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艺茶馆演出门票两分钟售罄(现实主义经典致敬百年华诞)

“三爷,咱们的茶馆改了良,您的小辫儿也该剪了吧?“改良!改良!越改越凉!冰凉!”……7月9日起,北京人艺“镇院之宝”《茶馆》再次登上首都剧场的舞台。和以往一样,今年的演出仍是座无虚席、一票难求。本轮《茶馆》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剧目之一,剧里的一间茶馆在岁月变迁里折射着宏阔的近代中国史,在党的百年诞辰之际,北京人艺希望“用这样一部现实主义经典致敬时代,用这样一台集合北京人艺舞台中坚力量的舞台作品为党庆生”。

北京人艺茶馆演出门票两分钟售罄(现实主义经典致敬百年华诞)(1)

人艺《茶馆》剧照。

“售票系统因为人多一直加载不出来,好不容易才抢到一张!”“《茶馆》真是最难抢的话剧票了,我点进去已经抢空了!”本轮演出的《茶馆》全部在线上售票,虽然早已对《茶馆》的故事烂熟于心,观众的观剧热情丝毫未减,正如有观众在观剧后评价道:“这是永不过时的杰作,只要《茶馆》还在上演,我们就能永远对旧社会的历史保持警惕。”

北京人艺茶馆演出门票两分钟售罄(现实主义经典致敬百年华诞)(2)

人艺《茶馆》剧照。

1956年,刚写完话剧《秦氏三兄弟》的老舍来到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把剧本读给曹禺、焦菊隐、欧阳山尊等人听,剧中第一幕第二场,写到了“北京裕泰大茶馆”。在座的人听完之后,都认为茶馆那段戏尤为出彩,建议将其单拎出来,扩充为一整部戏,于是三个月后话剧《茶馆》诞生。《茶馆》以一间茶馆浓缩方生方死、庄妍并集的人生百态,老舍先生曾说,“茶馆是一个三教九流会面之处,可以容纳各色人物。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他把自己熟悉的一些小人物们集合到茶馆,“用他们身上的变迁反映社会的变迁。”“人物虽然各说各的,可是又都能帮助反映时代。”王利发、常四爷、秦仲义、刘麻子、庞太监……一这些鲜活人物的个体命运提供了观照时代的显微切片,也赋予了《茶馆》接地性和超越时代的深刻,《茶馆》已然成为北京人艺甚至中国话剧史上的里程碑式的作品,甚至成为了一种文化现象。

北京人艺茶馆演出门票两分钟售罄(现实主义经典致敬百年华诞)(3)

人艺《茶馆》剧照。

“老舍先生写剧本非常具体,把时间地点都交代的非常清楚,能够与历史相呼应。他写的每一个人物背后都是历史事件。”复排执行艺术指导杨立新介绍道,“老舍先生是语言大师,比如三幕为什么孩子跟妈要一碗面,但是妈要说,‘哪那么巧粮店就有面,哪那么巧人家有面咱们家就有钱’,这就是时代特点,他没有一句话不反映现实。”老舍先生用精妙的文学语言反映时代,揭露旧时代的黑暗与痛苦,暗示了新时代的迫切性,也用诙谐幽默又饱含智慧的京味儿语言,让《茶馆》成为北京文化以至中国文化最好的代表。

北京人艺茶馆演出门票两分钟售罄(现实主义经典致敬百年华诞)(4)

人艺《茶馆》剧照。

自1958年首演以来,《茶馆》至今已上演了700余场,《茶馆》主创经历几代更迭,不变的却是《茶馆》本身的经典魅力和主创们的苦心孤诣。本轮上演的《茶馆》由梁冠华、濮存昕、杨立新、雷佳、吴刚、龚丽君、冯远征等人主演,在观众眼中不仅是“大腕儿云集”的戏剧盛宴,更是北京人艺集合老中青三代的舞台传承。作为第二代王利发的扮演者,梁冠华演出至今仍然觉得上台会心潮澎湃,“演了二十多年,我一直被经典的魅力所折服,这个戏真的要让我们活到老学到老,到现在仍然要去挖掘人物身上新的东西。”伴随这个作品二十余年,在常四爷扮演者濮存昕的眼中,每一天的感情都是真的,每一天的《茶馆》都是新的,“我们很多人的进步不在于寻找,而在于稳和自然。”“我们这一代人见过老先生们对待艺术的方法,他们奠定了我们的审美。”扮演秦二爷的杨立新对于这种传承深有体会。而吴刚、龚丽君、冯远征等也同样作为剧中元老,不仅伴随该剧走过了几十年,也在剧中将这种传统传给了下一代年轻人。这种延续也让《茶馆》成为北京人艺当之无愧的“传家宝”,陪伴一代又一代的观众。

作者:本报驻京记者 彭丹

图片:李春光/摄

编辑:李扬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