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抓耳挠腮怎么回事(孩子抓耳挠腮可能是得病了)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韩虹丽 通讯员 赵炎

宝宝为什么最近老是挠耳朵?宝宝有没有可能有中耳炎呢?宝宝耳朵流东西是化脓了还是进水了呢?

诸如此类的问题,很多家长都想过,也是耳鼻喉科门诊常见的问题。

那么,孩子抓耳挠腮怎么回事儿呢。

儿童抓耳挠腮怎么回事(孩子抓耳挠腮可能是得病了)(1)

挠耳朵是所有婴幼儿都有可能做出的动作,现在我们就一起探讨一下“挠耳朵”的大学问吧。

“宝宝挠耳朵大多数是四个原因:急性中耳炎、外耳道湿疹、外耳道炎或者耵聍。”济南市儿童医院耳鼻喉一科主任牟鸿说。急性中耳炎婴幼儿和儿童是中耳炎的高发人群,其原因一是免疫力较差,二是咽鼓管的生理结构,儿童和婴幼儿的咽鼓管较成人短、平、 直。因此,如果小宝宝挠耳朵、哭闹不止,中耳炎的可能性就比较大。

急性中耳炎是中耳黏膜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好发于婴幼儿,冬春季多见,突然发生的耳部疼痛,常伴有感冒、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多数患者在穿孔前疼痛较剧烈,穿孔后患耳有脓液流出疼痛可缓解,耳鸣、耳闷并伴听力轻度下降。

急性中耳炎

发病时应及早运用足量抗生素控制感染,牟鸿说,一般可选择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鼓膜穿孔前可运用1%酚甘油滴耳,同时给予抗生素滴鼻液滴鼻,用于减轻咽鼓管的水肿和炎症。穿孔后用3%双氧水清洁外耳道脓液后给予抗生素滴耳液滴耳。

而外耳道湿疹湿疹是指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变态反应性多形性皮炎,主要特征为瘙痒、多形性皮疹,易反复发作。发生在外耳道内称外耳道湿疹。主要表现耳道内奇痒,多伴烧灼感,挖耳后流出黄色水样分泌物,凝固后可形成黄痂,慢性者可伴外耳道皮肤增厚或脱屑 。

儿童抓耳挠腮怎么回事(孩子抓耳挠腮可能是得病了)(2)

外耳道湿疹

患儿多有易过敏,皮肤湿疹病史,发病患儿应尽可能找出病因,去除过敏原。病因不明者,停食辛辣、刺激性或有较强变应原性食物。口服抗过敏药物,如地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

外耳道炎

外耳道炎是指外耳道皮肤、皮下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多发于夏秋季节,在沐浴、洗头、游泳时水进入外耳道,伴外耳道皮肤破损时易诱发外耳道炎。

“发病初期耳内有灼热感,随病情发展,耳内胀痛,疼痛加剧,甚至坐卧不宁,咀嚼或说话时加重。分泌物随病情的发展,外耳道有分泌物流出,并逐渐增多,初期是稀薄的分泌物,逐渐变稠成脓性。” 牟鸿说。

牟鸿建议家长应改掉对宝宝不良的挖耳习惯,清洁外耳道,保证局部清洁、干燥和引流通畅,保持外耳道处于酸性环境,同时遵医嘱,可选择敏感的抗生素及消炎消肿治疗。

耵聍

说到耵聍大家就比较熟悉,耵聍俗称耳屎,是外耳道软骨皮肤耵聍腺皮脂腺的分泌物,有保护外耳道皮肤及粘附灰尘等作用。

“耵聍平时借助咀嚼、张口等运动,多自行排出。但因宝宝外耳道较狭窄,咀嚼功能欠佳等原因,易造成耵聍排出困难,日积月累甚至造成耵聍栓塞。”牟鸿说。

耵聍栓塞除了会引起宝宝外耳道不适,抓耳朵以外,还会因堵塞外耳道引起听力下降。此时多建议家长于耳鼻喉科取出耵聍,如耵聍较硬,不易取出,或耵聍与外耳道嵌顿紧密,取出过程中患者疼痛明显难以配合,“可先用5%~10%的碳酸氢钠溶液滴耳,每天3~5次,每次滴药后患耳向上静置5~10分钟,连续3~4日后待其软化,然后于耳鼻喉科专科门诊,用吸引器将软化的耵聍取出。” 牟鸿说。

另外,小耳畸形中的外耳道狭窄也是引起宝宝挠耳朵的原因之一外耳道狭窄,顾名思义,外耳道直径比正常耳道的要小。

因耳道狭窄致耵聍排出障碍,诱发胆脂瘤病变等。据悉在年前济南市儿童医院耳鼻喉一科就接诊过一例外耳道狭窄的患儿,有反复耳部不适,抓耳等症状。根据听力检查及颞骨CT考虑患儿外耳道骨性狭窄和外耳道胆脂瘤病变。“进行外耳道成形术及外耳道胆脂瘤切除术后随访半年,外耳道不仅外观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听力也明显提高,最重要的是切除外耳道胆脂瘤组织,预防了其对中耳结构更大的破坏。” 牟鸿说。

当宝宝出现反复“挠耳朵”等症状,不要盲目掏耳朵或使用滴耳液,应及时前往耳鼻喉科检查,明确病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