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行业给护士带来了什么 深度剖析护理行业

近年来,护理行业随着医疗体系的快速发展,渐渐地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说到护士,很多人会使用“白衣天使”、“生命守护者”、“最美战士”等词语来形容。

护理行业给护士带来了什么 深度剖析护理行业(1)

然而实际上,行外人对护士的各种看法中充满着矛盾。这种矛盾用一句通俗的话来形容就是——我站在粪坑边上,同情地赞美着擦粪坑的人。护士的工作在多数人的眼中又脏又累,在医院里奔波不说,还要处理看似很复杂的护理问题,面对护患矛盾,而且,“就是给人端屎端尿”,对讲自尊的现代人来说甚至有些不体面。但是,事实真的如此吗?

首先说好,这篇文章旨在分析现如今护士尤其是医院护士的工作现状,给大家呈现一个事实,不希望引起争议。同时,也向不计回报地奉献在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们表示深深的敬意。

护理行业给护士带来了什么 深度剖析护理行业(2)

阜阳市人民医院一名护士为刚入病房的患者紧急取用心电监护。据摄影师说,“不止是她,每个同事手里都有活儿,大家都是这样跑来跑去的,都很忙碌。“


护士工作累吗?累!

护理工作,是对体力的极大考验。医院的一科病房不算小,基本床位在45~65之间,护士们从一上班就需要在这些病房中来回快走。晨护、翻身、输液、打针、发药、宣教、巡回……许多工作是零碎的,没有办法统一完成,每个病人情况也不同,临床工作千头万绪,身累心也累。护士站看似离病房不远,但繁琐的工作和责任能让护士们一次次地往返其中。唯一能坐着休息的时刻,就是在电脑前书写护理记录之时,却依然还要准备好不时被打断去做事,快速赶到后又开始担忧自己还未保存的记录会不会被人删除。一个班下来汗淋淋的,只想瘫坐在椅子上。就算是用尽全力去上班,护士也依然很难直接被病人们尊敬。这些认医不认护的患者和家属,只认为护士是“打针的”“跑腿的”“素质差的”。

护理行业给护士带来了什么 深度剖析护理行业(3)

再好的身体,也无法承受长时间的昼夜不规律。由于病房24小时不能离人,因此护士的夜班也成为了工作中占比非常大的一部分。一周2个夜班对一名病房护士来说是常态,夜班期间或许能睡三四个小时,又或许最多在护士站趴一会儿。如果有病人抢救等突发事件,那这个夜晚就残念了。

护理行业给护士带来了什么 深度剖析护理行业(4)

乱入一张表情包

除肉体上的折磨外,护士的工作环境也非常复杂。对内是一群勾心斗角的女人,对外是难以捉摸的病人和家属。医院的体制也是一级压一级,什么都要听上面的,“领导最大”,普通护士的决策权和自由度极少。

如此说来,那护士工作真是令人悲伤,似乎也让人想通了为什么护理岗位永远缺人,与此同时永远有一批批的护士离职。

护士的工作累吗?好像,也没有看上去的那么辛苦。

一、教育投入低

社会对护士的看法千千万,但是有一点是基本一致的,那就是——学历低。

在我们父母的时代,也就是六七十年代出生的这一代,护士主要是来自于中专毕业的护生,而这类中专被叫做“卫校”或“护校”。也许在当时,中专已经算是不错的学历了,而且考入卫校的难度也不低,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多数卫校依然没有及时转型为本科院校,没有被并入综合性大学的卫校很多仅仅是由中专转为大专,或者压根没有改变,导致如今的护士群体中,专科生依然占了相当大的一部分。

有研究者对全国115家三级医院调查后发现,护士中大专及以下学历者占34.8%,本科学历者占46.9%,而硕士及以上学历者占18.3%。目前主流职业中,专科生比例能达如此之高的,及在工作教育中反复强调“本科生”概念的行业,如今已经不多了。不信,可以去问年纪较大的人,说到护士,第一反应依然是“卫校毕业的”“中专生”,而普通公司上班的年轻人都被认为肯定是“大学生”了。

由于大专3年即可毕业,中专加上初中一共5年,年限不长,因此护理学生教育投入可以较少。而专科毕业的学生,因为有了护理的专业技能,将来依然有较大的概率留在三甲医院工作,可以有稳定的工作保障和较大的晋升空间,远好过去又苦又不稳定的私人小企业和工厂流水线。也就是说,护理行业整体的教育成本较低。既然整个群体的教育投入少,相关的薪酬待遇又相对不错,因此选择护理学对于相当一部分人来说是十分划算的。

当然,这样的学历层次显然超乎很多‬高学历人‬的认知。你们不会理解护资考试这样全是选择题、完全只靠刷题就能过、难度堪比科目一的考试,在全国范围内,通过率依然只有40%。那你知道获得护士职业资格证不需要考任何操作吗?你知道现在护理学界内的许多专硕导师第一学历是中专吗?在人均985的知乎,优秀限制了你们的想象。

在学校里的这几年,护理学生的学习规划和医学生初期差不多,也就是基础知识和临床技能,其中临床技能的比例要大一些。一般本科及以下院校对科研知识的教授也很少。以普通的护理学本科院校为例,课程强度其实比临床医学还是差了不少。因为护理学在各领域不会深入,微观最多学到细胞层面,实操上除静脉输液外主要为非精细操作,因此难度大打折扣。总体算适中的程度吧。反而一些专科院校,因为教学年限短,安排紧密,学生会更加充实一些。什么?你说学医就是很苦?劝人学医天打雷劈?那你忘了,不同于以前5年制的护理本科,如今的4年制护理本科拿的是理学学位,并不是医学学位呀。

护理行业给护士带来了什么 深度剖析护理行业(5)

二、工作性质

在与他人的交流中,我发现甚少接触医院病房的行外人总是觉得护士的工作很难,认为一般人做不了,因而会感到敬畏或佩服。这一半可能是真的觉得护理工作技巧很强,而另一半大概只是单纯的“端屎端尿你都下得去手,牛逼牛逼”的意思。

不可否认,护理工作由于其极强的人文性,对于耐心、细心、责任心的要求很高。一位病人护理是否得当,其评价标准是由内而外的。也就是说,护士不仅需要注重护理操作本身,在关注到病人一切胜利需求并处以得当护理的同时,还应关注病人内心精神世界,同时协调医生、护士、病人三者间的关系,达到自身知识、技能、素养、道德的全方位强大,

听上去是不是神神叨叨的……

当然,以上是对护士的最理想化的要求。要达到这种境界,基本达到修仙难度——经过多年的历练,最终我佛慈悲,天人合一……

医院的护理工作其实更多是机械操作的重复。任何医疗机构都是有其护理章程的,各类文书加上各部门各科室的不成文规定,护士们每天干活的主题节奏都大差不差。每天盯好分给自己的病人,从晨护开始,几点交班,几点该开始配药打针输液,然后写完护理记录,几点该去发药,几点去做宣教,几点发痰盒尿杯,几点测生命体征等等。虽然有时会被打断,但上班的护士基本流程是一致的。

那么来细节地看一下这些“活”。从上述列举的这些事情可以看出,大部分是简单,不需要规划和脑力的活动。比如说测量,发东西,不过是拿着物品从一处走到另一处,做好核对就可以;书写记录,基本都有模板,很快就能学会;打针输液是技术活,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带教练习,应付日常工作大部分人没问题。要把工作做得出色,主要还是人得有责任心又勤快,愿意常常忘病人那儿跑,惦记着每一桩小事。而动脑子的活,或许就是记各种流程规则,以应付繁杂的考试和检查。难怪现在护理学还没有清晰地分出文理科来呢。

因此,只要不是太怕伤口血肉和上夜班,任何有心人在跟着学的情况下都可以很快学会护理相关的一些技能,上手护理工作。当然了,如果少了学校的熏陶教育,基础知识和道德情操会差一些,但在如今恶劣的医疗环境之中,又有多少人还保留着初学时的赤子之心呢?

三、护患关系

近两年医患、护患之间曝光出来大大小小的事情不少,不少到了骂砸伤杀的程度,实令人惨不忍闻。关于医疗行业是否属于服务业的问题一直没有定论,而医护和患者之间的认识不同,通常是导致矛盾的主要原因。护士由于其“服务性“更强,地位也似乎不如医生,遇到的冲突会更多。

护理行业给护士带来了什么 深度剖析护理行业(6)

所有与人打交道的行业闹心的事情都不少,因为冲突本身很难避免。你过来做我这儿的事,我就会认为你在为我服务,虽然在你看来是公事公办,而在我看来你没做好,没让我满意,就是不对……保险业、银行业、医疗业都是如此。如果没有护着自己的领导撑腰,一个投诉会让人烦得不得了。

但医院里人际环境是真的很差吗?先说总体结论,不是。第一,虽然曝光的事情不少,但医院里并不是人人都憋着气来找茬的。大部分人,来医院看病,并不愿意挑事,而病房里患者的治疗都握在医护手里,大家也都希望自己能好好住院,不希望和自己的医生护士关系恶化。虽然不排除个别奇葩找茬,但遇上奇葩的几率与日常社会生活相比也高不了太多,也许只是来医院看病的人太多所以奇葩的数量也多了,冲突事件也就多了。第二,现在媒体为了博眼球,医患冲突事件常被大肆报道而获得极高关注度,在这些事件下,社会舆论都是一边倒地站在医院这方,指责伤医杀医的人,而在涉及到医护人员的讨论中,也通常只有赞美没有贬低的,偶尔一两个刷存在感的人马上就会被骂声淹没。对杀医伤医的指责当然没有错,不管发生了什么事,都不应通过不合法手段去泄气。只是从这类事件评论中可以看出,整个社会大方向是支持医护人员的。在公众眼里,医者读书执业都很辛苦,读书环境恶劣,所拿报酬不高,做的又是行善积德的好事,因此医护人员在公众心中的地位往往不低,也应受人尊敬。因此随着全民素质的提高,未来护士在医院中受到的窝囊气并不会越来越多,即时是受到了不公平待遇,也容易得到外界的支持。


一点心得——护理界真正存在的问题

在发达国家护理行业已经将护士细化成多种发展方向时,中国护士的职业多样性还非常单一。护士在晋升时,行政上仅有护士长、科护士长、护理部主任等;职称上仅有护师到主任护师一条线;级别上只有医院n1到n4等。在医院里,除行政岗位外,其实护士们做的事基本差不多,不太可观的薪酬差距外难以有较大差别。不然问问你,研究生护士、本科护士和专科护士,你分得出来吗?你觉得她们的差距体现在哪里呢?由于体系不成熟,人才价值难以得到发挥,这一点不如发达国家给予护士不同的执照和考核机制,并给予不同职能权利,分工更细化,医护合作更紧密的特点。

一个行业的前进,需要不断的突破和发展。前面也说了,护理界的门槛不高,这也是造成如今护理行业尴尬的原因之一。护士的主体工作为“执行医嘱”,自主性很低,普通临床护士想要从“护理技能”发展出冲击性的突破十分困难。护理操作本身其实没有什么可钻研的,扎针之类的操作将来会越来越借助科技手段,如近年来出现的各类静脉管路便可以说明。而向上想开发,技术上很快就会触碰到医学的隔板,基础知识不足的护士难以进行下去。同时,也基本没有人鼓励护理学向更难更复杂的方向发展,一是没有必要增加工作难度,二是现在在医院做护理领导的这些人,很多还是当年的卫校培养出来的一批,她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临床摸爬滚打的锻炼后很多确实很强,但毕竟没有受过大学的正统教育,只接受了实用性技能,而无人文熏陶。也就是说,在这样一个拥有不少高尚理念的行业里,相当一部分居高位者缺乏情怀,缺少教育素质和长远目光。比如医院里的护理研究生导师们,学术水平惨不忍睹,却满身官僚主义作风的可不少。这群导师带出的研究生,未来很可能是医院骨干的群体,往往容易存在相同的问题,这样一代一代慢慢解决问题,导致护理行业向上发展的时间加长。而在这段时间内,护理只能小规模发展,体制上难以得到彻头彻尾洗心革面的真正改革,那现有的问题会一直存在。在此期间,护理行业基本还是畏头畏尾地尝试一些小发展,也会走很多的弯路。

但如果是本身没有很好的条件,又害怕未来的就业难,那么进入护理行业完全不需要顾虑太多。护理无非是一个工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未来对护理的需求也趋于多样化、深度化,相信其发展也有很好的图景。由于现有护理人才不多,稍高学历者在临床环境容易受到重视,可以抓住机会晋升。护理作为一个移民专业,也是出国就读并定居的一条很好的路线。

以上乱七八糟写了许多,实在是文笔拙劣,望各位见谅。说到底,也只是希望护理行业能够越来越好,毕竟不想看到许多人怀着一腔热忱成为护士,然后在多年的打磨下渐渐失去斗志和热情,逐渐变成眼神空洞的机械性操作人员,不再愿意学习,也不愿意真心对待患者。若以后这样的护士越来越多,那才真正是护理行业的悲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