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养老金改革方案(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和职业年金改革)

大家好,欢迎关注我的养老和教育类专题文章,在阅读中思考,在阅读中进步,在阅读中成长。

202营业养老金调整方案给我们的启示就是说在2022年养老金调整过程中,会加强几个重点,会体现出几个强烈的调整信号和趋势,加大限高保低等公平化的调整趋势。

事业单位养老金改革方案(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和职业年金改革)(1)

第一个趋势

养老金的调整将更加注重缴费年限的影响。

2022年养老金调整,在养老保险并轨后,更加注重缴费年限,在最低缴费年限满15年基础上,如果延长缴费15年,我们的待遇就会出现本质的不同,同时出现限高保低的时候分两个阶段进行调整,在最低缴费年限15年的基础上调整一次,在延长缴费期的基础上再调整第2次。缴费15年和缴费30年,到底影响多大呢?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在参加工作之后缴费15年,又只按照60%的缴费档次缴纳,那么按照人社部门的规定,只能享受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岗位工资基数标准的40%。但是如果我们缴费工龄满30年以上,它就相当于在15年的基础上扩大了二倍,也就是说它的待遇会翻番,主要体现在长交费多缴费,在养老金调整中可以实现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基本要求和原则。

第二个趋势

养老金的调整更加注重限高保低的落实。

2021年养老金调整方案,北京率先实施了限高保低的方案,按照5780元为临界参考值,超过这个养老金的只涨20元每月没有这个标准,高的涨55元每月,这就体现出了养老保险限高保低,缩小贫富差距,推进共同富裕,在养老保险领域改革已经落地,按照平均每人每月6000元左右,为参照点进行差距缩小的调整,限高保低将成为今后养老保险调整的重要指导原则。

事业单位养老金改革方案(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和职业年金改革)(2)

2022年养老金调整他的重要趋势还有一点就是要控高,扩中,提低,还需要控制养老金超过8000元,参保职工的退休金过快过高的增长,照顾那些农村地区,老幼病残,低保等特殊人群,考虑到他们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标准,可以进行必要的调高,也考虑到那些灵活就业人员和私营企业参保职工养老金增长的需求。

第三个趋势

养老金调整更加注重高龄津贴的提高。

70岁以后开始享受高龄津贴,在我国高龄津贴享受较高的地区是北京和上海市,江苏浙江省这些发达地区,上海市的高龄津贴可以实现每人每月大约1500元左右,所以高龄津贴也叫做高龄生活补贴,一般来说城乡居民高龄津贴大约每人每月影响50元左右的补助机关事业单位高龄津贴可以享受每人每月200元到300元之间的补贴企业养老,职工高龄津贴可以达到每月享受100元到200元之间的补贴,总的来说100岁以上的老人高龄津贴达到不低于每人每月300元。2022年养老金的调整,在高龄津贴领域继续保持着强劲的增长势头,因为老龄化社会加剧,需要高龄津贴来有所区别,有所调整,有所照顾。

第四个趋势

养老金的调整更加注重体制内和体制外差距缩小。

缩小体制内退休和体制外退休的待遇差距有很多种方法,第1种方法就是在2022年实现全国养老保险的统筹,我们要注意到养老保险统筹不等于养老保险待遇相同和统一。养老保险统筹之后,体制内和体制外退休的养老金将更加的没有什么区别,待遇差距将更加的缩小甚至消失,统一按照缴费年限缴费档次,职业年金工龄教龄几个重要影响因素,来确定我们退休时的退休金,在退休之后的养老金调整工作尺寸中,更加注重挂钩调整和定期调整相结合的手段。

事业单位养老金改革方案(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和职业年金改革)(3)

不管是退休前还是退休后的养老金,调整有一个最重要的趋势,就是要缩小体制内和体制外待遇差距的区别,不能再有过去那种地域性的影响差距比较大,比如说北京退休养老金可能是8000元,而宁夏退休金可能是5000元,云贵川和东北地区退休可能是4000元,不允许地域差距存在,这就是全国养老保险在2022年统筹之后最重要的贡献。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不允许从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身份退休养老金超过5000元很容易,而从企业退休养老金达到3000元都很困难,这是不允许存在的,是要通过调整来缩小差距的,这就是养老保险,社保改革更加公平,更加体现出群体幸福指数增加的重要特征。

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居是我们幸福小康社会最重要的目标,是现阶段老龄化社会重要的养老方式和手段,居家养老在长期来看依然是主流的养老方式,养老金作为退休生活资金重要来源,在5到20年内不可能被弱化和改变。

我是乡村十叔,欢迎点赞,关注,支持,转发,收藏,分享,打赏,这里有最原创的语言文字,这里有最接地气的视频解读分析。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