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吼的孩子一般都有这几种坏性格(一不顺心就对孩子吼)

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曾经在网络上看到过这样的一个案例:一位妈妈在网上买了一条裙子,收货后发现尺码有些小了,就与客服沟通之后想要换一条,但是因为尺码问题是需要自己承担运费的,但是这位妈妈认为这不是自己的问题,就与客服发生争吵。最后这位妈妈还是自己付了邮费。

等到妈妈寄完快递回到家之后,看到孩子在家把玩具乱丢,于是妈妈生气地打了孩子,还大声喊着:"要不是为了生你,我身材也不至于走样!"

看到这样的故事,很多人下意识就觉得这个妈妈做的很过分。确实,这位妈妈做的不对,但是,其实很多父母也正在这样对待自己的孩子,只是父母自己不知道而已。

有时候父母在工作中受到了委屈,或者生活中有不顺心的事情,就会对孩子大吼,甚至打骂孩子,这跟我们前面提到的妈妈其实一样的做法。这种将自己的坏情绪发泄在孩子身上的行为,都是对孩子的伤害,这种行为以及带来的影响在心理学上有一个名词,叫做"踢猫效应"。

被吼的孩子一般都有这几种坏性格(一不顺心就对孩子吼)(1)

关于"踢猫效应"

1、 "踢猫效应"

"踢猫效应",是指对弱于自己或者等级低于自己的对象发泄不满情绪,而产生的连锁反应。"踢猫效应",描绘的是一种典型的坏情绪的传染。

人的不满情绪和糟糕心情,一般会沿着等级和强弱组成的社会关系链条依次传递。由金字塔尖一直扩散到最底层,无处发泄的最弱小的那一个元素,则成为最终的受害者。

其实,从某种程度来说,这是一种心理疾病的传染。因为一个人的不满情绪,传递给了另一个对象,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而且,这种坏情绪是会传染给别人的。

被吼的孩子一般都有这几种坏性格(一不顺心就对孩子吼)(2)

2、 "踢猫效应"的起源

踢猫效应源于一个故事:

故事是这样的:某一天一位父亲在单位受到了老板的批评,心情很不好,下班回家,看到儿子在沙发上跳来跳去的玩,就骂儿子能不能安静,孩子很郁闷就踢了旁边熟睡的猫一脚,猫惊醒后夺门而出,跑到大街上,此时迎面过来一辆小轿车,轿车司机为了躲避猫,结果把路边的一小孩撞了。

这一系列反应看下来,最后被撞到的孩子实在还是很无辜了。不仅这个孩子无辜,前面的孩子、猫、司机,也很无辜啊!如果父母总是进行"心情式育儿",那么孩子也是这样一个委屈的存在。

被吼的孩子一般都有这几种坏性格(一不顺心就对孩子吼)(3)

孩子:"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我太难了!"

1、 孩子并没有做错

了解了"踢猫效应"之后,我们会发现,其实孩子和后来的猫、司机和被撞的孩子,都没有做错什么,就因为父亲受到了批评就把气撒到孩子身上,孩子才会去踢猫,才会有接下来的一系列反应。

前面我说到"踢猫效应"的最终受害者一般都是一个群体中地位最低的那个。在一个家庭中,孩子就是这样容易受到最终伤害的群体。所以,如果父母没有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孩子即使在没有做错的情况下,也会受到委屈,受到父母的责怪。但是,孩子是无辜的啊!

被吼的孩子一般都有这几种坏性格(一不顺心就对孩子吼)(4)

2、 情绪化氛围中长大的孩子,也将成为一个情绪化的人

坏情绪是会传染的,并且孩子对于大人的行为也是会有模仿的。如果父母经常将自己的坏情绪发泄在孩子身上,孩子总是在父母的发泄中长大,成为父母的出气筒,那么孩子也会感到很委屈,很无奈。

这样的孩子,下一步就是寻找自己的"出气筒",那孩子也会成为"踢猫效应"的下一个环节,久而久之,孩子的坏情绪也难以得到自我控制。所以,情绪化氛围中长大的孩子,也将成为一个情绪化的人

3、 真正成熟的父母,应给予孩子持久而稳定的爱

父母是孩子的港湾,不是孩子的噩梦。合格的父母,应该要为孩子营造一个融洽的家庭氛围,让孩子能够在温馨的家庭中国成长。持久而稳定的爱,对于孩子来说,很重要。

孩子是父母的礼物,那么父母就要好好对待孩子,坏情绪需要自己消化,而不是将坏情绪传染给孩子。甜蜜的幸福感可以和孩子分享,但是坏情绪不可以。

父母:"猫和孩子都没有错!不做踢猫人!"

1、 正视"踢猫效应"的危害,时刻警示自己

家长了解"踢猫效应"之后,要明白这个效应对孩子带来的伤害,所以自己也要重视这个问题,防止将自己的负面情绪带给孩子,对孩子造成了伤害。

有时候,父母对于这种"踢猫效应"并不重视,也常常忽略自己对孩子造成的影响。为了能够提醒自己不要再犯这样的错误,父母可以日常提醒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

时刻警示自己,可以贴个小纸条在经常见到的地方,情绪想要爆发的时候,就看看提示语,这样能够让自己冷静下来。

总而言之,父母还是要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提示语虽然能够起到作用,但是最好还是要依靠自己主动控制情绪,给孩子营造一个温暖平静饿家庭,不要让孩子生活在情绪化的家庭之中。

被吼的孩子一般都有这几种坏性格(一不顺心就对孩子吼)(5)

2、 感觉到情绪不稳,缓一缓再说出口

每个人都会有坏情绪,生气、暴躁的时候,眼前的东西都是碍眼的,如果这个时候情绪爆发了,就会伤害眼前的人和物,物品伤害了,可以修复,如果伤害了孩子的心理,这损失是不可挽回的。

情绪会来,也会走,关键是看个人怎么处理了。我们都会发现,但我们回忆起之前的生气的事情的时候,会发现,其实也并没有什么好生气的。并且,很多父母在打骂完孩子之后,都会觉得后悔。所以,当我们坏情绪高涨的时候,让自己冷静一下,再决定要怎么做,这样就能够避免冲动,也能够给自己更多的思考空间。

当你觉得很生气的时候,可以打开窗透透气,或者走到门外去,感受一下外面的气息之后,再冷静想想,刚刚为什么自己会有自己的情绪,并且想一下如果刚刚自己没有控制好,会有什么样的后果。等自己冷静下来之后,再分析自己的行为,找出解决的办法,从根本上解决自己的烦恼,赶走坏情绪。

被吼的孩子一般都有这几种坏性格(一不顺心就对孩子吼)(6)

3、 借助外力,从根本阻断"踢猫效应"的发生

有时候负面情绪一下子就爆发出来了,我们都来不及思考。这个时候,如果有人察觉你的情绪,就可以避免让负面情绪一下子爆发。

在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中,有一次陈小春似乎有点生气,他的儿子Jasper觉察到了爸爸的情绪,就主动问了爸爸:"你怎么了?"当陈小春听到自己的儿子这样问自己的时候,他才发现自己有负面情绪,想要爆发了。因为有儿子的提醒,所以他很快就冷静下来了,避免了直接对儿子发脾气。

有时候,我们可能都不知道自己的脾气会爆发,如果有别提醒一下自己,就可以聪明地从根本上阻断"踢猫效应"的产生。像陈小春在被儿子问了怎么了之后,才发现自己的负面情绪已经影响到了孩子,这个时候孩子的一句话,就能够把自己拉回来。

所以,父母可以跟孩子约定,如果父母乱发脾气,就要告诉父母。还有,夫妻之间也要互相提醒,当发现对方情绪不对的时候,可以温柔地提醒一下对方。

我是尼莫妈妈育儿师,也是5岁宝宝的妈妈,在养育和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

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