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说猫来穷狗来富怎么理解(老话说猪来穷狗来福)

以前,农村住宅周围都会一处或大或小的院子,一来作为活动空间,二来作为晾晒场地,而农家院一般极少有围墙或者大门,因而,时常会有动物闯进院子或者村民家中然而,在农村人眼里并不是所有的动物都可以进家门的,各种动物进家也有不同的讲究,老话说“猪来穷,狗来福,猫来头上顶白布”究竟是迷信,还是科学?,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俗语说猫来穷狗来富怎么理解?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俗语说猫来穷狗来富怎么理解(老话说猪来穷狗来福)

俗语说猫来穷狗来富怎么理解

以前,农村住宅周围都会一处或大或小的院子,一来作为活动空间,二来作为晾晒场地,而农家院一般极少有围墙或者大门,因而,时常会有动物闯进院子或者村民家中。然而,在农村人眼里并不是所有的动物都可以进家门的,各种动物进家也有不同的讲究,老话说“猪来穷,狗来福,猫来头上顶白布”究竟是迷信,还是科学?

自古以来,猪一直是懒惰愚笨的象征,传说古时候有个员外,家财万贯但膝下无子,但年逾花甲后却得了一大胖儿子,一相师算出其为富贵命。这胖子富里生、富里长,自知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整日花天酒地游手好闲,哪知道这孩子长大后便父母双亡、家道衰落,但胖子依然过着挥金似土的生活,最后饿死家中。传说胖子S后阴魂不散,到阎王处喊冤,说自己天生富贵之相,不能如此惨淡而终,于是阎王将他带到了玉帝面前,玉帝听后大怒,说其虽然命相富贵,但懒惰成性,随罚其投胎为猪。也许正是从这个故事流传开始,便有了“猪来穷”的说法,其实,猪进家宅并不是什么好事,猪虽温顺但不通人性,往往随地大小便,还四处乱拱,弄得院子一片狼藉。

众所周知,狗代表着忠诚、善良,而民间素有“自来狗”带来好运的说法。很多农家都会养土狗用来看家护院,而时常有人管自家看家狗叫“来福”“旺财”等富余财运意味的名字。老话说“犬不嫌家贫”,一旦喂养不论贫穷富贵便是不离不弃,狗一直是人们忠诚的伙伴,深受人们喜爱。在农村生活的人可能有这样的经历,不知道何时自家院里来了一只或两只狗,赖着不走,看它可怜给它弄点吃的,以为它会走了,但当第二天起床开门又看到它还在院子里冲你摇尾巴,即使你从不搭理它,它还是不走,甚至当原主人把它抓回去以后还会自行前来。这也许就是“缘分”,农村人说的报恩狗就是这么来的,因而就有了“狗来福”的说法。

猫是人类驯化了几千年的动物,但天性狡黠,至今未能像狗一样被完全驯化,虽然看起来很黏人,但对主人并不会有太深的感情。猫的种类很多,从毛色上看大致黄、黑、白、灰、咖、花等颜色,其中黑猫是大多数人不太喜欢甚至惧怕的,很多人异常惧怕黑猫的眼睛,据说能蛊惑人的心智。其实,绝大多数人不喜欢的猫的原因是因为猫到了发情期会发出类似啼哭的哀嚎声,有些地方称之为“猫哭丧”,夜里听起来令人胆寒。很多地方也有猫能通灵的说法,据说家中若将有大丧将至,就可能会有一只或者多只猫围在院子周围不肯离去,直到有人过世后才会自行离去,这种现象在很多地方都曾发生过,具体什么原因还有待科学的合理解释。于是便有了“猫来头上顶白布”的说法。

在民间都有守灵的说法,按传说来讲,最重要的防范黑猫,据说黑猫靠近可能会引起诈尸,看起来迷信意味很重,但必然不会空穴来风。另外,猫看起来很温顺,但野性难驯,农村里走过夜路的人可能会碰见过有什么东西往你头顶扔沙子的情况,不知道的人可能会吓得两腿发软、冷汗直流,其实最有可能的便是猫了,当然还有猫头鹰的可能性,猫多是因为调皮而捉弄人,但猫头鹰则会主动攻击人,所以,一旦碰到这种情况一定要注意保护好自己的头部,猫头鹰往往是俯冲下来攻击头部。

“猪来穷,狗来福,猫来头上顶白布”,其实各地说法不一,也有“猫来穷,狗来福,猪来披麻布”的说法,然而不管那种说法,对“自来狗”都是肯定的,但“自来狗”进家门就能带了富贵吗?并无任何科学依据,富贵永远只能依靠勤劳的双手智慧的头脑。但可以肯定的是,祖辈们说的话必然有一定的道理,“肥猪拱门”是大吉兆,但肥猪进家宅不是随地大小便,就是四处乱拱,猪性情懒惰,活动范围有限,进院的猪一般就是周围邻居家的,处理不当便会引起巨大的纠纷。

而狗的活动范围大,一般来自隔壁村甚至更远的地方,“自来狗”可以安心养着并不会有太多问题,即使原主找回,极大可能也会自行返回。但猫一般是喂不熟的,即使再用心打理,“自来猫”也不会建立太多的感情,要走的时候自然会一走了之,养了也是白养。应该说祖辈们流传下来的话,意在告诉后人如何规避邻里纠纷,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究竟是迷信还是科学也许看官们已早有己见!

本文章由阿卡大大原创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个人意见,说农村聊农业,欢迎关注留言一起讨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