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秦文化(在秦风拂过的陇右)

在秦风拂过的陇右,追寻秦文化的历史贡献,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记录秦文化?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记录秦文化(在秦风拂过的陇右)

记录秦文化

在秦风拂过的陇右,追寻秦文化的历史贡献

□ 崔 莹 邱瑾玉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值此金秋时节,伴着“秦文化与中华文明探源”学术会议在兰州召开,本报记者采访了兰州大学历史系原主任、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原主任杨建新教授和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甘肃省先秦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赵逵夫,倾听他们敲击历史的回声。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这首《诗经·秦风·无衣》中秦军战士出征前的豪言壮语,预示着一个前所未有的帝国即将诞生。

公元前897年前后,自非子获封秦地,入居陇右的秦人亦农亦牧,发展生产,在与戎狄交错的人文环境中,开放的秦国不断发展壮大。公元前221年,兴于陇右的秦,由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封建帝国——秦王朝。自此,中国古代历史开创了国家大一统的政治传统。

从筚路蓝缕到统一六国 秦人的改革思想影响深远

“秦人的改革思想,彻底改变了秦国封闭落后的面貌,使秦一跃成为能够统一六国的强秦。”兰州大学历史系原主任、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原主任杨建新教授说。

战国时期,我国历史上掀起了第一波变法热潮,当时各诸侯国都在努力进行改革,以寻求国力的迅速提升,让国家能够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杨建新认为,这其中只有秦的改革最彻底,最有成效。他说:“秦之富强,根基在法。商鞅变法作为战国时代最彻底的一场变法,给秦国带来巨大利益。变法后的秦国法令完备,全国政令通畅,崇法遵法意识深入人心,社会秩序井然,秦国之所以能够从筚路蓝缕到横扫六国、统一中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商鞅变法。”

农人入秦得耕耘之安,商家入秦得财货之利,百工入秦得器用之富,精壮入军得战功之赏,世子入秦得尽才之用。这场自上而下、全民参与的变法,不仅使秦成为“兵革大强,诸侯畏惧”的强国,更是被浓墨重彩地书写在中国历史上。

秦国自商鞅变法后迅速强大,开启了中国历史的新局面,也开创了变革精神的传承。顺应历史潮流的变革,能够推进历史进程,更能掌握历史前进的主动权。

杨建新说:“自春秋战国起,在中国历史上,变革发生过很多次,每一次的变革都是以商鞅的变法作为自己的楷模,作为一种推动的力量、鼓舞的力量。因此,秦国的改革应该说是留给中华民族的伟大遗产,是鼓舞中华人民不断前进、不断建设自己国家、推动社会发展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力量,是中华民族能够不断进取的源源动力。中华民族改革的传统,与秦国当时的改革有很大、很深的关系和影响。”

从汉承秦制到两千年的帝制传统 秦文化留下宝贵精神财富

秦扫灭六国后,为了维护巩固统一和加强统治,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方面,开创和建立了一整套制度体系和行为体系,从而奠定了此后中国两千年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制度、运行模式和文化传统。西汉继秦而立,在政权初创的前期,基本承袭了秦的中央集权的官僚政治体制,在之后的历代中不断完善、不断强化、不断创新,并在有所改易和不断拓展的进程中得到延续和发展。

“虽然西周王朝以及商代等也是统一王朝,但是它周边的很多地带不在王朝直接管辖范围中。秦统一六国后确立并在全国推广的郡县制,使地域广阔的秦,随着文字、度量衡的统一真正达到了文化、经济等各方面的交流。毛主席曾经说‘百代皆行秦政制’,这里的秦政制就是郡县制。”西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甘肃省先秦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赵逵夫说。

赵逵夫认为,秦的崛起离不开秦人尚武坚毅的民族性格和令行禁止的法治观念。“秦人在陇右与土著部族的冲突交战中,形成了勇敢坚韧、自强不息的文化特质。而这种积极进取、团结一致、坚韧不拔、忍辱负重的民族特性,又成为秦实现大一统的精神力量。依法治国是秦人和秦文化的另一大特质,秦国的法制严密,执行严格,治理效果明显,荀子高度评价秦的法治水平,而后世往往也将其看作治国的宝贵历史经验而借鉴参考。秦统一中国并完成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构建,秦人的民族性格、法制观念等都形成了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观念,这无疑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