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暑运客流增加(高铁线路工老李的最后一个暑运)

来源:中国经济网 ,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铁路暑运客流增加?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铁路暑运客流增加(高铁线路工老李的最后一个暑运)

铁路暑运客流增加

来源:中国经济网

0点刚过,李儒林正准备带着几个年轻人从通道门外进入津秦高铁线路,再向前进入海河隧道,这个凌晨,他们要对隧道内的高铁线路进行测量检查,同时对一段高铁钢轨廓形进行打磨修理。

李儒林所在的北京高铁工务段天津高铁线路车间负责京津城际线、津秦高铁线、京津联络线、南仓城际高速联线、天津西站、天津站等共计138公里高铁线路、128组高铁道岔等高铁基础设备的养护维修工作,管内设备复杂,维修工作量大。2018年,李儒林从工长岗位转到了天津高铁线路车间技术指导岗位,从那时起,他就成为了救火队长和尖刀排长,大机捣固、大机打磨、卸石砟、换轨、换轨件、精调,哪里的活最重、安全卡控要求最高,他就出现在哪里。

“海河隧道是津秦高铁上连接天津站和天津西站的咽喉要道,暑运里,津秦高铁客流量更大了,我们必须要确保这条隧道的设备不发生问题”。李儒林说。

这是李儒林39年铁路工作生涯的普通一天,但这却是他这名老铁路的最后一个暑运。

1983年,李儒林通过社会招工进入铁路工作,入路的第一站来到了“小京山线”,在那里,扒、捣、起、垫、改这些老铁路工务人的活计李儒林样样拿手。后来李儒林又调到了京霸线,在京霸线摸爬滚打过后,李儒林已经练就了一身技艺,特别是对铁路工务工作里最为核心的道岔病害整治最为拿手。

时代车轮滚滚前进,转眼到了2007年,那时候中国第一条时速350公里的高铁京津城际正在紧张建设中。当时铁路系统组织了一个高铁专业的培训,那是李儒林第一次与高铁“触电”。

“感觉很神奇,特别是高铁道岔的设计和对精度的苛刻要求,对当时我掌握的知识来说甚至是颠覆性的”。李儒林说到。

2008年6月,距离京津城际开通仅仅剩下一个多月的时间,经验丰富的李儒林被抽调到天津站,对天津站内的高铁道岔进行最后的攻坚。“中国第一条高铁开通也有咱一份功劳呢!”能参与京津城际的联调联试,一直是李儒林的骄傲。

京沪高铁开通前的精调工作中,李儒林又受命带领职工与施工单位一起对天津南站的12组道岔进行精调。寒冬腊月,高架桥上寒风猎猎,为了赶进度,李儒林和工友们早晨上了高架桥,一直干到天黑才下来,午饭就在寒风里吃盒饭,有时盒饭送到时正赶上一项活计快收尾,他们一定要先把工作干完再吃饭,而这时,盒饭早就冰透了,“有时候那米饭都冰牙”。

京沪高铁开通后,李儒林先后在天津南任工长,在沧州西任技术指导,后又转战现在所在的天津高铁线路车间。入路39年,李儒林先后经历了2条既有线、3条高铁。

“早些年的既有线工作,只要肯下力气、肯吃苦,就能干得好。现在高铁不一样了呀,得在细和精上下功夫,300多公里的时速,那可不是闹着玩的”。李儒林这名39年工龄的老铁路,最是知道质量和安全的分量。

“站好最后一班岗呗”,李儒林2023年1月即将退休,谈及退休前这段日子的安排,他这样说到,接着他就掰着手指头数着,道岔大机捣固施工,接下来就是道岔整组更换施工,到年底前还有地下直径线更换长轨施工。“差不多把后半年这3个大施工都盯下来,我也就到点了”。

“退休后,如果哪里需要我,我还可以去帮忙,这是一定没问题的,咱对这绵延千里的钢轨有感情,有机会就回来看看,是个念想。”李师傅说。(中国经济网记者 佟明彪 通讯员 陈少刚 张展豪 段天乐)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