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肉恐龙有大有小(肉食性恐龙竟在地球上生存了千百万年)

肉食性恐龙的制胜武器

在脊椎动物中,如果暂且把掠食性恐龙的命运放在一边,肉食性恐龙的进化达到了令人敬畏的顶峰。因为它们猎物的种群、体型也同样进化到了令人印象深刻的程度。大型掠食性动物的存在,例如异特龙,晚期的暴龙,棘龙和鲨齿龙就是证据。

被捕食者例如禽龙、鸭嘴龙,蜥脚类恐龙和大部分角龙在食草性恐龙的世界里成功占领了掠食性恐龙各自的生态位,为了追捕到这些猎物,掠食性恐龙不得不使自己的猎杀武器变得更加锋利。兽脚亚目掠夺成性的生活方式反映在解剖学的很多方面。兽脚亚目的化石证据也迫使古生物学家把这些动物当成真正的生物体,去思考它们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食肉恐龙有大有小(肉食性恐龙竟在地球上生存了千百万年)(1)

灵敏的感官系统

掠食性动物依靠它们的感官捕获猎物。嗅觉器官使捕食者在看到猎物或是尸体之前察觉到它们的气味。听觉功能使捕食者在看见猎物之前警觉猎物的靠近。一旦发现猎物,敏锐的视觉可以帮助它们精准地找到猎物的位置,然后扑倒、攻击这些猎物。当然这些感官对于掠食性恐龙来说都很重要,在它们的头骨中,我们也能发现它们具有这些灵敏感官的线索。

现代脊椎动物的大脑—特别是爬行动物和鸟类的大脑,在很多方面都很相似。头骨中的脑壳,包括脑腔,含有大脑和负责连接大脑及身体各部分的神经束。在脑壳中有连接大脑和其他器官的神经。在恐龙的头骨中发现的很多神经束都跟现代脊椎动物大脑中的很相似。嗅觉位于大脑前部的嗅叶上,视觉集中在大脑中间的视野。不同兽脚亚目的脑壳化石研究确定了它们的感官很敏锐,有着专业捕食者的潜质。

食肉恐龙有大有小(肉食性恐龙竟在地球上生存了千百万年)(2)

出色的视觉

兽脚亚目的眼睛比同等体型的恐龙的眼睛要大。晚期的兽脚亚目的眼睛更大,它们体型偏小、大脑发达,例如伤齿龙。与马和蜥蜴一样,大多数兽脚亚目的眼睛只能看向一边,很多后期的鲁脚亚目,包括暴龙,它们的眼睛可以向前看,这样就形成了双眼视觉,它们每只眼睛看到的区域可以重叠起来。双眼视觉可以使动物更精准地在视觉范内找到和追踪猎物——例如移动中的猎物,因此更容易锁定逃跑中的猎物。

最近,在对兽脚亚目的头骨的研究中,古生物学家肯特・史帯文斯分析了七只兽脚亚目的双眼视野。他发现较低级的兽脚亚目的视力,包括基础坚尾龙类、异特龙和齿龙,并没有像后期的或是更高级的鲁即亚目那样拥有双目视觉,例如暴龙、伤齿龙和迅猛龙。尤其是暴龙类它们甚至拥有比现在的更出色的双目视觉。

食肉恐龙有大有小(肉食性恐龙竟在地球上生存了千百万年)(3)

敏锐的听觉和嗅觉

兽脚亚目敏锐的听觉是由含有听骨的脑腔和头骨中的其他部分决定的。一些兽脚亚目似乎拥有特殊的听觉适应性。伤齿龙和其他中小型的虚骨龙类有较大的、复杂的内耳,这会帮助它们更准确地检测到声源这些听觉能力可能会使恐龙更容易察觉到低频音,例如远处食草动物的脚步声,甚至是鸭嘴恐龙与同伴交流的低吼声。

在所有感官中,兽脚亚目的嗅觉可以与出色的视觉和听觉齐平。菲尔德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克里斯托弗・布罗许仔细研究了暴龙的嗅觉潜能。布罗许对至今发现的最完整的暴龙骸骨做了大量的计算机断层扫描。布罗许模拟了暴龙的脑内颅腔模型和嗅球。它的嗅球比其他善脚亚目要大,说明这些巨大的虚骨龙类兽脚亚目恐龙的嗅觉已经进化得十分出色。它们骨内神经通道的直径像桃子一样大。在脑壳后部,大脑与脊髓相连的通道大小和葡萄差不多。尽管比不上暴龙的嗅觉,侏罗纪的异特龙和角鼻龙有相对较大的球,因此觉也非常敏锐。

食肉恐龙有大有小(肉食性恐龙竟在地球上生存了千百万年)(4)

出色的移动速度

长久以来,兽脚亚目奔跑的速度是备受争议的话题。当古生物学家思考其潜在速度时,他们会把恐龙迁移时的足迹、对恐龙四肢解剖学上的理解、恐龙的新陈代谢以及潜在的能量消耗与现存动物的生理机能进行对比,将对比结果作为直接证据。

恐龙留下的化石足迹,尤其是行迹,是恐龙移动的最好的证据。通常来说,不大可能鉴定出这些行迹属于哪种恐龙;但是兽脚亚目的行迹有三个像鸟爪一样的标志,所以很容易和那些食草性恐龙区分开来。大部分的行迹都不长,行迹显示这些恐龙是在行走而不是奔跑。这说得通,因为当恐龙跑过松软的沉积物时,表面容易留下脚印,比起在坚硬的陆地上奔跑,它们更容易滑倒。然而,还是有一些奔跑过的行迹值得研究。

食肉恐龙有大有小(肉食性恐龙竟在地球上生存了千百万年)(5)

值得注意的是,很难把一系列独特的脚印与某种恐龙联系起来,除非这个行迹直接指向了留下足印的恐龙。为了确定恐龙腿部的长度,古生物学家要么直接进行毫无证据的猜测,要么利用一些统计学去概括到底是哪种恐龙留下的行迹。对兽脚亚目来说,胫骨的高度约为足迹的四到五倍。当然,这不能以偏概全,凡事总有例外:在鸟类中,例如水難,相对于它短小的腿来说,它的足部很大,所以髋骨的高度和足迹长度不能一概而论。但是这种基于统计学出发的推断是目前最好的方法。

古生物学家利用公式从行迹上计算恐龙行走的速度,其中涉及恐龙的步长和腿长。动物学家麦克尼尔・亚历山大是研究动物力学的专家。1976年,他首次制定出一个从行迹上计算恐龙速度的公式,至今,这个公式都在被广泛地利用。亚历山大把他的公式应用于几种兽脚亚目的行迹上。鲁脚亚目的最高时速可能来自一种小型兽脚类恐龙,可能是鸟恐龙,可达到每小时每小时16.8千米。这个速度比人类跑得要快,比赛马要慢,和奔驰中的羚羊速度差不多。然而,如果维持这个速度,兽脚类恐龙能奔跑多久还不得而知。

食肉恐龙有大有小(肉食性恐龙竟在地球上生存了千百万年)(6)

正是拥有如此多的秘密武器,兽脚亚目恐龙才成为这个星球上最成功的食肉动物,它们统治地球千百万年,最后在白垩纪大灭绝才彻底消失。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