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海战后北洋水师实力尚存(排名亚洲第一的北洋水师)

北洋水师于光绪十四年(1888年)成立,这是清朝成立的第四支海军,前三支分别是1664年成立的广东水师、1875年成立的南洋水师和1879年成军的福建水师,但这三支海军舰队实力都不如后来成立的北洋水师。北洋水师是中国近代以来成立的第一支近代化海军,规模也是清朝四支海军舰队中最大的。1888年成立之初就被当年的《美国海军年鉴》排到世界第九、亚洲第一名,前八名分别是英国、法国、沙俄、德国、西班牙、奥匈帝国、意大利和美国。


甲午海战后北洋水师实力尚存(排名亚洲第一的北洋水师)(1)

实际上在当时的亚洲拥有海军的国家也就只有清朝和日本了,而日本的海军则组建于1872年,到1888年北洋水师建立时实力确实不如清朝。北洋水师有主力军舰25艘,辅助军舰50艘,像作为铁甲舰的定远舰、镇远舰和作为装甲巡洋舰的经远舰、来远舰等都实力非常强劲,远非当时的日本舰队所能比。然而仅仅6年后,北洋水师就在甲午海战中完败于日本,全军覆没。为何成立时亚洲第一的舰队会被昔日不如自己的对手轻易击败呢?

甲午海战后北洋水师实力尚存(排名亚洲第一的北洋水师)(2)

首先就是因为大清只是买来船舰,并没有进行维护和更新换代,使得数年过后的甲午海战时舰艇已经老化严重了。在光绪元年(1875年)清政府就已经让李鸿章着手创办北洋水师了,当时的福州船政局虽然已经能造不少船了,但都是小型舰船,要创建一支完整的舰队还需要大的铁甲船,这是清朝造不出来的,所以李鸿章只能向欧洲各国购买。比如像德国订购了定远舰、镇远舰、经远舰、来远舰、济远舰,向英国订购了致远舰、靖远舰、扬威舰、超勇舰。可这些舰船都是陆陆续续购买的,到1894年甲午海战爆发时时间跨度已经达到了20年,昔日先进的舰船在1894年已经有些落伍了。可迂腐的清政府为了给慈禧太后过六十大寿挪用了海军军费八百万两,重修了颐和园,加上光绪帝大婚又花了五百万两,导致北洋水师缺少经费对舰船进行改造和升级。

甲午海战后北洋水师实力尚存(排名亚洲第一的北洋水师)(3)

其次北洋水师的舰船在船体上也有设计缺陷。当时的欧洲各国除了英国有相对成熟的建造舰艇的经验外,其余各国都处于依葫芦画瓢的摸索阶段。而清政府由于缺钱,一些主力炮舰只能找技术不成熟的德国订购,北洋水师中实力最强的铁甲舰和装甲巡洋舰均有德国制造,这些舰船实际上都是德国的试验品。而且这些舰船的炮速还很慢,虽然在当时炮速慢不是什么大问题,可北洋水师就在甲午战争中吃了炮速慢的亏,可见德国造的战列舰问题有多大。

甲午海战后北洋水师实力尚存(排名亚洲第一的北洋水师)(4)

最后一个问题就是北洋水师训练水平低以及战术落后。在北洋水师初具规模时海关总税务司赫德就推荐英国海军军官琅威理主持舰队日常训练任务。光绪八年(1882年)琅威理被清政府聘为北洋水师总教习,他十分负责,在军中日夜操练,治军严谨,在他的带领下北洋水师训练十分认真,战斗力也很强。但在1890年发生了“撤旗事件”,当时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外出操巡,琅威理、林泰曾、刘步蟾在香港维修舰船,总兵刘步蟾就命令降提督旗升总兵旗,表明自己是舰上的最高长官。这事让琅威理很不高兴,他当即表示“丁去我固在也,何得蘧升镇旗”,最后事情闹到李鸿章那里,李鸿章也认为“北洋海军官制只一提督、二总兵,提督去,自应总兵带”,这让琅威理十分寒心,自己辛苦操练却在军中无一点实权。最后琅威理走了,这一走北洋水师的训练和军纪就日益松懈,操练尽弛,而且水师提督丁汝昌是陆军出身,完全不懂海战,如此一来北洋水师的实力就大打折扣了。

甲午海战后北洋水师实力尚存(排名亚洲第一的北洋水师)(5)

与此同时日本却在大力发展海军扩张计划,明治天皇还颁发敕令:“立国之务在海防,一日不可缓”。1888 年后,日本大规模购买战舰,六年间添了十二艘军舰,终于在甲午战争前夕日本联合舰队的主力舰总吨位超过了北洋水师,达到了37000吨,而北洋水师的主力舰吨位还不到30000吨,更可悲的是这六年间北洋水师未购一舰一炮,况且海军军事技术日新月异,后来居上的日本舰队战略战术早就超过了北洋水师,就连其战舰的平均航速和射速都已经是北洋舰队所比不上的了。技术不行,战舰不行,北洋水师自然敌不过日本联合舰队,打输了甲午海战,昔日的世界第九在甲午海战时早就被日本联合舰队超过了。

甲午海战后北洋水师实力尚存(排名亚洲第一的北洋水师)(6)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