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界最大争论(法律界鄙视链的背后有何深意)

法律界最大争论(法律界鄙视链的背后有何深意)(1)

最近,这个表格在法律圈火了。有人说这不是一个表格,这分明是法律职业的鄙视链呀!

有人的地方就是江湖,只要是江湖就有鄙视链,法律这个江湖也不例外。虽然我们今年还在一起参加法考,到了明年,你也是这个江湖里的一员。

法律界最大争论(法律界鄙视链的背后有何深意)(2)

貌似牢不可破的“鄙视链”,贯穿于整个法律行业。轮回中,大家嘲笑着别人,又被别人嘲笑着。

是什么让我们如此热衷于抬高自己所属的群体,鄙视其他群体?

根据泰弗尔提出的社会认同理论,内群体偏好的本质是维护积极的自尊,通过群体身份的定义,获得群体身份的优越感。

这,是法律职业鄙视链形成的心理基础。

法律界最大争论(法律界鄙视链的背后有何深意)(3)

无论法官、检察官、公安人员还是律师,都能找到自己职业群体的优越之处,其他法律职业的不足之处,从而相互鄙视。

不同的法律职业群体,必然因职业的特点,而在某些维度上存在强势和弱势之分,如果这个维度被大多数人所认可,就会有人沿着这个维度评说优劣,建起一条鄙视链。

当各法律职业群体都单将自己的立场作为评价维度,各法律职业群体的鄙视链就变得牢不可破。

法律界最大争论(法律界鄙视链的背后有何深意)(4)

从法律职业鄙视链的表格中可以看出,一些法律人试图通过构建鄙视链,来安慰自己,获得满足感。

比如,法院工作辛苦,但在法律圈里负责“敲锤”地位高;律师虽然按照一些持传统观念之人来看在法律圈里社会地位不高,但他们认为自己才是真正的维护正义之人,等等。

同一职业群体里的人,想方设法构建一条鄙视链并站在它的顶端。长此以往,每个人都陷入鄙视或被鄙视的怪圈。

小编忍不住想说,说好的法律职业共同体呢?虽然说不同的法律职业群体彼此之间需要相互监督,但上升到相互伤害,则是不可承受之重。

如果每个法律人都在工作中带着有色眼镜看问题,会给法律工作带来很多不必要的人际摩擦,这一摩擦力往大了说,会成为中国法治的发展障碍。

法律界最大争论(法律界鄙视链的背后有何深意)(5)

明年,无论你加入了哪个法律职业,面对鄙视与被鄙视,都去想想那些年,大家一起追过的司法考试吧!

复习法考,其中的辛酸彼此都能理解,为什么这份理解不能推而广之呢?

法考考得好的同学,应该是对公检法以及律师等行业都“门儿清”的人,其实换位思考一下,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想想并不难。

法律共同体的人们,请不要再相互伤害了,多给予其他法律职业一些理解和尊重吧!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请转发让更多朋友看见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