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为什么尊敬老师(古代没有教师节)

9月10日教师节,这几天可把学生们忙坏了,准备各式各样的礼物送给老师,以表自己对老师感恩、敬爱之意。古代没有教师节,但讲究的是尊师重道,即便是王侯将相,达官贵人在拜见老师时,都会带上“束脩”礼,聊表心意。古人喜欢对所处的职业分个三六九等,而教师这职业属于上等。最高级别的老师,太子见了都要作揖。

太子,位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是古代王朝中王位继承人,什么样的老师能人太子作揖呢?

古代为什么尊敬老师(古代没有教师节)(1)

为何这样一个尊贵的职位叫做“太傅”呢?“傅”在《说文解字》里,被解释为“相也”,意思是辅助、辅佐的意思。“太”同“大”,特指古代重要的官职。

古代为什么尊敬老师(古代没有教师节)(2)

太傅明面上是储君的老师,实则是其出谋划策的谋士、智者,传授给储君的不仅仅是书本上的内容,更多的是权谋之术。比较年轻的储君,尚未接触官场的尔虞我诈,皇亲国戚间明争暗斗,所以太傅这个角色的出现显得至关重要,让其提前学会在斗争中求生之道,与治国安邦之略。

既然是太子的老师,又是贴身谋士,太子作揖就显得顺其自然了。

那么在古代有哪位最出名的太傅呢?这里列举两位三国时期的人物钟繇、司马懿。

钟繇,三国时期人物,字元常,官至太傅,故世称钟太傅。曾先后数次向曹操、曹丕上书减少刑种,未得答复。明帝即位,迁太傅,后卒,魏明帝自为其送葬

三国时候的司马懿,曹魏的太傅,辅佐了魏国四代的托孤辅政之重臣,后期成为掌控魏国朝政的权臣,其中最显著的功绩是两次成功抵御诸葛亮北伐和远征平定辽东,对农耕经济发展有重要贡献。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