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的苏轼擅长什么(宋朝发明的新技术)

很多朋友都知道,乌台诗案,苏轼差点嗝P了。

尽管宋朝有不杀士大夫的祖训,但也限于不把他拉到菜市场砍头,如果狱中熬不了刑,死掉了,那就只能怪他自己平时不锻炼身体,压高糖高血脂高,妥妥的负面典型啊。

因此,苏轼已经做好了回不去的准备,还给弟弟留下了遗言:

圣主如天万物春,小臣愚暗自亡身。

百年未满先偿债,十口无归更累人。

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

与君世世为兄弟,又结来生不了因。

以前看到乌台诗案相关介绍时,知道苏轼是个老炮儿,很喜欢吐槽,不容于新党,被御史台的小人们陷害。

王水照在《苏轼传》里提到,弹劾苏轼的人上奏:

其他触物即是,应口所言,无一不以讥谤为主,小则镂板,大则刻石,传播中外,自以为能……可谓大不恭矣,虽万死不足以谢圣时。

镂板就是雕板印刷。唐朝时就有,每页刻一板,蒙上纸就可以印,比起抄书简直是鸟枪换炮。

但它又很浪费,印完基本就没用了,所以,宋仁宗庆历年间,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这是中国传媒史上的跨越性进步。

按朱刚《苏轼十讲》里的说法,正是有了活字印刷术,当世才子们的诗词文选,才得以大量印刷,降低成本,使更多人买得起,流传得更快更广。

他写道:

由于印刷术的进步而刚刚登上历史舞台的中国出版业,也找到了极佳的合作者。杭州的出版商马上就抓到了机会,开板雕印苏轼在杭州的作品,名为《苏子瞻学士钱塘集》。这部集子虽已失传,但它是我们目前可以考知的作家生前出版作品集的最早个案。

这部集子卖得很火,出版商们又追加投入,在元丰初年推出升级版《元丰续添苏子瞻学士钱塘集》。

想来,他们赚了钱,也会给苏轼一些版税吧?

老苏请朋友们喝花酒时,应该就买得起好酒,请得起头牌了。

可惜,乐极生悲啊。

这些书,不但他的粉丝视若珍宝,或明或暗的敌人们,也从中找到杀伤力的炸弹。

宋朝的苏轼擅长什么(宋朝发明的新技术)(1)

(图源UNSPLASH)

御史们的很多罪证,正是从那些出版好几年的诗集里找到的。

他们讲,苏轼那些讪怼朝廷,讽刺皇上的诗,已经流布天下——潜台词应该是,连辽朝人都晓得了,说我们的新法不好呢——造成了极坏的影响。不杀不足以平民愤啊。

正如有人在微博发了个段子,瞬间几十几百万阅读,之后再接再厉,成了微博有名段子手。哪天,他得罪人了,有心人士,便去挖坟,从他十年八年前的内容里,找只言片语里断章取义,证明这家伙,从来就素质不高,喜欢戏弄女性,看不起残障人士,鼓励不要在公交车上给老人让座——多少曾经的名动一时的大V,就此折戟沉沙。

苏大V和现在一些大V的共同点是,受惠于技术的进步而迅速成名,又因这种技术,而身受拖累。

这再次证明了一件事,技术无善恶,最毒是人心。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