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好人证书(2022年第二季度余姚好人)

余姚好人证书(2022年第二季度余姚好人)(1)

2022年第二季度“余姚好人”名单公布!

经过基层推荐、专家评审、

部门轮审、综合审议、媒体公示,

2022年第二季度共评选“余姚好人”12例

一起来看看有哪些好人上榜吧!

余姚好人证书(2022年第二季度余姚好人)(2)

>>>

敬业奉献4例

余姚好人证书(2022年第二季度余姚好人)(3)

魏国平,男,1979年10月出生,43周岁,籍贯浙江余姚,现居住于马渚镇斗门村,余姚市马渚镇斗门村党总支书记兼村主任。军人出身的他,始终秉持“我喝着斗门的水长大的,也要让斗门人过上好日子”的信念和承诺服务斗门。作为村子的掌舵人,为推动村各项事业的共同发展,魏国平提出了创建全国文明村的目标。他抓班子带队伍,着力做好基层党建工作,大力开展党建亮显工程,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和带领村三委成员,在抗台防汛、疫情防控等紧要关头冲在最前面。他倾听百姓声音,党群协力共治美丽家园。每周日由他带头,党员群众一同参与“我为斗门焕新颜”的环境清扫工作已成为斗门村常态活动。他注重乡风文明建设,每季度开展“斗门好人”评选,牵头成立斗门村乡贤理事会、斗门村胡氏道德基金等组织。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带领斗门村先后投入资金1000余万元用于村基础工程建设,引进规上企业、小精专、创新型企业入驻斗门,推出“运河风情”美丽庭院精品示范带,使村民的幸福指数不断攀升,村民凝聚力不断加强。

余姚好人证书(2022年第二季度余姚好人)(4)

邵彦嘉,男,2000年1月出生,22岁,共青团员,籍贯浙江余姚,现为余姚市公安局交警大队江北中队铁骑。邵彦嘉曾服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部队,2021年9月退伍后加入余姚交警铁骑队伍。从迷彩到藏蓝,变的是制服颜色,不变的是初心。2022年4月,正在夜间巡逻的邵彦嘉接到指令,一名幼童烫伤需要紧急送医开道。邵彦嘉迅速赶到指定地点,接到求助车辆后拉响警报,一路风驰电掣,仅耗时6分钟就抵达医院。“太谢谢你了!”抱起孩子就冲入急诊室的家长,不知道邵彦嘉当天已工作10多个小时,还在担心开道闯了红灯,拍下对方车牌帮其撤销,免去后顾之忧。2022年高考第三天,正在处理事故的邵彦嘉接到指令,附近一名高考生在去考场路上,遇道路施工已被堵一小时。接到任务后,邵彦嘉立即赶往接上考生,沿途7公里10个路口,邵彦嘉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仅用时6分钟,在考前40分钟将考生送达考场。“好好考!加油”这是邵彦嘉对考生的鼓励。入职才一年的他,以铁骑的暖男形象,折射了余姚这座城市温暖、文明的一面。他的事迹被人民日报、新华网等多家主流媒体报道。

余姚好人证书(2022年第二季度余姚好人)(5)

章建人,男,1997年8月出生,24岁,中共党员,籍贯浙江余姚,现工作于余姚市消防救援大队兰江站,任兰江消防救援站副分队长。自2015年10月入队以来,他参加了灭火战斗和抢险救援任务1000余起。2017年,“7.3”五丰冷饮火灾,章建人第一时间与队友火速赶赴火场,扑灭大火并将被困人员全部平安救出;2018年,“11.3”东港灯具厂火灾,他不惧危险、冲锋在前,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2021年,“烟花”台风来袭,章建人主动请缨奔赴被淹水域救援,解救被困村民、清理积水、排除安全隐患;2022年为参加宁波市消防救援“甬城卫士”杯比武竞赛,休息间隙也常常见他同带训干部一起钻研操法细节,为提高成绩勤学苦练,通过全体参赛队员的不懈努力余姚大队夺得宁波市“甬城卫士”杯比武竞赛团体第二名的成绩。他先后被浙江省总工会评为“金蓝领”,被浙江省消防救援总队评为“夏季训练先进个人”并先后6次获得支队“优秀专职消防队员”称号。2022年因工作突出被宁波市消防救援支队记个人三等功一次。他用他忠诚不变的履职、干劲不减的尽职,践行着“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的训词精神。

余姚好人证书(2022年第二季度余姚好人)(6)

任鑫苗,男,1978年1月出生,44岁,中共党员,籍贯浙江余姚,高级经济师、余姚市“百人计划”优秀中青年人才、宁波市创业导师、宁波市企业管理创新提升星级评价专家。他扎根行业14年,每年免费为80家企业开展诊断,帮助企业提升效率。2019年他牵头成立余姚市人力资源经理人协会并担任会长,目前有会员单位250多家,给企业送政策、送服务、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水平,帮助企业减少劳动风险,构建和谐劳动关系。2020年新冠疫情突如其来,他先后开展公益线上线下培训17次,公益培训服务人数共计36480人次,助推企业稳步有序复工复产。2021年,他为推动高质量就业创业,先后开展15次创业咨询、培训授课等,免费为129位创业者提供创业指导,为60家企业提供企业运营线上线下管理辅导。在他的带领下,协会志愿者小组还开展慰问山区老人、关爱马路天使等公益活动。相关事迹先后3次被余姚市电视台、余姚日报等媒体报道。

>>>

助人为乐5例

余姚好人证书(2022年第二季度余姚好人)(7)

秦玲娣,女,1958年10月出生,64岁,群众,籍贯浙江余姚,现居住于凤山街道舜江名苑,现为余姚小强公益服务中心志愿者。从2008年10月退休后,她就坚持上门为余姚城乡行动不便的老人公益理发,至今已坚持了14个年头。2013年,她加入余姚市小强公益服务中心,作为小强公益服务中心的骨干队员之一,每次便民服务活动时,她理发服务点前的队伍总是最长的。她坚持公益理发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帮助别人,丰富自己。2019年8月,她得知舜江名苑百岁老人出门理发不便,她主动联系,不仅上门为老人理发,还帮老人患有腰椎盘突出的女婿及其家人进行理发,平时老人家里有事找她,她都会热心给予帮助。时间长了,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秦玲娣,目前秦玲娣结对的老人有二十来个,她的足迹遍布余姚城乡各个角落。现在她是余姚市小强公益服务中心负责酱园街片区的公益服务区片长,累计服务人员超5000人次,志愿者时长超1000小时。秦玲娣曾获得余姚市新冠肺炎疫情爱心突出贡献奖、余姚市优秀志愿者等荣誉,她的事迹被学习强国、余姚日报、余姚电视台等媒体报道。

余姚好人证书(2022年第二季度余姚好人)(8)

郑天钦,男,1933年8月出生,89岁,群众,籍贯浙江余姚,现居住于余姚市低塘街道,余姚市低塘街道西郑巷村村民。他今年已是89岁高龄,老伴于2017年离世,膝下没有子女。老人一生勤勤恳恳务农,多年来省吃俭用,生活特别简单,从不舍得多花一分钱,却感恩政府的关爱,想尽自己的一份力量来回报社会,让更需要帮助的人得到救助。2018年和2019年,老人曾连续两年捐款合计35000元,2021年又赶在春节前来捐款65000元,共计捐款10万元。扶贫济困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涓涓细流一定能汇聚起爱心的暖洋,老人的事迹在当地已传为美谈,他身上焕发的正能量和可敬的美德,引导了更多人向上向善。

余姚好人证书(2022年第二季度余姚好人)(9)

颜延,女,1984年7月出生,38岁,中共党员,籍贯浙江余姚,余姚市中医医院血透中心护士长。2022年4月1日,颜延主动请缨加入浙江省援沪血液透析医疗队,守护血透患者“生命线”,在上海连续奋战52天,为患者提供24小时不间断的血液透析服务。援沪期间,她化身“知心姐姐”,用自己乐观积极的心态影响着身边人,来到陌生的城市面对更多更复杂的机器,她下苦功学习仅用时一周适应了环境和工作。她为特殊患者给予贴心照顾,收获家属的手动点赞,而自己每天基本只能吃两顿,穿着厚重的防护服连续工作。颜延在援沪期间,看到了南雷里社区在招募核酸检测点志愿者,第一时间联系了社区工作人员,一句“等我回来!”给了工作人员莫大的温暖。日常生活中,她连续三年每周去养老院做义工,风雨无阻,为养老院的老人们提供基础医疗服务,为老年人送去最真挚的一份帮助。颜延的事迹多次被余姚日报报道。

余姚好人证书(2022年第二季度余姚好人)(10)

袁革辉,男,1970年8月出生,52岁,中共党员,籍贯浙江余姚,现居住余姚市陆埠镇官路沿村,余姚市陆埠公益应急救援队队长。2018年8月陆埠公益应急救援队成立,袁革辉任队长,带领团队坚持开展疫情防控执勤、搜救走失人员、抗台抢险、安全知识宣讲、防溺水巡逻、维稳安保等志愿服务活动4年,发展队员达118名。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他冲锋在前,“疫”然前行,带领队员奔赴余姚高铁北站、火车站、高速道口以及全镇各个主要卡点路口值勤长达4个月。他多次参与走失人员搜救,不管白天还是黑夜,不管上山还是下水,心中只有一个信念:无论在哪里,我都要找到你!每年的台风季节,袁革辉有召必到,带领队员们日夜奋战,参与抗洪抢险,哪里需要,哪里就会出现那一抹“蓝”。得知新冠疫苗接种、核酸检测点志愿者不够,他主动带领队员自觉担负起志愿服务工作。另外,他还带领队员积极响应市、镇爱心慈善捐款活动,助残帮困,为学子圆梦。

余姚好人证书(2022年第二季度余姚好人)(11)

沈文焕,男,1972年4月出生,50周岁,群众,籍贯浙江余姚,现居住于宁波市余姚市泗门镇,余姚市泗门镇万圣村渔民,万圣村中华鲟保护志愿服务队队员。讨海,是生计,也是生活方式,伴着夜光扒拉口饭就出海,这样生活,沈文焕已经持续了快30年。2022年4月28日凌晨,他和同伴们一起出海捕鱼,到早上八点多收网的时候,发现有三条形态不一、尖嘴长条形的鱼,仔细一看竟意外捕获了三条野生中华鲟。在确认该鱼不会立即死亡后,沈文焕立即向余姚渔政部门汇报情况,汇报完毕,他一边让同伴拍视频,一边把中华鲟一条条地捧起来小心翼翼地放入海里。随后他再把视频转发报告到村里。沈文焕说:“野生中华鲟我们前些年每年都会捕捞到2-3条,它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我们捕获到以后马上就放掉的,一点都不会犹豫的。现在水环境越来越好了,今年我大概都捕到过20条中华鲟了。”沈文焕等渔民放生中华鲟事迹先后被人民日报、新华网、学习强国等国家媒体报道。

>>>

见义勇为1例

余姚好人证书(2022年第二季度余姚好人)(12)

吴宝良,男,1963年2月出生,59岁,群众,籍贯浙江余姚,现居住在余姚市牟山镇新东吴村,余姚市牟山镇新东吴村村民。2022年5月2日早晨7时许,吴宝良外出办事,途经村里西吴江上的西吴水闸附近时,突然听到河里传来一阵“噗噜噗噜”的声音,仔细一看,才发现不远处的河面上有个孩子在水中奋力挣扎。吴宝良拖着因痛风而肿痛的右腿,冲到岸边,此时孩子的身体已经逐渐沉下去了,只留一个手掌露出水面。情急之下,吴宝良奋力拉起漂在河中一艘水泥船的绳索,稍稍拉近后就迅速跳上船去,把船摇到落水者身边,抓住露出水面的那只手便往上提。很快,一个男孩便被拽上了船。就在他要把男孩整个身子都拖进船舱时,才发现男孩的腿上还“挂着”另一个小男孩。吴宝良又俯身扑向水面,将另一个小男孩也拖到船上。很快,围过来的热心村民把两个男孩送回了家,吴宝良则穿着湿漉漉的裤子和鞋子回了家。提起吴宝良,村民们无不竖起大拇指。原来,算上这两个男孩,吴宝良已经陆续从河中救过6个人了。吴宝良的事迹被人民日报、新华网、学习强国、宁波晚报、甬上等媒体相继报道。

>>>

孝老爱亲2例

余姚好人证书(2022年第二季度余姚好人)(13)

陈婉绒,女,1981年2月出生,41岁,群众,籍贯浙江余姚,现居住于丈亭镇丈亭村陈家庄。陈婉绒的公公在2016年因患病导致生活不能自理,若无人照料只能躺在床上,长此以往,容易生褥疮,儿媳陈婉绒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从此以后,陈婉绒几年如一日地照顾他,细节到方方面面。前几年,陈婉绒装了新家,本可以马上搬去住,可为了照顾公公,她一直拖了好几年才搬。都说百病床前无孝子,陈婉绒6年来照顾公公,毫无怨言,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孝的意义!她曾获丈亭镇首届“巾帼之星”荣誉称号,事迹被余姚日报等媒体报道。

余姚好人证书(2022年第二季度余姚好人)(14)

陈调娣,女,1960年4月出生,62岁,群众,籍贯浙江余姚,余姚市河姆渡镇车厩村村民。陈调娣的公公金邦清今年已是102岁高龄,自从老伴去世后,他不想打扰小辈的生活,便一直独居。于是陈调娣就经常上门做饭、打扫卫生、洗衣服、陪公公聊天,让金老伯享受着温馨和睦的晚年生活。2021年12月,金老伯的手不小心受伤,生活不便。陈调娣就多次上门劝说,最终公公答应搬过来一起住。陈调娣特意挑了一间一楼朝南的房间,设施一应俱全。每天凌晨五点起早准备早饭,她体贴公公牙齿不好,饭菜做精做细。平时,公公喜欢唱红歌,陈调娣就陪着在门口唱唱歌、晒晒太阳、拉拉家常。她对公公无微不至的照顾深深感染着下一代,家里的孩子们也特别孝顺,总是嘘寒问暖,每逢节假日,都会给爷爷买好吃的、买衣服鞋子,添置一些好玩有趣的物件给他解闷。10岁的重孙子也喜欢粘着老人,跟他一起学唱红歌,老人精神烁烁,家人也喜笑颜开。陈调娣的事迹被余姚日报、姚界等媒体报道。

做文明崇德余姚人

余姚好人证书(2022年第二季度余姚好人)(15)

来源:文明余姚

编辑:小七

余姚好人证书(2022年第二季度余姚好人)(16)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