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丸爷爷顾方舟离世(糖丸爷爷顾方舟)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张嘴,啊,可甜了是不是?”不知道有多少人还记得,又或者是从父母的口中听到,自己在小的时候曾吃下过一种“糖丸”。

一粒小小的“糖丸”,在不知不觉间挽救了数亿中国儿童的性命,“糖丸”里包裹着的,是他毕业的心血和一生的希望。

糖丸爷爷顾方舟离世(糖丸爷爷顾方舟)(1)

他被亲切地称为“糖丸爷爷”,他的传奇故事都浓缩在这颗小小的“糖丸”之中,他就是顾方舟,究竟“糖丸”中是怎样的故事?

医者仁心

都说“医者仁心”,医生可以说是全天下最最善良的人,不然怎么会有人肯不顾一切,尽心尽力的去拯救他人呢?

顾方舟,1926年出生在上海,父亲是做海关工作的,在那个战乱的年代,没有什么工作是稳定的,顾方舟的父亲就经常性去到各地任职。

长年“走南闯北”,顾方舟小时候跟着父亲去过不少地方,渐渐地也对父亲的工作充满向往,如果不是因为一件事,可能顾方舟长大后就会步入和父亲一样的道路。

糖丸爷爷顾方舟离世(糖丸爷爷顾方舟)(2)

1931年,5岁的顾方舟迎来了噩耗,年仅33岁的父亲因为感染了黑死病离开了人世,顾家的命运仿佛一夜之间发生了转变。

父亲去世,家里丧失了最主要的经济来源,母亲痛苦不已的同时,还要养活4个孩子,生活的重担压得一家人喘不过气来。

一天,母亲把顾方舟叫到面前,语重心长地说了一句“孩子,以后去学医吧,当医生是人家求你,而不是你求人家。”

父亲患病时,母亲为了给父亲求医,几乎是跪着哀求医生,可最终还是没能挽回父亲的生命,为此母亲也投入到了护士的行业,在天津开了一家助产诊所。

糖丸爷爷顾方舟离世(糖丸爷爷顾方舟)(3)

顾方舟后来也经常说“我是在母亲的心愿下走上学医这条道路的”,当然父亲的去世也给了他很深的影响。

在随着父亲“走南闯北”之际,他就亲眼目睹了许许多多遭受疾病折磨的人,上世纪3、40年代,中国的卫生条件很差。

许多人吃都吃不饱,更别提干净了,而且受到战乱影响,人们朝不保夕,也没人去在意卫生条件了。

1944年,18岁的顾方舟考入了北京大学医学院,勤奋好学的他不仅学习成绩优异,还经常做些“善事”,利用课余时间到学校外进行“义务看病”。

糖丸爷爷顾方舟离世(糖丸爷爷顾方舟)(4)

一方面“义务看病”培养了他医学技术和医学知识,另一方面,也促使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成为了他至死不渝的信念。

1948年,顾方舟北京大学医学院毕业,老师给他的未来“出谋划策”时说:“你去当外科医生吧,中国正缺少优秀的外科医生。”

可顾方舟却不这样认为,他觉得中国不是缺外科医生,是缺医生,无论什么科目的医生都缺,但最缺的,还是专注于公共卫生的医生。

中国的外科医生虽不多但也不少,可研究公共卫生的医生却十分稀有,战争总会结束,与其多救治几个受伤的病人,不如去拯救未来中国千千万万的人。

糖丸爷爷顾方舟离世(糖丸爷爷顾方舟)(5)

怀着这样伟大的想法,他投入到了公共卫生研究的领域,1949年,他来到大连卫生研究院,专注于当时最普遍的疾病——痢疾的治疗研究工作。

临危受命

其实放到现在来说,随着生活条件变好,国人的卫生意识和健康意识普遍提高,痢疾已经不算是特别严重的病了。

但在当时,痢疾的致死率是比较高的,顾方舟每天都要接到许多患有痢疾的病人,他总是细心地帮助病人调理,给病人开药,很快就赢得了人们的喜爱和尊重。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顾方舟“临危受命”,接受国家派遣上了前线当起了战地医生,志愿军战士们喝雪水,吃冰馒头,患痢疾的不在少数。

糖丸爷爷顾方舟离世(糖丸爷爷顾方舟)(6)

顾方舟在朝鲜战场上待得时间不久,但他的感触却很深,他曾回忆起当时的场景“以前我总以为,只有人会因为生活条件限制,迫不得已患上痢疾。”

可在战场上,许许多多的战士前赴后继,不顾生命危险保家卫国,“他们本可以不用患病的”顾方舟流泪说道。

为了打败敌人,身体安危早已经被他们抛之脑后,这样不顾一切的精神令他感动,也让他下定决心:“不仅要救治战士,更要使千千万万的人免收疾病的痛苦”

然而到了1951年,一封让他速速回国的电报交到了他的手上,当时他还迷惑不已,还有许多的战士在等待着他的治疗,他怎么能抛弃他们先一步回国呢?

糖丸爷爷顾方舟离世(糖丸爷爷顾方舟)(7)

他暂时收起疑惑,听从了上级的指派,原来,是周恩来总理下令,让包括他在内的一些优秀医生到苏联学习,因为有更“艰巨的任务”在等着他。

顾方舟不知道的是,朝鲜战争已经是临近尾声了,国内却危机四伏,各种各样的传染病困扰着中国的卫生事业,国家需要他,他义不容辞。

1951年7月,他踏上了苏联求学的道路,在苏联医学科学院病毒学研究所学习,一直到1955年取得了病毒学博士学位。

学成回国的顾方舟刚准备投入到新一步的工作之时,江苏省南通市,爆发了一种令人手足无措的疾病——脊髓灰质炎,也就是小儿麻痹症。

糖丸爷爷顾方舟离世(糖丸爷爷顾方舟)(8)

脊髓灰质炎一直都存在于人类社会当中,19世纪的时候在欧洲非常流行,只不过当时的人们对这种疾病没有概念。

20世纪初开始,脊髓灰质炎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大爆发,美国,欧洲,非洲,印度等地都有着最高达万例的感染人群。

这种疾病是可以传染的,而且以儿童的发病率最高,再加上儿童的抵抗力差,许多死亡的患病者都是儿童。

1952年,世界上第一个可以有效预防脊髓灰质炎的疫苗被美国科学家首先研发,可脊髓灰质炎疫苗在中国却是一片空白。

糖丸爷爷顾方舟离世(糖丸爷爷顾方舟)(9)

当有父母携身患脊髓灰质炎的孩子找到顾方舟请求医治的时候,顾方舟颇感无奈地说“我没办法治好你的孩子,你要不先带他到大医院去做外科手术吧,那样可能会有希望。”

可孩子的父母却“扑通”一声跪在他的面前,哭着哀求他想想办法,他的心霎时间像被千万根针扎一样的痛,年少父亲因病身亡的回忆再次涌了上来。

医者不止是仁心,更是父母心啊,谁愿意看着年幼的孩子四肢和脊椎瘫痪,呼吸困难,终生只能躺在床上苦痛地活着,甚至有的孩子根本就活不下来。

恰好在这时,周恩来总理的一个命令,也可以说是“请求”传达了下来:尽快研发出疫苗,挽救这些遭受折磨的孩子。

糖丸爷爷顾方舟离世(糖丸爷爷顾方舟)(10)

周恩来总理为国为民,顾方舟一接到命令就坚定地说道“保证完成总理交待的任务,我以一个共产党员的名义发誓。”

当时国内的情况已经非常严重了,仅江苏南通就传出了近2000例病例,死亡率达到近4分之一,活着的孩子也身患残疾,病毒还向上海,山东等地蔓延,就连广西也有存在的痕迹。

人们对这种“未知”的疾病充满恐惧,他们把自己的孩子锁在家里,不准出门,大街上已经很难再看到孩子的痕迹了。

时间就是生命,晚一天就有可能多一个孩子遭受痛苦甚至死亡,他带着一队人,迅速投入到了脊髓灰质炎的研究当中。

糖丸爷爷顾方舟离世(糖丸爷爷顾方舟)(11)

可能有人会问,美国不是研发出疫苗了吗?为什么不直接使用呢?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但最主要的是,疫苗不一定适用。

病毒每传播一次,就有发生变异的可能,谁也不能保证在中国发生的脊髓灰质炎病毒和国外的病毒是一模一样的。

顾方舟首先就要弄清楚,中国发生的脊髓灰质炎病毒究竟是什么样的,为此,他穿梭在中国大大小小的城市之间,从患有脊髓灰质炎的病人粪便中,提取了病毒样本。

比起战场上横飞的子弹、炮弹,看不见的病毒更加危险,顾方舟每一次接触患者粪便,就有可能被传染上病毒,可他从来没有害怕过。

糖丸爷爷顾方舟离世(糖丸爷爷顾方舟)(12)

每次到一个城市,都有许多父母带着患病的孩子哀求他,他也总是耐心地回答对方“再等等,疫苗已经在研究当中了,马上您的孩子就有救了。”

可话随这样说,他的内心却十分焦急,传染病一旦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像“大坝泄洪”一样全面爆发,留给他的时间不多了。

1958年,他担任中国医学科学院脊髓灰质炎研究室主任,通过大量的临床研究,终于确定了中国的脊髓灰质炎病毒种类,下一步,就要投入研发疫苗的工作当中去。

疫苗的研发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为了缩短这个时间,顾方舟再度踏上了前往苏联“取经”的道路,他要学习国外的疫苗制作方法,缩短疫苗的诞生时间。

糖丸爷爷顾方舟离世(糖丸爷爷顾方舟)(13)

研制“糖丸”

可在参考了苏联关于脊髓灰质炎疫苗制研方法后,他却改变了主意,“国外的疫苗虽好,但是成本很高,为了减少经济负担,我建议走“活疫苗”的方案。”

顾方舟在报告中这样写道,上世纪5、60年代,国家尚不富裕,他要用一种“两全其美”的办法,研制出最适合国人的疫苗。

什么是“活疫苗”?就是在活病毒上制作出的疫苗,危险性很高,而且国际上尚没有证明“活疫苗”百分之百的安全。

可以说顾方舟的选择是无奈之举,因为疫苗要达到免疫效果,必须全民接种,国家经济上负担不起,但也从侧面证明了顾方舟拥有着远见卓识和优秀能力。

糖丸爷爷顾方舟离世(糖丸爷爷顾方舟)(14)

1959年,顾方舟正式开始研究国产脊髓灰质炎疫苗的工作,用的病毒是他亲自从苏联带回来的“活病毒”。

为了不让病毒泄露造成传播,他带着队伍,到云南昆明深山里的山洞中,一待就是几年的时光,克服了种种困难条件,终于通过了疫苗的动物实验。

第二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要进行临床实验,疫苗对人体有没有副作用,需要有人亲自喝下疫苗,1960年,顾方舟拿着第一批研制出的“活疫苗”一饮而尽。

“我先试,出了问题你们就拿我当样本继续研究”顾方舟的话感动了同事们,同事们纷纷和他一起喝下了第一批疫苗。

糖丸爷爷顾方舟离世(糖丸爷爷顾方舟)(15)

一周过去,所有人安然无恙,顾方舟也送了一口气,“未知”的疫苗可能导致他患上病毒瘫痪,可他明白,自己研制出来的东西,自己不试?谁来试呢?

可脊髓灰质炎最大的危害对象是孩子们,有必要再进行一次“儿童实验”,顾方舟二话不说,从家里抱来了自己不满1岁的儿子。

他后来回忆道:“我没敢告诉妻子,告诉了她肯定不愿意,可还是那句话,自己的孩子都不敢吃,谁家的孩子敢吃啊!”

为了疫苗成功,他亲自拿自己的儿子做实验,为的是什么?为的是全中国千千万万数以亿计的孩子们,父母疼爱孩子是本能,可他的“大爱”却超越了这种本能。

糖丸爷爷顾方舟离世(糖丸爷爷顾方舟)(16)

虎毒还不食子,顾方舟的大义也再次感动了同事们,大家家里有符合条件的孩子都服下了疫苗,一个月的观察期,所有人每天见面的第一句话就是“你们家孩子没事吧?”

1960年12月,疫苗通过了第三期的临床实验,正式开始投放全国,可又一个问题发生了,孩子们不愿意“喝”疫苗。

“那就做成糖丸吧!”顾方舟当机立断,以奶粉,奶油,葡萄糖和疫苗混合,做出了“固体疫苗”,孩子们愿意吃,也方便了运输和保存。

糖丸爷爷顾方舟离世(糖丸爷爷顾方舟)(17)

“糖丸爷爷”,这是孩子们送给顾方舟的亲切昵称,一颗小小的糖丸,挽救了千万孩子和千万家庭,也彻底地控制住了脊髓灰质炎病毒。

此后,顾方舟一直奋斗在“糖丸”疫苗的继续研发当中,他要找出一个最合理,最实用,最有效的配比,1985年,三价糖丸疫苗成功诞生,并开始全国推广。

经过数十年的努力,2000年,脊髓灰质炎被中国彻底“消灭”,中国已经没有一例脊髓灰质炎病症。

糖丸爷爷顾方舟离世(糖丸爷爷顾方舟)(18)

目睹着这一切的顾方舟眼含泪水地说“总理啊,我终于实现了对您的承诺!”2016年,“糖丸”疫苗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被替换成了注射疫苗。

“糖丸”从此成为了过去的回忆,“糖丸爷爷”也在2019年离开了人世,他以伟大的功绩被评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也被授予“人民科学家”的国家荣誉。

糖丸爷爷顾方舟离世(糖丸爷爷顾方舟)(19)

他在去世前说了这样一句话:“我一生只做了一件事,就是一颗小小的糖丸,能看到孩子们快快长大,报效祖国,值了。”

“为一大事来鞠躬尽瘁,做一大事去泽被子孙”是对他最好的写照,他将永远留名在中国公共卫生历史上,也将永远留在国家和人民的心中。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