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车间成本控制措施及方法(有些成本生产无法控制)

生产车间成本控制措施及方法(有些成本生产无法控制)(1)

看到过一些企业对生产部的考核,在成本一块呢,按固有的成本项目去设置考核指标,觉得有些不合理。比如人工,考核的人力成本占比(生产总工资/生产总产出);比如费用考核包括厂房租金等等。

我为什么觉得不合理,因为,这些成本和费用项目不是生产部所能控制的。

不错,这些成本和费用项目都是生产部涉及到的,或者说都是与生产部相关的。但涉及到,与生产相关,并不代表生产部就能控制,就有能力控制

生产车间成本控制措施及方法(有些成本生产无法控制)(2)

很多时候,一些成本是生产部无法掌控的,比如下几个方面。

1、配方成本或BOM成本。也就是这个产品由什么样的材料组成,什么品质和档次的材料组成,这个是研发部门或产品部门所掌控的,生产部没有办法去控制。

2、采购成本。就是确定了用什么材料,以什么价格买这些材料的成本。显然,这也是生产部无法控制的,这是采购的主要指标。

3、生产人工成本。工人拿多少工资,是什么标准拿工资,这些受政府最低工资标准、企业发展策略等很多方面的制约和影响,生产部基本无法控制。

4、设备折旧、厂房租金等固定成本支出。这些,生产也无法控制。当然,生产可以加大生产量,以量去摊薄这些成本,但是,生产计划源自需求,需求,是生产无法掌控的,也就是说,加量,生产无法去自主。

生产车间成本控制措施及方法(有些成本生产无法控制)(3)

那么,在成本控制方面,生产部总能做些什么吧?生产部总能够掌控些什么吧?

生产部生产成本的控制范围是哪些?生产可以考核的指标有哪些?我罗列了以下基本几条。

1、投入产出控制。上面说了,生产部只能根据配方投入原料,自己也无法去买相应的原材。但生产部可以控制投入产出的过程,按要求按标准去进行作业,使投入产出达标,从而控制生产成本。

2、生产效率提升。生产部不能决定员工工资,但可以采取措施,提升生产效率。生产效率提升了,也就间接降低了员工工资。当然,这里说的降低,是指工资总额的降低,而不是单个员工工资的降低。

3、间接人工控制。间接人员,是指不直接参与生产的人员,比如生产辅助人员、生产文职人员、生产管理人员等,提升这些人员的工作效率,或者直接减少这些间接人员,是生产部生产成本的控制最重要的组成之一。

4、物料损耗控制。原材料由于分割、化整为零、自然损耗以及人为操作等原因,一般会形成一定的亏损,生产部需要采取措施,对这些亏损进行管理和控制。

5、生产品质控制。生产不良,不仅影响公司声誉,影响销售业绩,也是生产中最大的损耗,它会浪费材料、浪费人工,浪费各种间接费用。生产不合格,是生产成本的杀手

6、生产部能够控制的最后一个成本项目是产能利用。产能利用率高,生产效率就高,而各项固定成本,比如设备折旧、租金等,就相应的摊薄,等于降低生产成本。

生产车间成本控制措施及方法(有些成本生产无法控制)(4)

生产成本生产部能够控制的,上面我说了六项。这六项,其实归结起来,就是损耗和效率两个方面。

所以,成本控制,生产要做的是,进行损耗和效率相方面的管理与控制。

那么,我怎么才知道成本控制住了呢?怎么才知道控制得好不好呢?这就需要一些指标和一些数据来体现。

生产部的生产成本指标很多,我这里列出了五个最常用、最核心的指标。供大家参考。

1、生产部的第一个指标,投入产出达标率。投入产出达标率是损耗控制指标。关于生产部是采用投入产出率还是投入产出达标率,我建议是采用投入产出达标率。建议原因在我的原创文章《投入产出达标率的三种计算方法》中有详细说明,欢迎大家点击阅读,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2、劳动生产率,或者人均贡献产出。劳动生产率一般针对单一的生产车间或组织,而人均贡献产出或人均业绩,一般针对生产部全员计算。劳动生产率和人均贡献产出均是效率指标,反馈的就是完成生产任务的效率高不高,用人尤其是间接用人多不多。当总产出确定时,即总产出摆在那里,间接用人多了,人均贡献产出自然就低。

3、物料损耗率。物料损耗率是损耗控制指标。物料损耗率是指物料损耗量与物料标准用量的比率。物料损耗率评价的是,相对于标准而言,物料损耗的控制水平。我们的物料品种一般较多,并且使用量、价格和单位均不统一,物料损耗率的计算是一件为难的事。我建议我们计算总体的物料损耗率,建议采用加权平均方法,用金额平均,以使用量为权数进行加权平均。当然,我们也可以只计算核心几种物料,以抓住重点。

4、一次检验合格率。一次检验合格率是品质控制指标。我们产品如果不合格,返工或报废,能同时带来物料损耗和人力浪费。所以,品质控制指标同时反映损耗和效率。

5、嫁动率或产能利用率。嫁动率反馈的是机器设备产能的利用率;产能利用率反馈的是整体生产产能的利用率。这两个指标都是效率指标,产能充分利用,代表着效率最为合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