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刘禅寻访出橙概率(三国英雄志008-西蜀蜀后主刘禅)

刘禅(207-271年),字公嗣,小名阿斗,三国时期蜀汉末代皇帝(223-263年在位)。蜀汉昭烈皇帝刘备之子,母为昭烈皇后甘氏,史称蜀汉后主。西晋末年,汉赵刘渊称帝后,追谥其为汉孝怀皇帝。

三国志刘禅寻访出橙概率(三国英雄志008-西蜀蜀后主刘禅)(1)

蜀后主刘禅(电视剧照)

建安十三年(208年)九月,曹操命堂弟曹纯领虎豹骑在长坂坡(今湖北当阳市)大败刘备,刘备率领张飞、赵云等数十骑弃妻子而逃,襁褓中的刘禅在赵云保护下才得以幸免。

建安十七年(212年),年幼的刘禅又差点被继母孙夫人携返东吴(据说准备当作人质,用以要挟刘备),幸被大将张飞、赵云截下。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自立为汉中王,诏立刘禅为王太子,请了一些名儒教授太子读书。

蜀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建立蜀汉,晋刘禅为皇太子。为了让刘禅见多识广、掌握治国本领,令其学习《申子》、《韩非子》、《管子》、《六韬》等书,并由诸葛亮亲自抄写这些书让他学习,又令其拜昭文将军伊籍为师学习《左传》。不仅如此,还令其学武,《寰宇记》就有记载:“射山,在成都县北十五里,刘主禅学射于此。”

章武三年(223年)四月,刘备在永安宫(今重庆奉节县)去世。五月,年仅十七岁的刘禅在成都继位称帝,尊吴皇后为皇太后,大赦天下、改元建兴(当年五月开始改元建兴)。同年,册立张飞之女张氏为皇后。

建兴元年(223年),刘禅尊父皇刘备遗诏,由丞相诸葛亮辅政,从此蜀汉政权“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当时,由于刘备夷陵战败后去世,国内叛乱四起。诸葛亮为稳定形势,派邓芝出使吴国,并重新与孙权修好订盟。

建兴三年(225年)三月,诸葛亮率军讨平南方四郡少数民族势力,任命李恢为庲降都督,初步安定了南中地区。

从建兴六年(228年)到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先后五次北伐与曹魏交战,双方互有胜败,但蜀汉终无寸功进展。

建兴十二年(234年)八月,诸葛亮在渭滨病逝,刘禅开启了自己长达三十年的亲政岁月。

亲政之初,刘禅就遇到“魏延-杨仪内讧案”,在征求几位重臣的意见后,他迅速平息了内乱。接着,大赦天下,升任国舅左将军吴懿为车骑将军、汉中都督,接替魏延镇守汉中;升任丞相留府长史蒋琬为尚书令、总理国家政事,升任邓芝为前将军、江州都督镇守巴东。将基本政务交给蒋琬,汉中和江州两大卫戍区也交给了可靠的人,基本控制住了局势。

三国志刘禅寻访出橙概率(三国英雄志008-西蜀蜀后主刘禅)(2)

蜀后主刘禅画像

建兴十三年(235年)正月,中军师杨仪因有所怨言,被贬为庶民并迁住汉嘉郡(这更像是对“魏延冤案”的一种找后帐)。四月,升任蒋琬为大将军。

建兴十四年(236年),武都氐王苻健请求投降蜀汉,刘禅指派大将军蒋琬接应,最终苻健成功归顺,迁居广都(今四川成都市南)。

延熙元年(238年)正月,刘禅立前皇后之妹张氏为皇后(前张氏皇后病故)。又立皇长子刘璿为皇太子,皇次子刘瑶为安定王。十一月,大将军蒋琬奉命率军出成都进驻汉中,准备伺机攻魏。

延熙二年(239年)三月,刘禅下诏,升大将军蒋琬为大司马,并准许其开府治事。

延熙五年(242年),大司马蒋琬大造舟船,准备沿汉、沔东下,攻取上庸三郡,从这里取道宛、洛北伐。然而,以尚书令费祎为首的朝臣则认为,水路出兵固然容易,但一旦失败不易撤退。蒋琬在认真分析形势后,放弃所想,同意姜维所提“连结羌胡”的建议。表姜维为凉州刺史,负责连结羌胡之事。

延熙七年(公元244年),魏大将军曹爽率步骑十余万从傥骆道伐蜀。当时,镇北大将军、汉中都督王平手里守兵不满三万,他和护军刘敏沉着应对,率军在兴势山将魏军死死挡在骆谷之中。随后大将军费祎率军自成都赶来,最终大败魏军,这就是著名的“兴势之战”,此战后曹魏二十年不敢谋蜀。

延熙九年(246年),雍凉一带羌胡族人果然背魏降蜀。姜维率兵出陇右接应,大败魏雍州刺史郭淮、讨蜀护军夏侯霸于洮西,将不少羌胡族人迁至蜀境。

延熙十年(247年),由于前一年蒋琬、董允相继去世,刘禅升姜维为卫将军,与大将军费祎共录尚书事,主持朝政。然而,费、姜二人政见相左,费祎主张休养生息、姜维主张继续北伐,二人都无法说服对方。

延熙十四年(251年),尚书令吕乂去世,刘禅令宠臣侍中陈祗接任。陈祗为人谄媚,与宦官黄皓互为表里,使其有机会干预朝政,蜀汉政权开始危机四伏。

延熙十六年(253年),费祎在宴会时毫无防备,不幸被曹魏降将郭修(时任其为左将军)所刺杀。姜维继任大将军,终于放手北伐,却多次无功而返。

景耀元年(258年),尚书令陈祗病故,黄皓更加肆无忌惮擅参朝政,蜀汉政权已经开始敲响灭亡的丧钟。

景耀五年(262年),姜维见黄皓擅摄朝政,启奏将其处死,刘禅却不同意。姜维见黄皓在朝中枝连叶附,又和右将军阎宇联合,打算废掉自己,感到非常害怕,于是请求到沓中屯田,再未敢回朝。

景耀六年(263年),姜维听闻钟会于关中治兵,上书要朝廷调兵遣将以作准备。但刘禅迷信黄皓巫惑之说,根本没当回事。

景耀六年(263年)夏,司马昭遣钟会、邓艾、诸葛绪三路大军伐蜀,刘禅才匆忙派张翼、廖化、董厥率军拒敌。大将军姜维虽率军将魏军主帅钟会的大军挡在剑阁,但邓艾却偷渡阴平直奔成都。诸葛瞻又不听黄崇所谋,占据险要,最后战死绵竹,邓艾的军队直下成都城下。最终,刘禅听从谯周的建议,向邓艾军投降,并敕令坚守剑阁的姜维和南中都督霍弋投降,蜀汉正式灭亡。

蜀汉灭亡后,刘禅移居魏都洛阳,封为安乐公。晋武帝泰始七年(271年),刘禅去世。

三国志刘禅寻访出橙概率(三国英雄志008-西蜀蜀后主刘禅)(3)

晋安乐公刘禅(电视剧照)

关于刘禅,后世的评价一向很低,所谓“扶不起的阿斗”。然而,把刘禅说得一无是处,却也有失偏颇了,事实上他也还是有些能耐的。

比如,诸葛亮死后,他就不再设权柄过重的开府丞相。他任蒋琬为大司马、费祎为大将军,并规定:“大司马主政、兼管军事,大将军则主军、兼管政事”。这实是一个非常高明的政治手腕,以蒋、费二人相互制衡,自己则能牢牢抓住最高决策权。

延熙十二年(249年)正月,曹魏太傅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夏侯霸被迫前来投奔蜀汉。刘禅见到后安慰他说:“你的父亲是在战场上战死的,不是我的先人手刃的。”又指着自己的儿子说:“这是夏侯家的外甥。”于是拜夏侯霸为车骑将军。撇清敌对关系、套近乎、封高官厚禄,这是封建社会用以羁靡投降派的三大法宝,刘禅运用自如,可见政治手腕不错,相当会做统战工作。

至于他那句非常有名的“此间乐,不思蜀也”,历来被人们所耻笑。可一个沦为“楚囚”的亡国之君,遇到司马昭这种明显的政治试探之问,真的能如同卻正教他的一样回答吗?那样回答,不过博得一个不忘故国、不忘先祖的虚名,司马昭能因如此一说放他归国?国都亡了,早已无颜面对先祖,有这一句假惺惺的回答做遮羞布何用?另一位亡国之君孙皓倒是硬气的面对司马炎,最终不过一杯毒酒而已!

当然,无论如何让说,刘禅也确实算是一位十分庸碌无为的君主,尤其在位后期,宠信黄皓和陈祗,导致朝中不正、边备不修,尔后迅速亡国,最终做了亡国之君,遗臭于后世!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