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娜卡列尼娜是怎么描述安娜的(怎样看安娜卡列尼娜作者)

怎样看《安娜·卡列尼娜》

安娜卡列尼娜是怎么描述安娜的(怎样看安娜卡列尼娜作者)(1)

怎样看《安娜·卡列尼娜》
(作者:杨成纯 原载于1982-1-24 《解放日报》)
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将播放由英国BBC广播公司制作的电视连续剧《安娜·卡列尼娜》。这部电视剧是根据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同名长篇小说改编的。由于它再现的是一个多世纪前俄国贵族社会里的故事,许多人对它不熟悉。前些日子,有些看过原著的青年读者提出一些问题,有的认为安娜是“堕落的女人”;有的崇拜安娜“追求爱情的勇气”,认为值得效法。因此,编辑同志趁电视剧上映之际,约我谈谈如何看《安娜》。我虽然执导译制此剧,也不一定能谈好,就谈一点自己的看法吧。
《安娜》以安娜的家庭悲剧和列文农业改革这两个平行而又相互联系的情节为线索,展开了当时俄国复杂的社会矛盾,一定程度地鞭挞了上流社会贵族们的种种虚伪性。安娜原来是一个生活优裕的贵夫人,她的丈夫是彼得堡的显要官僚,她还有一个可爱的儿子;然而她却决然抛离家庭,爱上了渥伦斯基。于是安娜同上流社会之间就发生了尖锐的冲突,结果她失败了,怀着痛苦和失望卧轨自杀,酿成了悲剧。作者对安娜倾注着同情,而对卡列宁和上流社会的贵族们给予了谴责。对此我们应当怎么看呢?
看过原著,我们知道,安娜是由姑母作主,嫁给比她大二十多岁的卡列宁。这一出于家长之命的婚姻,合乎当时俄国宗法制社会的传统,但是毫无爱情的基础,以致安娜物质生活虽然优裕,却感受不到家庭的幸福。她又不同于上流社会的一般贵夫人,不长于用旧道德的面纱来掩盖自己,同时又过另一种淫荡的生活。她对生活的态度是严肃而真挚的。当她不能再忍受卡列宁和死水一般的家庭生活的桎梏,不能再遏止对爱情的强烈企求时,敢于不顾“贵夫人”的名誉地位,率直地公开自己对爱情的追求。这正是当时贵族上流社会所忌恨和不容的。安娜的举动触犯了宗法社会的虚伪道德,因此他们视安娜为大逆不道,从各方面折磨她,把她逼入绝境。可见,造成安娜悲剧的,正是当时俄国的上流社会及其虚伪的旧道德。从这点来看,安娜是应予同情的。
再来看卡列宁:这个沙俄宫廷里的官僚是个利欲熏心的伪君子。对安娜和儿子谢辽沙,他并没有爱,只是把他们当作自己的私物。他毫不关心安娜精神上的需求和内心的烦恼和痛苦,因此安娜同他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说到底,这正是同上流社会冲突的一种表现。但是,由于卡列宁对安娜的折磨、摧残,采取的不是表面的暴虐的手段,在安娜的私情问题上,他又玩弄了虚伪的花招,因此他可能带点迷惑性,使有些人误以为可以同情。对这个人物应该从本质上加以认识。
至于渥伦斯基,尽管有时也说几句对当时社会和传统观念不满的话,那不过是出于自身的狭隘目的。他追求安娜,不是源于爱情,而是由情欲所驱使,后来他的功名利禄之心抬头,就又厌弃安娜。原著对渥伦斯基的揶揄、谴责之意,电视剧反映得不多是个弱点。
虽然安娜是个值得同情的悲剧人物,但对我们现在的青年来说,却不足为训。安娜毕竟是生活在沙俄时代上层社会中的人物,她所倾心的只是渥伦斯基的仪表、风度,而不是追求恋者的内心的美。她对生活的理解和情趣是狭窄的、平庸的。她同当时的上流社会对抗,也不是要背叛旧的社会制度,而只是从软弱的“个性解放”中寻求出路。我们新时代的青年绝不应迷恋于安娜的道路,而应当有高尚的理想和更健康的爱情追求。看了《安娜》,自己也去充当这样一个角色是可笑的。而用因袭的旧道德观念去看,也难免不发生谬误。用正确的思想和健康的眼光观赏《安娜》,我们不仅可以形象地了解历史,认识剥削阶级社会的丑恶,而且更可以从中得到丰富的艺术享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