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国殇教学设计(屈原教学后记2)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屈原》的戏剧冲突是什么?

课文展示了屈原与以南后郑秀为首的楚国朝廷奸佞们之间尖锐的矛盾冲突。

屈原国殇教学设计(屈原教学后记2)(1)

二、合作探究

(一)学习第一部分

1.靳尚出场一连串的问句表现了他怎样的心理?(学生圈点并朗读体会)

咄咄逼人的气势,突出了靳尚急于害死屈原的心理。

2.郑詹尹为什么对毒死屈原有些迟疑,应怎样理解?

郑詹尹是邪恶的化身,他卑鄙、狡诈、胆怯,毫无正义感,开始对毒死屈原有疑问不是同情屈原,而是怕“惹出乱子”,舍不得他的东皇太一庙。一旦靳尚说到不按南后的意旨办事,她可以大义灭亲处死他这个父亲时,他便下定了毒死屈原的决心。

3.南后、靳尚、郑詹尹是怎样的人?

这三个人物的共同特点是阴暗、奸诈、卖国,他们分别是企图毒害屈原的主使人,策划者和执行者。他们诬陷打击屈原还不够,还要除之而后快,暴露了他们陷害忠良的凶残和毒辣。

屈原国殇教学设计(屈原教学后记2)(2)

(二)学习第二部分

1.屈原的独白分几层?写了哪些景象?

两层:

①诗人呼唤歌颂风雷电,表达对黑暗的激愤和对光明的礼赞与向往。

②借指责神鬼偶像来抨击昏庸腐朽的当权者。

景象:

①风、雷、电②洞庭湖、东海、长江

③有形的长剑、无形的长剑④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自利的没有人的小岛⑤“土偶木梗”的群像

2.作者在写这些景象时,运用了象征手法,有什么含义?作用?

①风、雷、电:象征人世间追求正义、光明的变革力量;

②洞庭湖、东海、长江:象征人民群众;

③有形的长剑:屈原被囚禁前的佩剑;

无形的长剑:指坚定的信念;

④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自利的人的小岛:是对社会现实极端憎恶而企求寄托灵魂的一方净土。

⑤人物群像:

东皇太一:人世间昏庸腐朽的当权者和官僚统治阶级。

土偶木梗:无德无能、欺民惑众的官僚统治集团。

东君、大司命、少司命:欺骗民众的反动势力的帮凶。

湘君、湘夫人:悲观论者。

作用:委婉、曲折、含蓄,化“抽象”为“具体”,形象可感。

3.你认为屈原是一个怎样的人?作者塑造屈原的形象有何象征意义?

屈原是一个爱国爱民、忠贞不屈,有着浩然正气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的人。

作者通过屈原的形象概括和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性格,歌颂他所坚持的争取自由和反抗侵略的高风亮节,歌颂他为捍卫真理与正义而刚正不阿、奋不顾身的意志与言行。屈原是中华民族灵魂的化身。

4.“雷电颂”部分作者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①拟人兼呼告的修辞手法。如:

“风!你咆哮吧!咆哮吧!”

既是拟人,又是反复,又是呼告,感情更强烈,有力地表现出对风的热切期待和对黑暗势力的痛恨;

②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如:

“你们风,你们雷,你们电,你们在这黑暗中咆哮着的,闪耀着的一切的一切,你们都是诗,都是音乐,都是跳舞。”

“啊,电!你这宇宙中最犀利的剑呀!”

表现出屈原对风、雷、电这些象征人世间追求正义、光明的变革力量的热切期盼。

③排比、夸张的修辞手法。

让屈原凭借暴风、怒雷、闪电的翅膀,展开美妙的幻想,飞向光明的境地,使屈原更加神采飞扬,光彩夺目。

5.屈原是如何揭露“东皇太一”等昏庸腐朽、暴戾怯懦的当权者的本质并与之进行斗争的?

屈原指出它们只是“产生黑暗的父亲和母亲”,它们“完全是一片假”,“只有晓得播弄人”,是象征奸诈暴虐又外强中干的怪力乱神。

屈原对这些象征着黑暗势力当权者的众神进行了愤怒的诅咒,高呼着要把所有的“土偶木梗”连同一切罪恶的黑暗“烧毁!烧毁!烧毁!”表达了对黑暗世界的强烈的愤懑,也表达了对光明未来的热烈追求。

屈原国殇教学设计(屈原教学后记2)(3)

三、课堂小结

剧本开端就展现了处于矛盾双方的楚国卖国集团与屈原之间针锋相对的较量,屈原对祖国、对人民忧心如焚,于是在东皇太一庙爆发了激荡寰宇、回旋大地的“雷电颂”,这感情激越、气势磅礴的抒情独白,宣泄了屈原要摧毁旧世界的澎湃激情,也集中地表现了屈原一生的思想和性格。

四、布置作业:课后阅读《屈原》全剧

本单元是活动探究单元,但因为它是戏剧单元的第一篇课文,结合学生的学情,相关的文体知识和剧本的学习我还是采取了讲授课的形式来进行,把它当“例文”来讲授,抛砖引玉,在学生掌握了学习技巧之后,后面的两篇就可以放手给学生,扶持着或放手让他们自己去阅读理解,掌握戏剧这种文学样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