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集方言属于客家话吗(中原官话区的一朵奇葩)

怀集方言属于客家话吗(中原官话区的一朵奇葩)(1)

怀庆府是指今天的焦作地区在历史上的旧名。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焦作地区就是兵家必争之地。由于离九朝古都洛阳较近,一直以来就是京畿之地和拱卫京师的战略要地。《孟子·寡人之于国也》:“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这里所提到的“河内”,指的就是今天的焦作地区。因黄河在今天的济源市以西、三门峡市以北拐了个大弯,北面又被太行山阻隔,故称河内。公元220年,汉献帝让位于魏王曹丕(魏文帝),汉献帝被奉为“山阳公”。自此,山阳就成了焦作的代名词。阳者,山南水北也。“山阳”这一名称沿用至今,在今天的焦作市墙北、墙南一带还有古山阳城遗址,可见当时焦作地区的繁荣富庶,这些都是有史料可考的。按民间的说法,焦作地区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夏商周时期。当年武王伐纣,在牧野(在今天的新乡市境内,至今新乡市还保留着古战场遗址)展开激战。后来武王乘胜追击,沿着古栈道(大约在今天的京广铁路附近)北伐,直取商朝国都殷(在今天的安阳市郊,还建有一座殷墟博物馆)。武王所到之处,人们夹道欢迎,于是就有了待王(等待大王)、修武(休息、休整武器)、获嘉(获得城池,颁布嘉奖令)等地名的由来。如今,待王是马村区管辖下的一个镇,修武是焦作市的一个县,获嘉是新乡的一个县。“怀庆府”这个名称是唐代沿袭下来的,“怀”有“怀柔天下”之意,“庆”有“普天同庆”之意。由此可以看出,怀庆府应该是在唐初设立的,当时怀庆府所辖范围包括今天的济源、沁阳、温县、博爱、武陟、修武、孟州、获嘉、卫辉、辉县、原阳等地在内的诸多地区,涵盖了今天焦作、济源的全部和新乡的大部,为中原地区一大郡,郡府设在沁阳。


一、怀庆方言概论

(一)怀庆方言的归属问题

在方言区的交界处,往往有一些具有自己的语音特色,或无法与邻区通话的条条块块方言。它们或由于调查研究不够全面深入,或由于地域分布不广等,目前的归属问题仍在探讨中。怀庆方言属于中原官话区,中原官话区属于北方方言的一个分支,按理说怀庆方言属于北方方言无疑。但是,由于怀庆府与山西省南部接壤,加之明代的那次洪洞县大移民,使得怀庆方言中融入了大量的晋语成分。北方方言大多数没有短促的入声调,但少数方言有入声调。除南京、合肥、太原之外,太行山两侧河北、山西的部分地区,河南北部靠近河北、山西的一些方言点,如安阳、新乡等有入声调。新乡的入声现象还不十分明显,最为明显的就是焦作地区,尤其是以沁阳方言和博爱方言为代表的怀庆方言。关于把晋语区从中原官话区中划分出来自成一家,现在仍备受争议。如果将来取得一致意见,晋语区独立出来的话,怀庆方言的归属问题不言自明。

(二)怀庆方言中特殊的字音

先看一则小笑话:(部分字为谐音字,普通话中没有这些字)

一烧包(方:暴发户)回家,进屋见着他大伯(方:音掰)。他大伯问他:“多旦(方:什么时候)回来的?”他答:“昨晚上。”他大伯抬手给了他一耳光:“昨(坐)晚(碗)上,你还坐锅上哩,到底是多旦?”“夜个黑。”又问:“吃饭了没有?”他答:“刚吃过。”又是一巴掌:“刚吃过(锅),你还刚吃完(碗)哩。”烧包搔了搔头,答道:“将吃罢。”

如果用普通话念,这仅仅是一个日常生活小景。但如果用怀庆方言来念,却能让人笑破肚皮。在怀庆方言中,“昨天”的“昨”和“坐下”的“坐”,“过去”的“过”和“锅盖”的“锅”,二者的发音是相同的。不了解怀庆方言的人,经常会闹出此类笑话,就像那个“烧包”一样,白白挨了两耳光。

(三)怀庆方言中特殊的词汇

除了上述那两个字之外,怀庆方言还有自己的一套特殊的词汇。下面是一些例子:

姑挛:揉成一团。

吃奈:脏,怀庆方言中“圪噫”一词也有此意。

斜或:大声嚷嚷。

哭赖儿:零。

姑赖儿:轮胎。

厮跟:一起。

西巴肚:赤身裸体。

斯气:饭菜变质。洛阳方言中也有此用法。

圪气:打架。

火色:时髦。

递个:今天。

戳摸:机灵。

步狼(或步愣):跟头。

四航:累。

单梦儿:故意。

捏个:凑合。

除此之外,怀庆方言中还保留有一部分古汉语词汇,如“寻”(音信)、“介”(元曲中的动词后缀,最早用“科”,后来用“介”)等。怀庆方言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以“圪”字为词语前缀的词汇系列,以修武方言为代表。有人曾做过统计,在修武方言中,以“圪”字为词语前缀的词汇有300多个,大都和名词有关,当然也包括部分动词。因为所整理的资料有限,在这里仅举几个有代表性的进行分析。至于形容词,怀庆方言有着一套特殊的语法结构,那就是“老……”结构,在后面的章节中我们将作详细的介绍。

二、怀庆方言中特殊的语法现象

(一)神奇的“了”字

1.现代汉语中的“了”

●了(le)

(1)放在动词或形容词后,表示动作或变化已经完成。如:“买了一本书”“水位低了两尺”。

(2)用在句子末尾或句中停顿的地方,表现变化或出现的新情况。

①指明已经出现或将要出现的某种情况。如“下雨了”“明天就是星期日了”。

②认识、想法、主张、行动等有变化。如“我现在明白他的意思了”“他今年暑假不回家了”“我本来没打算去,后来还是去了”。

③随着假设条件的转移而发生变化。如“年早来一天就见着他了”。

④催促或劝止。如“走了,走了,不能再等了”“算了,不要老说这件事了”。

●了(liǎo)

(1)明白。如“明了”“一目了然”“不甚了了”“了解(弄明白,懂得很清楚)”。

(2)完了,结束。如“事情已经了了”“话犹未了”“不了了之”“说起话来没完没了”“不能敷衍了事”“了当(爽快)”。

(3)在动词后,跟“不”“得”连用,表示不可能或可能。如“这本书我看不了”“这事你办得了”。

(4)了不得,表示不平常、严重。如“他的本事真了不得”“了不得了,着火了”“疼得了不得”。

(5)了得。

①有“能办、可以”的意思,多用于反诘语句中,表示不平常、严重。如“这还了得”。

②能干,厉害。如“真了得”。

2.怀庆方言中的“了”

●了(lě)

在怀庆方言中,“了”字的用法用“眼花缭乱”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除了沿用现代汉语中的用法外,还引申出一些特殊的用法。下面仅仅举几个简单的例子:

(1)作“打”讲,如“了他一顿”。

(2)作“取得”讲,如“了了块金牌。”(注:第一个“了”字作“取得”讲,第二个“了”字用作句尾语气助词,这一点与现代汉语一致。)

(3)作“儿子”讲,如“俺了考大学走了。”(注:在现代汉语中,正确的说法应该是“我的儿子考上大学了。”在怀庆方言中,一个“走”字就代表了一切,真是言简意赅。)

(4)作“二”讲,如“了十”“了百”(注:洛阳方言中“二”读作“饿”,河南其他方言区还有念“落”的。)

(二)“老XX”结构

1.怀庆方言中的“老”字用法

焦作,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焦作人说话也别具一格。说到某个事物不同一般,形容起来的时候,总要先在哪个形容词的前边加一个“老”字,再将那个单音节形容词叠加成双音,形成一种“ABB”式短语。也许有人会问:“如果是双音节形容词,能加‘老’字吗?”当然可以,例如“老简单简单”、“老四航四航”(焦作市区一般说“老累累”,“老四航四航”只有在怀庆方言区才会用。修武和武陟多用“四航”,博爱和沁阳多用“四黄”)、“老吃奈吃奈”(焦作市区一般说“老脏脏”,怀庆方言区的人才这样说)。不过一般情况下很少使用。某一物件高得出奇,焦作人就说它“老高高”;某一东西低得出奇,焦作人会说它“老低低”。东南西北中,走遍全国各地,有意查询各地方言,我发现语言中使用这种叠加式短语的,唯有焦作这一方土地。

用汉语语法分析这种“老高高”“老低低”短语结构,它应该是偏正式形容词短语。

但是,只要稍加用心,你就会发现,焦作人语言中的这种短语,与一般汉语语法所说的偏正式形容词短语大不相同。

一是构成短语的组字、组词方式不同。一般的偏正式形容词短语是由副词加形容词构成,如“很高大”“很低矮”,副词后边不是单音节形容词,也不能叠加。而且,副词可以多样,如“很高大”可以说成“十分高大”“很低矮”可以说成“十分低矮”。可焦作人的此类短语却没有这样复杂,一个“老”字便替代了所有的副词,真是简练得了得。

二是构成短语后半部分的叠音合成词,其组字、组词方式不同。一般的短语中的叠音合成词,需要挑选一个动词或一个形容词跟在后边才行,如“晃悠悠”“美滋滋”。而焦作人的此类形容词叠音词却只需跟在一个副词“老”的后边就万事大吉了,同样甚是简练。

说焦作人这种短语形式别具一格,是因为它虽然结构简洁,但表意却异常丰富。比如“老小小”这个短语,就有三重意义在里面:第一重意义,它表示事物就是小,和“很小”“特别小”同义。如“这棵树苗老小小”。第二重意义,它表示事物小得可怜、小得吝啬,如“这儿卖的馒头老小小,不够分量”。第三重意义,它表示事物小得可爱、小得乖巧,如“这哈巴儿狗长得老小小”。不难看出,这后两重意义是汉语偏正式短语和叠音形容词所缺少的。

仔细分析,我们就会发现,焦作人的这种短语,隐藏了一个双重强调的修辞格。譬如“老大大”,前一个“老”字是副词,与“很”“非常”一样强调程度之深之重,这一点不显出奇;可奇就奇在后两个形容词的相叠上,这两个形容词的叠加实际上是用了反复的修辞,自然是又一次强调。说它“奇”,是因为如此的形容词重叠,只能跟在“老”字后边,跟在其他副词后边就不行。你不能说“很大大”、“非常大大”,说出来就语句不顺,难以理解了。

怀庆方言中“老”字用法还有一种特殊的情况,那就是“老老老”。 三字叠音的情况别说是在现代汉语中了,就是在与怀庆方言毗邻的晋语和中原官话区中也难寻踪迹。第一个“老”字和“老大大”“老小小”用法相同,第二个“老”字表示现代汉语中的“年岁大”之意,第三个“老”字为叠音字。说“老大大”“老小小”吧,外地人还能听个八九不离十;说“老老老”就让人一头雾水,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

2.现代汉语中的“老”字用法

●年岁大,时间长。

(1)跟“少”、“幼”相反。如“老人”。

(2)敬辞。如“吴老”、“范老”。

(3)陈旧的。如“老房子”。

(4)经历长,有经验。如“老手”、“老干部”。

(5)跟“嫩”相反。如“老笋”、“菠菜老了”、“老绿”。

(6)长久。如“老没见面了”。

(7)经常,总是。如“人家怎么老能提前完成任务呢?”(注意和怀庆方言中“很”字用法作比较)。

(8)原来的。如“老家”、“老脾气”、“老地方”。

●极,很。如“老早”、“老远”(注意和怀庆方言中“老”字用法作比较)。

●排行在末了的。如“老儿子”、“老妹子”。

(1)加在称呼上。如“老弟”、“老师”、“老张”。

(2)加在兄弟姊妹次序上,如“老大”、“老二”;加在某些动植物名词上,如“老虎”、“老鼠”、“老玉米”。

诚然,在普通话中也用“老”字,但是和怀庆方言的使用情况却不太一样。如“我俩老没见了”。意思是说,“我们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见面了。”而在怀庆方言中,一般不会这样说,而是说“咱俩人多旦(多长时间)么(没有)见了。与老……”一并使用的,还有“恁……介”,用法和“老……”类似,唯一的不同点是“老……”需要叠音,而“恁……介”就不必了。“恁……介”短语是从新乡地区传过来的,焦作市区的人经常使用,而怀庆方言区的人却很少使用或基本不用。怀庆方言中的特殊句式除了“老……”以外,还有“很(狠)……”句式。“很(狠)……”句式后面跟动词,如“很(狠)看”、“很(狠)走”等。加“很(狠)”的动词多含贬义,暗指做什么事情有些过火。

(三)“圪”字构词

1.现代汉语中的“圪”字

在现代汉语中,“圪”字一般和“土达”字连用,有以下三种用法:

(1)同“疙瘩”,指小球形或块状的东西。如“毛线拧成一圪土达了”。

(2)多用于土块等,如“土圪土达”、“冰圪土达”。

(3)小土丘,多用于地名。

2.怀庆方言中的“圪”字

在前面我已经提到过,在修武方言(怀庆方言的一个分支)中,含“圪”字的词组有300多个,后加主要为名词,动词很少。下面我举几个例子:

圪土当:楼梯的别称。在现在的博爱县月山寺的西边,有一个庙宇叫圪土当坡。因为它的登山步道有五百多级,因此而得名。

圪棱:普通话念垄(lǒng),就是两块地中间突起的长条形土堆。也作褶皱讲,如“这张纸一圪棱一圪棱的”。

圪渣:普通话念垃圾。“圪渣”为偏义副词,“圪”字在这里没有实际意义。

圪仪:普通话念恶心,指不堪入目的场景或动作。

圪秋:普通话念皱眉头,和“圪渣”的结构相同。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在现代汉语中还是在怀庆方言中,“圪”字所组的词均为双音节单纯词,和“葡萄”、“苜蓿”、“沙发”等词的构成方法一致。也许有人要问:在怀庆方言中,作为词语前缀的“圪”字没有任何实际意义,能否将其理解为偏义复词?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对“偏义复词”的定义作一个准确的把握。偏义复词指的是词语的意义偏指于前者或后者,作为词缀的那个衬字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如“好歹”、“轻重”等。况且,构成偏义复词的前提是合成词,作为单纯词来使用的“圪”字前缀并不具备偏义复词的特点。乍一看,“圪棱”一词有几分像偏义复词。不过需要值得注意的是,怀庆方言中的许多字音在普通话中是无法标注出来的,能够标注出来的大多是谐音字,故只能在最大限度上模拟怀庆方言的发音,所用谐音字的意义与其在怀庆方言中的意义是大相径庭的。更何况,怀庆方言中还有短促的入声调,而这个在普通话中是不存在的,更不用说是用谐音字来标注了。遇到这种情况,只能用同一音节下的异形字来代替了。有的学者认为这里的“圪”字是用来描述怀庆方言中短促的入声调,这个观点目前备受争议,还未得到一致认可。

三、怀庆方言的发展现状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随着近些年来普通话的日益普及和焦作市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怀庆方言面临着被普通话同化的尴尬境地。前面提到的那些方言词汇,如“昧”、“打”、“的郎(头)”等,只有在那些上了年纪的中老年人口中才能听到,青少年中间已经很少使用了。另外,怀庆方言区的有些人感到怀庆方言太老土,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潜意识中开始脱离怀庆方言而逐步向中原官话或者普通话靠拢。在靠近焦作市中心城区的城乡结合部,不光是青少年,就是正值壮年、中年的人们也很少使用怀庆方言了。这次我深入实地调查,有人竟然说什么“老土话你记它干啥”,这件事对我的触动很大。普通话要学,方言也不能完全丢了啊!国家推广普通话的目的不是为了消灭方言,而是为了消除方言之间的隔阂。方言作为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一个地区的人们区别于另一地区人们的特征符号。怀庆方言承载着自唐以来绵延1000多年的历史文化积淀,决不能让它在我们这一代断了线。

来源:拳乡温县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