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因分析与总结(剖析错因引导发现方法)

施教者都知道小学几何部分的内容看似简单,但孩子对于几何部分的知识要真正掌握实则不易,很容易出现错误。

然而,"错误常常是正确的先导。" 施教者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出现的种种错误并剖析错因,把控关键,及时纠正错误,才有利于孩子更好地把握概念的本质属性,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孩子学习"三角形的高"的内容时,往往出现多种错误理解:

1、"现实的高"。孩子口头上所表达的高、生活中所认识的高、头脑中所理解的高,与三角形的高的意义并不相同。好比"一棵树高15米"。孩子理解树的长度是15米,并不表示树梢到地面的垂直距离是15米,这很容易让孩子画三角形的高理解为可以斜着画的了。

错因分析与总结(剖析错因引导发现方法)(1)

2、"已学的高"。孩子曾经知道从平行四边形对边的任意一点,到底边画垂直线段的方法;而画三角形的高必须从顶点出发作对边底边的垂直线段。孩子往往受平行四边形的高的影响,认为三角形的高也可以画很多条,可以随处画。

3、"图像的高"。在画高练习中,只出现一幅 "三角形的高"图的题型,想想"一个三角形可以画几条高?" 孩子没有具体的表象可以学习,没有过程可以模仿,好比成了"瞎子摸象",就难免出现各种各样的差错啦。

4、"意识的高"。孩子的意识中认为高就是一条线段,从顶点到底边用直尺或三角板画一画就可以了,就出现了随意画一条线段,不垂直的现象。

错因分析与总结(剖析错因引导发现方法)(2)

由于数学学习是亲自参与、丰富的、生动的思维活动,是实践和创新的过程。施教者就要采取多种策略,引导孩子动手、动脑,夯实画垂线的方法,练好画垂线的技能,才能正确画出三角形的高。

1、点合。就是看一看要画三角形的顶点在哪里,用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点重合。

2、线合。就是将三角板的另一条直角边慢慢移动至三角形的底边重合。

3、画线。就是沿着三角板的这一条直角边,从三角形的顶点画一条虚线到对应的底边。

4、标注。就是在所画的高与底边交叉处标上高的符号。有时注上"高"和"长度"。

当孩子遇到要画钝角三角形斜边上的高时,多了几分难度。施教者不妨提醒孩子把书本或者练习本旋转一下,换一个位置,画斜边上的高,其实就是画水平位置上的高了。

错因分析与总结(剖析错因引导发现方法)(3)

总的来说,希望施教者在孩子学习中多引导知识转化、思维的变通、难度的降低的方式,给孩子带来"柳暗花明"的愉悦感;才更容易让孩子发现学习知识的方法,厘清思路,总结知识,使知识体系建构起来,学习知识也就有章可循,有路可走,从而能做到心中有数,得心应手了。

本文原创是@暖阳鸽说教 ,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教育那些事#,如果你有更好的方法和建议,欢迎留言与点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