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辞北朝名曲 北朝民歌木兰辞

花木兰是中国古代女扮男装上战场巾帼不让须眉的一个代表性人物除了她以外,大家还知道哪些女英雄吗?,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木兰辞北朝名曲 北朝民歌木兰辞?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木兰辞北朝名曲 北朝民歌木兰辞

木兰辞北朝名曲 北朝民歌木兰辞

花木兰是中国古代女扮男装上战场巾帼不让须眉的一个代表性人物。除了她以外,大家还知道哪些女英雄吗?

那么,古代真的有三位在战场上,叱咤风云的女将军。最早的一位是商朝的妇好。国家宝藏里看了妇好墓,有1900多件陪葬品的妇好墓超级豪华啊!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有据可查的女英雄。商王武丁的妻子,跟商王武丁两个人合兵一处,合为巴军。把西南八军打败,成为一个开疆拓土的女英雄富豪。率军杀出两面何为?这是有据可查的最早的伏击战,这是第一个女英雄。

第二个是同样跟穆桂英一样,算是宋朝的。民族英雄穆桂英是打辽,而这位叫梁红玉,她是打金。她丈夫就是南宋四名将之一韩世忠。因为梁红玉的爸爸和哥哥都是将军,所以她从小就是个练家子,武艺高强。她跟她丈夫两个人率8000宋军,在黄天荡合围了几十万金军,一共把他们围困了48天。她自己亲自擂鼓来鼓励士气,一代传奇女将梁红玉。黄天荡一战,让金军闻风丧胆,不敢轻易过江啊!在汉人民众之中传为美谈。她还训练出了一支专门的女兵队伍上阵杀敌。

最后一位叫秦良誉,明朝的女将,四川人。从小就学射箭,学骑马,练武还通文。善骑射且通文,然后有智谋,她丈夫死了以后,她就继任了她丈夫的官职,然后带兵打仗。她曾经亲率3000军队,北上山海关来抵挡金国军队。清军入关南下,她还一直在游击抗击,最后被加封太子太保,被封忠贞侯。她是历史上的唯一一个单独载入正史的女将。在明史里面,有专门秦良誉传。一个人写进史书,这也是个女中豪杰,这可比花木兰酷多了。

花木兰只是个小兵,最多就是个小班长小队长。我说的这三位都很厉害,但是前提你发现了没有?她们的老公都很厉害。妇好的老公是武丁。梁红玉的老公是韩世忠。秦良誉的老公也是个将军,也是个武将,所以都是这个情况。那穆桂英老公也是武将,所以这跟他们的丈夫很有关系。

明思宗见过这位女将军秦良誉之后,感慨万千,还手抄了四首诗赐给她。其中一首:“学就西川八阵图,鸳鸯袖里握兵符。由来巾帼甘心受,何必将军是丈夫。”这就是巾国英雄。

说完这几位女英雄,我们来看今天的女英雄花木兰。她生活在北魏。大家知道北魏是一个什么概念吗?南北朝的开始。在三国之后,三家归了晋。结果西晋自己又搞出了“八王之乱”,因为他觉得曹家的天下被轻易的抢掉了,就是因为他们曹家的王爷太少。王爷不强,现在呢?我们封20几个王,每个人都手里有军队,是不是别人就抢不了我们了?果然别人抢不了了,自己把自己给搞坏了。结果“八王之乱”,北方失控,衣冠南渡。

到了这个健康建立了东晋政权,北方就到了五胡十六国时期。西晋末年,北方游牧民族。趁西晋“八王之乱”,先后建立起数十个强弱不等,大小各异的国家政权,其中存在时间较长,影响较大的有五胡十六国。这五胡指的是五个胡族,来自北部草原的匈奴,来自辽东辽西的鲜卑,来自东北部的羯族,来自西部的羌族,来自西北偏南一点的氐族,这一共是五胡。

这五胡其实准确的讲。羌族和氐族不能算胡。羌族是三苗的后代,他们准确的讲不能算胡,北方的这些胡族一般叫胡。周围的这些各番族叫外移。然后,外移里面,北方的一般叫胡,然后羌人西部的羌人一般跟胡人它不混为一谈的。羌胡很少混合,只有很特殊的一段时间,一些情况有羌胡混同。其他的时候羌是羌,胡是胡。那么这叫五胡乱华,五胡十六国。

五胡十六国时期,鲜卑族的拓跋部崛起了,逐渐统一了北方,建立了北魏政权。鲜卑时期,这个拓跋部原来居住于现在的黑龙江嫩江这一片,他们是东北来的,在大兴安岭附近,过着游牧生活。到东汉王朝的时候,这些拓跋部的人逐渐向西走进入到漠北。进入到漠北,后来南下云中,内蒙古的托克托,然后跟曹魏和西晋开始接壤。这就是拓跋部。

公元338年,拓跋建立了代国。公元376年,前秦的苻坚进攻代国,把代国给灭了。公元386年,过了十年,拓跋珪复兴建立了北魏,然后北魏南征北战,攻克北燕。北克柔然,降服北梁。一系列战争之后,终于统一了北方。

学者一般认为《木兰辞》里的故事就发生在北魏和柔然的战争之间。那我们来看看柔然,不破楼兰终不还。柔然,还有几个小名叫芮芮,茹茹,蠕蠕。其中茹,蠕就是拓跋焘给人家起的外号。

为什么柔然也叫茹,蠕呢?拓跋焘觉得这帮人智商低下,反应很慢,揍他们很容易,然后就把人叫茹蠕。那么拓跋焘,到底能不能打败柔然呢?柔然民族成分复杂,由鲜卑、东胡、匈奴、突厥等许多民族和部落杂糅而成。但柔然的世袭贵族却是拓跋鲜卑中的一支,所以跟北魏其实祖先是一家。南北朝时期仍然发展到了鼎盛,不断侵扰北魏边境。汉武帝拓跋焘多次进攻,致使柔然元气大伤,不得不向西向北讨论,把柔然给打惨了。

柔然最鼎盛的时期,势力遍及大漠南北,一大圈都是它的地盘。贝加尔湖畔,阴山,大兴安岭这么一个大三角里,全都是他的地盘。柔然还挺厉害的。它从塔里木盆地到大兴安岭,从贝加尔湖畔一直到天山的南麓——天山的南边。它是个很大势力,最大的时候那么大,但是他后来被拓跋焘给揍惨了。

拓跋焘刚刚起位不久,柔然就开始率六万骑兵攻打北魏,六万骑兵可不少。把北魏的云中城给包围了。内蒙古的托克托叫云中,那是把托克托给包围了。包围了之后,拓跋焘亲率大军冲入云中,跟人家打,结果被陷入包围圈之中。苦战死战,最后才把柔然给打退了。

这一战之后,拓跋焘清醒的认识到,如果我不把柔然给打废了,柔然就会把我给打废了。因为柔然不光自己打我北边的屁股上,还联合南边的刘宋王朝打我脑袋。我这叫腹背受敌,头上挨一下,屁股上挨一脚,这不行,我非要把柔然给打废了不可。于是他不顾朝廷里面其他的人的反对,太后也反对,大臣也反对,他不管,我非要打柔然。先后13次出兵征伐柔然。其中,打赢了11次,剩下那两次不是没有打赢,是跑过去之后压根就没找到柔然的军队。因为听说他来了,人家就跑了。一共13次,两次扑了个空,11次打赢。基本上都是一发兵就把这个柔然给打废了。

《木兰辞》里面的故事既然发生在这个时期,我们可以断定花木兰的这场仗是打赢了还是打输了?一定是打赢了,所以这整首诗里面也没有流露出任何悲哀的情绪。虽然也死了人,但最终总之是胜利的。所以,你看洋溢着高亢的调子,打的很潇洒,打的很流畅。因为《木兰辞》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发生的。

我们来看看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收入最完备的一部诗歌总集。然后一共有5000多首乐府诗集,分为郊庙歌辞、燕射歌辞、鼓吹曲辞,横吹曲辞、相和歌辞、清商曲辞、舞曲歌词、琴曲歌辞、杂曲歌辞、近代曲辞辞、杂歌谣辞和新乐府辞等12类,又分很多小类,比如说梁鼓角横吹曲就是北朝民歌。梁鼓角横吹曲收录的主要是北朝民歌。北朝民歌《木兰辞》就归到梁鼓角横吹曲之中。这是木兰辞的由来,是在北宋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里。

下面我们可以进入到正文部分。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唧唧唧,木兰正在对着门织布。户就是门,木兰正在对着门织布。听不到织布机里那个梭子穿来穿去的声音,只听到这位女子发出了一声叹息,唉!木兰诗的作者,这位无名氏先生,因为作者是无名氏,但他一定不是群体创作,这肯定是一个人写的。无名氏先生太坏了,他假装自己写的是首南朝民歌。一个女孩正在织布,哎呀,她不织了。理丝入残机,何悟不成匹。就是这种南朝民歌的风格。唉呀,我正在织布,突然织不动了,唉呀,为什么织不出一匹布呢?哎呀,我为什么不能跟他在一起呢?然后再发出一声叹息,哎哎,你在想谁?你在思念谁?我在想我远去的心上人,心上人可能在长江以北。但是,大家上当受骗了。

问女何所思:问这女孩在思念谁?问女何所忆:问这女孩在回忆谁?在想什么事?你一无所思,你一无所忆。女孩并没有在思念谁,也没有在回忆什么事情。不是其他的事,而是昨夜见君帖,昨天夜里看到军中的文告可汗大点兵。因为北魏的皇帝是从辽东辽西而来,他们的祖先从黑龙江一带而来。他们的领袖,他们一般是那种可汗和部落制的。他们领袖都叫汗,大汗,可汗。他们把天子叫可汗,但是跟汉人混居了之后,又叫天子,所以他一会叫天子,一会叫可汗。这很正常。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昨天夜里见到军中征兵的文告,皇上正在大规模的征兵。军书十二卷:征兵的名册有很多卷,12是虚字。征兵的文告,征兵的名册有很多卷。卷卷有爷名,每一卷上都有我爸的名字。阿爷和爷那个年代是爸爸的意思。每卷上都有我爸的名字。每一支军队征兵的文章上都有我爸名字,我爸无论如何也会被征走的。连一个家里的老爷爷都要征走,说明男丁已经明显不够用了。

就像《石豪隶》一样,“暮投石豪村,有吏夜捉人”。那个老翁只能跳墙而走。这里又要征木兰的爸爸去当兵,木兰舍不得他老爸,年事已高,说是年事已高,实际上也只有50多岁。在那个年代,平均寿命值20岁出头的年代,当然叫年事已高。现在的话,50多岁还身体健康。那时候他爸身体上全是毛病。她舍不得让她爸去,她又没有哥哥,只有一个弟弟,只有自己膝盖那么高,也没法打仗。姐姐倒是有一个,但姐姐已经嫁人了,不能算是他们家的人了。她说算了,我去吧。

阿爷无大儿:我老爸没有长大成人的儿子。木兰无长兄:我木兰也没有哥哥。愿为市鞍马:愿意为此去,市鞍马,市就是买buy。愿意为此去买鞍马,鞍马不是奥运会上那个体操比赛用的那个鞍马,买那个东西,打仗也没什么用是吧?鞍和马指的就是一切装备,愿意为此去买装备,买这个打仗骑兵的装备。

从此替爷征:从此以后,替父亲出征打仗。请问为什么非得当骑兵?她当步兵不行吗?别忘了,那时候是跟谁打?跟柔然,要追柔然,你每次本来都差点要扑个空,你还步兵跑过去,根本就逮不着。所以一定要入骑兵。从此以后替父亲出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这是互文。并不是说他一定要在东市买骏马,去西市买鞍鞯,去南市才买到辔头,去北市才买到长鞭。并不是的,而是说她跑遍了市场的东西南北各个角落,一共把这么多东西全部放到购物车里,然后一键结账了。跑遍市场的各个角落,买到了骏马鞍鞯辔头马鞭。骏马大家都认得,那鞍鞯呢,鞍大家应该都认识,是马鞍那个革置的东西。鞯是什么东西?马鞍下面要垫一个垫子。辔头,大家也都知道,是驾驭牲口用的套头的那一部分。长鞭,大家都知道了。所以在各个角落里一共买到这些东西,全部放进购物车,一键购买就完了。

旦辞爷娘去:旦,太阳刚升起的时候。上面是个太阳,底下是地平线。所以旦是天亮时分,辞别父母而去。暮宿黄河边:傍晚就住在了黄河旁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听不到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听到黄河流水发出溅溅溅的鸣叫声。这个流水的声音好怪呀。听不到父母呼唤她木兰,木兰听不到,只听到黄河流水在旁边溅溅溅地流。这个流水的声音很古怪。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还翻译成天亮吗?应该加第二天天亮,又一天天亮。一日次日,甚至是又一个。因为这到底是不是紧挨着的,还不好说。你想想从太原滨州出发,从山西太原出发,一直跑到北京这片儿来,跑到幽州来,跑到燕山山脉。好快呀,两天时间跑了800公里。集体骑着千里马呀!集体骑着汗血宝马跑,这不太可能,那时候路还没有这么好,还要翻山。你就说又一天早晨,又一天天亮。又一天天亮,离开黄河而去,傍晚就到达了黑山的山头。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听不到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听见燕山上敌人的战马发出啾啾啾的鸣叫声。马叫的比较秀气,啾啾啾,他就不嘶鸣。听不到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听到燕山上,他们把人家叫外胡,叫胡人,因为打柔然,柔然比他们还胡。胡人的战马发出了啾啾啾的。晚上睡觉的时候听不到父母呼唤她的声音,只听到黄河流水。听不到父母呼唤自己的声音,只听到敌人的战马啾啾啾。很会刻画。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穿金柝,寒光照铁衣。这两大句被怀疑是隋唐文人所加,不是北朝民歌能写出来的水平。万里,不远万里。赴:赶到、奔赴、到达。不远万里赶到战场。戎机:战场。千万里,我追寻着你,不远万里,我赶到战场。参与战争不远万里赶到战场第一线。关山度若飞:一个个关口,一座座山头。度过它,就像飞跃一般。一个个关口,一座座山头度过,就像飞跃一般。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朔气:北方的寒气。北方的寒冷空气之中隐约传来了战士们守夜打更发出的惊柝声。当当当,天干物燥,小心火烛。那是在城镇里面打更的更夫,报几更几更了,还要喊天干物燥,小心火烛。在军队里可不是这样的,不需要像提醒老百姓一样提醒士兵,他在那报时当当当也起到警戒作用。北方寒冷的空气中传来了战士们守夜打更的声音。寒光照铁衣:银白的月光洒在木兰的铠甲之上。这种染色的方法是唐朝才有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是把整个画面染上主题色。还要配以一点细小的声音,这种点染的技术是唐朝才开始的,所以这明显是隋唐文明所加。大家都推断说这四句的水平明显不是前面的水平。即使加上这几句,你不觉得也没描写战争。他就是跳过了战争,就突出了木兰去和回来。

北方清寒的空气之中,传来了战士们守夜打更的声音。清寒的月光洒在木兰身穿的铠甲之上。因为那个年代,大家穿的还是重铠。骑兵都穿重铠,那马身上都是重铠,马也很累。唐朝的时候只有马的脸上和肚子贴那个甲。战士们,连胳膊上都不贴甲,因为为了速度快。可是这时候穿的跟钢铁侠似的。这个铠甲越厚越好,越严实越好。

汉人长期用的是云南大理的马,后来好一点了用蒙古马。蒙古草原上的马长得也矮小。它最好的地方在于它耐力强,但它长得不大。你给它披上重甲,给自己也披上重甲。骑上它咔嚓就完了。所以总体来说,护甲重还是中世纪的欧洲骑兵。在那个年代,他们是坦克,他们是无敌的存在,但是蒙古人打过去,他们就废了。蒙古人直接套马索,把他套倒再说,然后逮着一个欧洲的贵族,就两眼发光。要按照他们的军队里的纪律,是你抓着一个这算你个人的战利品,你可以让他写信给自己的庄园赎回,他钱是你自己的。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将军们全都战死了。战士们全都回来了,那谁还当将军?这一句又是互文。将军和这些征发来的战士全都身经百战,出生入死,征战多年,凯旋而归。十年,怎么解释?它不是一个实数,它是虚数。所以说征战多年。归,凯旋而归。征战多年凯旋,最后他们回来了。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回来以后面见天子,见皇上。天子坐明堂:皇上坐在大殿之上。策勋十二转:登记木兰的军功有12条之多,比12条还多,12条以上。勋级每升一级叫一转,十二转是最高的勋级了。登记木兰的军功是最高阶的军功。赏赐百千强:赏赐给她百千钱物有余,就赏赐了她很多钱。可汗问所欲,皇上问她还有什么想要的?

木兰不用尚书郎:木兰说我没什么想要的,就算让我入阁,就算让我当阁员,让我进入到朝廷的中枢,让我进入到朝廷的核心去,当一个副部长那么大的官,我都不要。尚书郎一般在职位的称呼上六部的正部长叫尚书,副部长叫侍郎,但是未满半年,一年的副部长叫郎中,满了半年。一年未满三年的叫尚书郎。按照木兰的出身,尚书郎有可能是她这辈子能当上的最大最大的官。所以木兰说我不要当那么大官。谁让她当了呢?没有,她说就算让我当那么大的官,我都不当。那时候的副部长实职享受副部长待遇,相当于今天的正部长。那时候的部门比较少,那时候的正部长比现在的正部长大。

比如说白居易当刑部尚书,他可不是公安部部长,他相当于政法委书记,他要更高一些,比部长。所以那时候的副部长相当于现在的部长。那么,部长就相当于现在的这种副总理,这种级别的。可汗问皇上,问你还想要什么?木兰说我不要当尚书郎那么大的官。

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愿意骑上千里马送我回到家乡去。我要回家,我要回家。她回来了。爷娘闻女来:花木兰走了之后,这一场战役13次远征柔然。没有几年下不来。这里到底多少年?她说同行12年,12年肯定是虚字,但是肯定也不会只有三四年五六年。那怎么着也要七八年八九年十年去了?她的弟弟都会杀猪宰羊了。

她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出郭相扶将:郭是外城。那么,他们互相搀扶着出外城去迎接自己的女儿去。确实得互相搀扶着,以前就是身体不太好,不让他打仗,现在又加十岁也60了,人平均寿命20来岁,他已经60了。他三倍平均寿命了,还想怎样?身体已经算不错了,互相搀扶着往外城走。走出去来迎接木兰。

阿姊闻妹来:她姐姐听说妹妹来了,穿上自己最漂亮的衣裳。当户理红妆:对着门整理自己漂亮的艳丽的衣裳。我妹妹回来了,我得穿好点。小弟闻姊来:他的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磨刀霍霍向猪羊:他磨刀发出霍霍的声音,呼呼呼去杀猪宰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她并不是一个闪电侠,打开东阁的门,噗坐在西阁,这又是一句互文。打开我东西阁的门,坐在我曾经的床上。床是坐的,不是睡觉,睡觉的叫榻。床是一种坐具,木头的坐具。它还真的是有一个台子。

我说一个过渡性产物罗汉床。罗汉床就是床和榻之间过渡性的产物,你看它可坐可卧。既可以坐在那里,又可以卧在那里。坐卧两可罗汉床,见过吗?罗汉床中间摆个小茶几。在这时候的床还不是罗汉床,这时候的床是个小坐具,就是一个木头的,有斜坡直接这样坐上去。打开东西阁的门,坐在曾经的床上。

脱我旧时裳:脱掉我打仗的时候穿的衣袍,穿上我旧日穿的下身的衣服裙子。上衣约衣,下衣约裳。穿上我的裙子,穿上我以前的衣裙。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对着窗户整理自己像云一样秀美的鬓发,为什么要对着窗户呢?那个窗户纸上能反光的。那时候家里面没有灯。亮堂点儿的地方就得到窗户前门前。她刚开始说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为什么她要对着门织布?她要让所有人都看到自己在织布吗?我热爱劳动。不是,是因为光过来,自己能看清楚。这会对着窗户,对着镜子,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这还是互文,还是一组动作,还是对着窗户照着镜子,不是说在窗口吹吹风,把这头发吹一吹。对着窗户整理自己像云一样秀美的鬓发。照着镜子往脸上贴花黄,像京剧一样的那种,没有那么漂亮。

古时候女子喜欢给自己脸上搞一些装饰,唐朝的时候在这个位置叫做梅花妆。宋朝的时候,在这个位置贴一个小月牙,叫梅季月。包公的那个位置确实是那个位置,但是不是他那样,这个梅季月,我也不知道为什么给包公弄了个梅季月,我不知道要干嘛?包黑天,包晴天,包黑子,包拯长得很黑。

北宋的时候三个脾气最臭的人:包拯,王安石,司马光。王安石的外号叫拗相公,司马光的外号叫司马牛,包拯的外号叫包黑脸。这三个人脾气最臭,结果把他们三个人分到一个单位了。开封府长官就是包青天,开封府尹,结果三个人天天在办公室里看,就是他们在比比看,看谁脾气硬,最后PK下来,王安石第一,包青天第二,司马光第三。司马光比赛,司马光还是被迫被包拯逼着喝了酒,因为王安石和司马光滴酒不沾。包青天逼两个人,最后他还是逼不过王安石,所以得到了这样的排序。

那么,宋朝的时候,脑门上是贴一个梅季月,包青天的位置。然后北朝,南北朝时期,脑门上流行贴的是黄纸片,简称花鸟鱼虫之行。北魏比较流行的,比如说有蜘蛛、蝴蝶。蜘蛛,蝴蝶脑门上贴。不是啊,以前不是有面粉吗,面粉就是浆糊,面粉煮一煮就是浆糊,等下弄一点贴上。抹口红是怎么抹的?以前得用红纸片。然后在嘴唇上拧一拧,他打扮停当,脑门上贴了个蜘蛛就出来啦。对着镜子往脸上贴花黄这样的装饰物。

出门看火伴:这火伴的火是通假字。因为一个灶上吃饭,所以叫火伴,看战友的意思。出门之后,看自己的战友。火伴皆惊忙:战友们全部都慌了,都吓坏了。出来以后大家都慌了。怎么是个女孩?太可怕了。怎么是个女孩?你想想现在你的同桌,你的同学里面,有个男孩,结果过了十几年,突然间穿着裙子跑来找你,说对不起,其实我是个女孩,非把你吓昏不可。木兰的这些伙伴真的是在战场上见过世面,见过生死的人,什么都见惯了,一看木兰穿了女子衣服出来,对不起,我是个女孩。战友们都很惊慌。

同行十二年:行是行军,一起,行军打仗一起,在一起共事了十二年。一起行军打仗这么多年。不知木兰是女郎:不知道花木兰是个女孩。花木兰反驳说,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如果你提起雄兔的耳朵,它就会前腿扑腾脚扑朔。如果你提起雌兔的耳朵,它就会双眼眯缝。但是在战场上,哪里还顾得上仔细辨认。双兔傍地走:当雌雄双兔在贴着地面飞快的跑的时候。安能辨我是雄雌:你又怎么能够分辨我是雄兔还是雌兔呢?我花木兰跟你们一样勇敢,在战场上从未退缩,真所谓巾帼不让须眉。假须眉不让须眉。从来不让你们看轻我,所以你们怎么能分辨出我是雄兔还是雌兔?这就是木兰的骄傲。

唧唧唧,木兰正在对着门织布,听不到织布机发出声音,只听到女子发出一声叹息。

问这女子在思念谁?问这女子在回忆何事呢?女子并没有在思念谁,也没有在回忆其他事情。只是昨天夜里,她见到军中征兵的文告,看到天子正在大规模的征兵,征兵的名册有12卷之多,每一卷上都有他父亲的大名。而父亲呢,没有长大成人的儿子,木兰也没有哥哥愿意为此去买马鞍,骏马之类的马具,从此以后替父亲出征。

木兰跑遍了市场的东西南北各个角落,买齐了骏马,鞍鞯,辔头,马鞭。但事实上,骏马是买不到的。这是战略物资国家派发的,它只是这么写而已。早晨辞别父母而去,傍晚就宿营在黄河旁边,听不到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听到黄河的流水发出了溅溅溅的鸣叫声。又一天的早晨,离开黄河而去,傍晚就到了黑山的山头。听不到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听到燕山敌人的战马发出啾啾啾的鸣笛,只听到燕山敌人的战马打了一个嗝。

不远万里,赶到战场。一个个关口,一座座山头,度过就像飞跃一般。北方寒冷的空气之中,传来了战士们守夜打更的声音。清寒的月光照在木兰身上的铠甲之上,显然说她想家了。将军和战士们身经百战,出生入死,最后征战多年,得以凯旋而归。归来之后,面见天子。天子坐在明堂之上,登记木兰的军功非常之多。皇上赏给她百千钱物有余。皇上问她还有什么想要的,木兰说,我甚至不想做尚书郎的大官,只愿意骑上千里马送我回到家乡去。在这会,木兰的身份应该还没有暴露。她说,送儿回故乡,而且她这会如果暴露了,她可能有生命危险,欺君之罪。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出城互相搀扶着来迎接她。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着门口整理自己艳丽的衣装。小弟听说姐姐回来了,磨刀发出霍霍的声音去杀猪宰羊。打开我东西阁的房门,坐在我旧日坐过的床上,脱掉我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我旧日穿的衣裙,对着窗户整理自己像云一样秀美的鬓发,照着镜子往脸上贴花黄这样的装饰品。出门去看自己同灶吃饭的伙伴,伙伴们都很惊慌。一起行军打仗这么多年,竟然不知道木兰是个女子。

如果提起雄兔的耳朵,它就会前脚扑腾,如果提起雌兔的耳朵,它就会双眼迷离,双眼眯缝。如果雌雄双兔贴着地面飞快的跑,你怎么能分辨是雄兔还是雌兔?

这就是著名的木兰诗。木兰诗的成就极高,因为它是五言为主的,所以奠定了唐朝初年五言诗的繁荣。

我们来最后看一眼结构分析。刚开始,木兰叹息的理由是什么呢?原来父亲要被征兵,于是她就开始做从军的准备,最后奔赴战场。在征战生活之中,还朝回来辞去了做官的可能性,然后一家人得以团圆。最后用比喻做一个结尾,这就是这篇文章的文章结构,它很流畅,很连贯,也有民歌的这个风格,流水账一样铺续下来,铺陈下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