全县马铃薯产业高效发展。民乐县本草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甘肃亚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民乐诚泰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等中药材加工企业通过挖潜改造、技术提升等途径,产值实现连年增长,有效带动了全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由甘肃鸿飞生物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甘肃荣善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甘肃占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组建的食用菌产业园,积极利用国家扶贫政策建设扶贫车间,吸纳贫困户劳动力就近稳定就业,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三是带动休闲农业旅游开放发展。立足戈壁荒漠农业、河西农业民俗文化等特色资源,深入挖掘丝绸之路农耕文化,以海升戈壁设施农业示范区、现代丝路田园综合体、滨河酒文化创意产业园、方舟温泉水世界游乐中心等为载体,加快打造集现代农业观光、有机农产品采摘、特色产品展示展销、生态休闲娱乐、科普教育培训等于一体的休闲农业旅游体验区,进一步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四)创新金融支持手段,破解园区产业发展融资瓶颈

一是探索产业链金融模式。积极运用奖励、补助、税收优惠等政策,鼓励金融机构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加大对产业融合发展项目的信贷支持,提升农业保险的覆盖面和保险额度。挖掘农村资源资产资金的潜力,探索推广两权抵押贷款激活农村金融资产,为农村“三变”改革提供金融支持。二是创新拓展直接融资渠道。支持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的入园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行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专项企业债券,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开拓长期、稳定、规模化的融资渠道。支持园区以小微企业增信集合债券形式发行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专项企业债券,募集资金重点用于农村产业融合小微企业发展。

(五)健全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围绕完善园区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着力盘活人才、土地、金融等资源要素,强化利益联结,建立稳固的农企利益联结机构。深入探索不同经济组织形式中的利益联结。按照“帮扶 劳务”模式和订单带动扶贫模式,鼓励易地扶贫搬迁农户入园发展高效现代农业,带动搬迁群众稳定增收。引导龙头企业和农户通过双向入股进行利益联结,形成农企利益共同体。鼓励农户、合作社将资金投入食用菌产业园,农户以“捆绑式”参与种植,释放“1 1>2”的聚合增益效应,让农户变股东,按资金投入获取分红和享受销售利润。以政府投资项目或财政资金折股量化,支持农民参与保底收益或分红,建立“保底收益 按股分红”利益联结机制。支持龙头企业为本地农业经营主体提供技术服务或市场服务。形成龙头企业联农带农的利益联结机制,保障农民共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成果。

二、特色政策举措

(一)强化融资扶持,助推重大项目实施

以海升公司投资建设现代智能玻璃温室,引领带动全县戈壁农业发展。由海升公司项目资本投入30%,通过股权质押,担保及土地使用权抵押,共向兰州银行申请五年期项目贷款3.2亿元,贷款利息由民乐县政府支付。县政府支付的贷款利息全部计入政府股权投资,按政府股权使用管理、保障政府投资的合法性和投资收益,有效减轻了项目方和政府的投资压力。

(二)以企业为主体,增强产业发展活力

始终坚持把企业作为推动示范园建设的主力军,通过引进国内产业化龙头企业,整合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增强产业发展活力,如引进海升集团推动全县设施农业产业规模化发展;联合台湾芊卉园艺公司、春禾(广东)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打造民乐现代丝路田园综合体,推动农业生产、休闲娱乐、商业服务等产业一体化发展;鼓励支持甘肃爱味客公司、甘肃亚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甘肃荣善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挖潜改造,推动马铃薯、中药材、食用菌等县域优势产业稳步发展。

(三)落实住房贴息贷款,加快推动生态搬迁

民乐生态宜居小镇是民乐县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建设的重点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县政府坚持群众工作要遵循“尊重、引导、改进、提升”四部曲,始终站在群众角度解决问题,为每户搬迁户协调落实住房贷款15万元,并将贷款期限放宽到15年,在此期间由政府财政全额贴息,搬迁群众只需交2万元订金,就可以住上新房,在保证了群众自愿有序搬迁的基础上,既为项目落地见效创造了良好环境,又为示范园发展凝聚了人气。

三、经验启示

(一)营造良好营商环境,为示范园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民乐县委、县政府始终秉持尊重市场主体地位的理念,着力引入民间资本参与示范园建设,研究制定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简化项目审批流程,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先后引进海升集团建设现代丝路寒旱农业(智能温室)产业园、深圳金甫公司打造现代丝路田园综合体、甘肃方舟水世界建设水上主题乐园、文德兰公司建设花卉产业园、电投鼎盛(广东)新能源建设春禾国际农业科技园等,为示范园内产业融合发展注入了强大动能。

(二)实行政企共建,努力创造经济发展、群众增收、企业盈利的多赢格局

在示范园创建过程中,民乐县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撬动作用,设立投融资平台公司,通过担保、土地使用权抵押等多种方式,向商业银行申请项目贷款,其间贷款利息由县政府支付,并以此计入政府股权投资。同时,投入大量资金不断完善园区内基础道路、绿化美化、供水管网、供电供气等基础设施,切实为示范园内企业发展和项目实施提供便捷条件,更加便于周边群众就近就地就业增收,真正实现了促进经济发展、群众增收致富、企业效益提升的多赢目标。

(三)着眼节水节地,切实保障粮食生产安全

当前,解决好保障粮食生产和发展特色产业之间的用地矛盾迫在眉睫。从用水和用地效益看,建设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延伸产业链条,提升农业产值是行之有效的探索。例如,建设现代丝路寒旱农业(智能温室)产业园,可大面积节约一般耕地,大幅提高耕地的产值和效益,为解决粮菜争地矛盾、丰富“米袋子”“菜篮子”奠定坚实基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