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风流人物辛弃疾笔记:廉洁文化名士文化篇之辛弃疾

公元745年夏天的某日,三十四岁的杜甫在济南历下亭写下了《陪李北海宴历下亭》一诗,诗云:“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边贡也曾骄傲地吟唱道:“我济富山水,人称名士乡。”清代诗人王培荀在其名作《乡园忆旧录》中曾说道:“济南固多名士,流寓亦盛。如唐之李、杜,宋之苏、黄、晁、曾,无不游览流连……以此提倡,人物风雅安得不胜?”这段话,精辟地概括出济南名士众多。

千古风流人物辛弃疾笔记:廉洁文化名士文化篇之辛弃疾(1)

济南天下第一泉风景区廉洁文化资源丰富,人文资源荟萃。魏晋时期,曹操、曹植曾在济南地区任职或居住;唐代,李白、杜甫曾游历济南并留下诗篇;宋代,辛弃疾、李清照、曾巩、欧阳修、苏轼等人,或出生济南、或客居济南、或游历济南;金元之际,有杜仁杰、张养浩等人;明代,有边贡、李攀龙、李开先、殷士儋等相继涌现;清代,有王士祯、王苹等在当时文坛占据重要位置。这些名士的活动印记极大地丰富了景区的历史文化底蕴,成为展现济南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一个极具代表性的缩影,就让我们从名人著作故事中,一同感受廉洁文化的深厚内涵和独特魅力。

千古风流人物辛弃疾笔记:廉洁文化名士文化篇之辛弃疾(2)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济南历城人。南宋官员、将领、文学家,豪放派词人,有“人中之杰、词中之龙”之美誉。辛弃疾历任南宋地方行政长官时,为主张抗金曾多次上书朝廷,著有《美芹十论》《九议》等文章,力主北伐,恢复中原。后被贬谪。离职后,他将一腔爱国热忱寄托在词作之中,一生留有词作六百多首,他的词不只是词人的词,而是一名爱国志士的心声,抒写了强烈的爱国主义和战斗精神。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千古风流人物辛弃疾笔记:廉洁文化名士文化篇之辛弃疾(3)

辛弃疾对下属官吏严酷, 对百姓却非常宽厚、关心。调任湖南转运副使后,他针对当地发生的反抗官府起义上书朝廷,呼吁澄清吏治,严惩贪腐,实行“厚民”政策,减轻百姓负担,使民安居乐业。他奉命调任隆兴知府兼江西安抚使,打击贪官污吏和奸商勾结坑害百姓的行为,并组织运粮满足百姓需求,使当地很快度过旱灾饥荒。公正执法,严惩贪官污吏,还百姓一片清明天空,也是辛弃疾一直秉承的为官准则。出任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后,他发现当地豪族大姓与贪官污吏勾结敲诈勒索百姓、地方官吏枉法向农户多收面米和钱贷等问题,恳请朝廷“严加查劾,必罚无赦”,约护百姓权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辛弃疾曾在给皇帝的上书中说:“臣平生刚拙自信,年来不为众人所容,顾恐言未脱口而祸不旋踵。”因为“刚拙自信”的性格,他敢说敢做,不愿意迎合别人,他不计个人得失,矢志匡复,毕生不悔,炽热的家国情怀贯穿他的一生。家国情怀、爱国爱民是辛弃疾的廉政理念中的重要内容。

千古风流人物辛弃疾笔记:廉洁文化名士文化篇之辛弃疾(4)

辛稼轩纪念祠位于大明湖景区西南岸,坐北朝南,现有两进院落,东西两个跨院。东跨院二进院正北大厅是“辛弃疾纪念堂”,大厅迎门处是辛弃疾的铜像,铜像背面墙壁是木刻的当代书法家魏启后手书的辛词代表作——《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两边展橱内悬挂有辛弃疾生平事迹展、年谱、行迹示意图等。西跨院“停云堂”迎门是辛弃疾的线描木刻像,对联为集字联“抗金护国艺术豪放 弃疾词才齐名东坡”;东西侧的展橱内陈列着当代书画家咏赞辛弃疾的书画作品。

来源:天下第一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