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社会面临的两大困境(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

人类社会面临的两大困境(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1)

《领导者为什么不能领导·第一章关于领导问题的基本概念》之一

领导者的任务,是要把他手下的人从他们现在所处的境遇下,引导到他们从未处过的境遇中去。大众并不完全了解这世界正向哪里发展。领导者必须发挥他们洞察未来的远见所具有的点石成金般的魔力。做不到这一点的领导者,哪怕眼下名噪一时,最后终将证明会失败的。

——亨利·基辛格

人类社会面临的两大困境(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2)

“领导者为什么不能领导?”当这种疑问摆在面前,引导我们去探究领导失效的奥秘时,“领导”、“领导者”、“被领导者”以及与“领导”相关的“领导环境”、“领导职能”等概念就会跳在眼前。概念本身是理论研究者的语言游戏,但当它与现实结合在一起,这种游戏就会显示其价值。——一个清晰的概念可以使研究者避免一些无意义的争辩与论证中的逻辑混乱。也正因为如此,对基本概念的研究与界定就显得特别重要。由于游戏本身的规则,研究者观察的角度和价值观的差异,很难找到一个让所有人都认可的终结概念。在本章中,作者将对与“领导”有关的基本概念进行简单的梳理,阐明本书在使用这些概念时的基本内涵与外延,以免在后面的分析中造成不必要的混乱。

一、领导

在日常生活中,对领导的理解明显具有两层含义:一是指领导者,比如说“他是我的领导”,其内涵和外延都十分清晰。另一层是代表一种动作和行为,如“领导我们向前进”,有人也称之为一种进程。本节所探讨的,限定在第二层含义上。

领导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从国家组织到个人的家庭、从政治领域到经济领域,从正式组织到非正式组织,到处可以见到领导的踪影。有人断言:领导活动的出现同人类社会历史一样古老,它是人类社会群体活动的必然产物。马克思关于领导的论述具有经典意义:“一切规模较大的直接社会劳动或共同劳动,都或多或少地需要指挥,以协调个人的活动,并执行生产总体的运动——不同于这一总体的独立器官的运动——所产生出的各种一般职能。一个单独的提琴手是自己指挥自己,一个乐队就需要一个乐队指挥。”领导并不是人类生活的装饰品,它是人类在与自然搏斗过程中为弥补个体能力不足的必然产物,在现代社会,领导者用权力的金线为社会编织了一张弥天大网,我们生活在其中,无所逃遁——无论你是一位马基雅维里分子,沉湎于获取权力,指挥和控制别人;还是陶渊明式的采菊人,厌恶别人指手画脚,疏远权力。在这张藩篱中,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个人的前途与命运、人生的价值与作人的准则,都与领导密切相关。领导是构筑社会秩序、保持社会稳定和发展的主导力量。

领导虽然是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但也是最令人难以捉摸的现象。关于领导的定义众说纷纭,对领导范畴的梳理就象进入了热带丛林,稍不注意就会迷失方向。美国学者R·M·斯托格迪尔把各种学术文献中的领导定义加以分类,竟用了长达10页的篇幅。《行政领导与决策》的作者搜集了国外关于领导的定义,现把它们转抄如下:

“领导即使用权威与决定”(罗伯特·杜宾);

“领导是一种统治形式,其下属或多或少地愿意接受另一个人的指挥和控制”(科·扬);

“领导是一种影响人们自动完成群体目标的行为。”(G·R·特纳)

“领导即有效的影响。为了施加有效的影响,一位领导需要对他(或她)的影响进行实地的了解”(克里斯·阿吉利斯)

“领导,一般可简单解释为影响力,或对人们施加影响的艺术或过程,从而使人们心甘情愿地为实现群体目标而努力”(H·孔茨,C·奥唐奈);

“领导,(1)是一种职能;(2)是一个地位集团”(E·卡斯特,E·罗森茨韦克);

“领导是对一个组织起来的集体树立目标和实现目标的活动施加影响的过程”(M·斯托第尔);

领导是“一项程序,使人在目标的选择和达成问题上接受指挥、指导的影响”(T·海曼,W·G·斯各特)

“领导是一种说服别人热忱地追求已确定目标的能力”(基思·戴维斯);

“领导是促使下属按照既定的方式而开展活动的过程”(G·本尼斯)

领导是“受人尊敬的个人属性的组合,它可以使个人按照他或她的价值所决定的方向形成一个团体行为模式”(杰克·普拉诺)

综合各种关于领导的定义。具有代表性的有这样几种:

1、领导即管理

领导就是管理的观点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领导科学是从管理科学中分化出来的缘故。如孙钱章主编《现代领导方法与艺术》一书中有这样一段阐述:“现在的许多领导科学著作也不能不从它们(指西方经济管理理论)那里吸取营养以充实和丰富自己。如讲领导决策,不能不讲管理理论的决策学派代表人物西蒙的决策理论、决策程序、决策方法和艺术。讲领导用人,不能不讲被称为管理大师的P·德鲁克(有人翻译为杜拉克,本书用后者)的用人艺术。虽然他们的书都以管理学的面目出现,如西蒙的《管理决策新学科》、德鲁克的《有效的管理者》,但其中包含丰富的领导学内容,甚至把书名上的‘管理’二字换成‘领导’就是领导学的著作。”

霍金森在《领导哲学》中明确地强调了这种观念:“管理就是领导。领导就是管理。已经读到这里的读者对于这种同一性并不会感到惊奇,但是这样的表述对于他们来说还是有某种新颖之处的,因为这是一种普通用法的引申。使用日常语言来表达领导、不甚严谨地理解领导,这是人们的习惯所然,这样的理解几乎总是非常不严格的,似乎领导只是一种可有可无的管理—经营过程的扩大,是一种附带现象。似乎没有领导也可以进行管理,没有管理也可进行领导。一旦赋予某种评价名称,人们就可以看出这种理解的缺陷了。这样,我们就不可能以某种方式准确地评价、把握好的领导和坏的管理或者坏的领导和好的管理。总之,好的领导仅仅是好的管理,坏的管理只不过是坏的领导。”

虽然领导与管理之间划等号的设想得到很多人的赞同。但赞同者本身也都持有保留意见,他们认为管理与领导之间也存在差别,它们之间的侧重点有所不同。管理重点强调对物的管理,而领导的主要对象是人。

2、领导是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一种关系

这种观点在学术界似乎具有占主导地位之势。台湾学者朱承武在《现代管理科学》中这样总结之:

领导一词有各种不同的诠释的方法。例如,可称之为在组织团体中能影响他人设定与达成目标行动的一种程序或方法,被领导者在此种影响下,也能自愿地接受领导者的指导与控制之谓。所以,领导意义应是指某人或某领导者能影响他人为他所期望达成的任务使命而乐愿地共同努力创造的一种关系。

领导者的影响力可分为两种型态。其一是,他个人所执行的,能直接影响团体工作成效的作业。其二是,他所采取的行为与行动能促成团体的安全,能使团体成员感到满足。此两种影响力皆存在于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以及被领导者全体成员之间。是故,领导者应领导而非驱使部属工作。领导与非领导的不同,可作如下的比较说明:

领导

(二)非领导

1鼓励员工

1驱策员工

2完成工作并发展员工

2牺牲员工以完成工作。

3提示员工如何做好工作。

3以威胁强制使员工恐惧。

4承担责任。

4推诿责任。

5分析错失之因。

5责难部属工作不力。

6关注部属。

6只求一己胜达。

伯恩斯关于领导的定义也把关系作为范畴的核心。这种定义的优点是从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出发研究领导,为领导科学开辟了一种新境界。但这种定义也有明显的缺陷,它把强制性因素排斥在领导之外,使得一部分日常生活中被认为是领导的活动不能进入领导科学研究的视野。

3、领导是一种艺术

美国哈佛企业管理丛书编纂委员会编的《企业管理百科全书》中对领导这样定义:

“领导乃是一种艺术而也是一种技术,领导的中心是人心,也就是人的精神。”该书这样分析:“根据学者的研究,一个人在报酬引诱及社会压力下的工作表现,仅能发挥个人工作能力的60%,其余的40%,则有赖于领导者运用其统御功能加以激发。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英军名将蒙哥马利元帅说,‘统御是结集人们的能力与意愿,为一共同目标而努力。’学者诺特氏(E·B·Reuter)说:‘统御是不凭籍特权机构赋予的权力、或外在形势,而能说服并指导他人者。’统御是维系一个组织活力的源泉。”

把领导界定为艺术,研究者的重点将会放在领导者的领导技巧与方法上,这是我们研究领导艺术的目的,也是很多人希望从领导科学中获取的主要内容。但由于艺术本身含有非理性成分,这在一定程度又给领导科学增添了神秘色彩。

4、领导是一种过程或活动

关于领导的这种定义被许多学者所接受。比如说有这样一种界定:“领导,是一种社会性行为。它最主要的功能是影响。作静态的分析,领导行为的结果是改变他人的行为或维持他人原来的行为。作动态的分析,领导行为又是通过建议、劝说、强制等方式对他人施加影响的过程。在社会行为体系中,影响是存在于个人之间的双边过程。具有‘顺差’,即有影响的净输出的人将成为影响者或领导者;具有‘逆差’,即有影响的净输入的人将成为被影响者或被领导者。领导,是社会中的活动过程。这一过程又是领导者、被领导者和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领导的实际行为和行为效果受到领导者对领导角色的扮演的影响;受到被领导者对领导者的反应倾向和强度的影响;受到环境对领导者提出的要求以及领导者的反应技能和能力的影响。在此意义上,领导的构成是:

领导=f(领导者、被领导者、环境)”

在《现代系统思想与领导系统概论》中,作者根据系统论的有关思想明确地概述为:“领导是以领导者为主导,在一定环境条件下,为实现既定目标对所属的组织和人员的活动施加影响,对所管辖的工作对象进行改造的活动过程。因此,它必然随着人类实践活动的发展而演变。不同的时代对领导有不同的要求。”

把领导作这种界定,很显然考虑了构成领导的三个基本因素:领导者、被领导者、领导环境;同时也从过程的角度探讨领导的机制。同其它定义相比,这种定义相对比较全面。

5、领导是一种量子现象

对于以上关于领导的各种定义,有人归之为“传统的领导科学”并进行批判,认为从这些功能出发,对领导能力及领导行为的阐释是浅显的、块状的、割裂式的,仅仅是领导者个人品质的简单拼凑,不但没有深入认识到领导能力及行为的本质,更没有认识到领导能力及行为的作用机制,因而类似于传统的牛顿物理学对世界的解释。沃伦·布兰克在其《领导能力的九项自然法则》中提出所谓的量子型领导学说。量子型领导学说认为领导行为是领导者与追随者之间有机的、系统的、或互动的相互作用,伴随领导事件具有不连续性;领导能力是指能够找出解决问题的方向和途径,并依靠与追随者的关系基础,对追随者采取启示性行为,使之与领导者产生共同意图的一种能力,因而,领导能力是一种激发人的能量并将其转化为行动的能力;一个人还可以通过对意识的不断修炼来提高其领导能力。因此,量子型领导学说不迷恋于领导者的个人品质,而是采用量子物理学的认识方法对领导能力及领导行为的本质进行透视和阐述。量子型领导学说与传统的领导科学在以下四个方面不同,量子型领导学说认为:1领导能力及领导行为是一种相互作用。量子型领导学说认为领导能力和领导行为是领导者和追随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使组织机构运转的能量,这种相互作用基于二者相互信任与相互尊重。领导者寻求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启示性的行动,使追随者理解并支持他的行动,共同发挥主动性。在此过程中,领导者要试图了解追随者的心智模式,对事物的参照目标等,才能采取符合他们意识水平的行动。这就需要领导者不断地与追随者沟通交流,以取得完整的信息,并形成良好的关系。2领导能力及领导行为具有不连续性。传统的领导科学认为领导行为是一个连续的职权,而量子型领导学说认为领导能力和领导行为是断续的,即是一种量子现象。 在不同的领导事件中,由不同的人实施领导能力及领导行为,因为领导者的角色经常发生转移。3领导能力具有不确定性。量子型领导学说认为领导行为具有不可预测性、不确定性,经常活动在没有明确答案和方向的场所。量子型领导者在规则之外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向和方法,并采取启示性的行动,取得追随者的支持。4领导能力及领导行为具有主观性的本质 。该学说认为领导能力的标准存在于领导者与追随者的意识之中,这种标准随不同的领导事件而不同,具有动态性。只有追随者对领导者表示支持与拥护时,领导能力才有意义,才会发生领导行为。为此,领导者要关注追随者的心智模式、目标、需要等,并努力使自己或追随者作出调整,使双方频率一致,达到共振的效果。因而,领导能力与领导行为是双方的主观性的“自我意识安排”。

与传统的领导科学相比,量子型领导学说采用了一种更全面、更深入的视角,量子型领导能力及领导行为更符合日益激烈的企业竞争环境。更重要的是量子型学说提供了一种可行的行为模式,领导者可以通过应用这种模式不断提高自己的领导能力,并采用以信任为基础的启示性 行动,与追随者一起努力发挥组织的最大能量。

人类社会面临的两大困境(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3)

6、领导是一个场

对领导的各种定义包括量子型领导学说中的界定,也很难概括领导真正的内涵。从各种领导现象来分析,有人认为领导更象一种“场”即领导场。并形成一种领导场力,来完成领导活动的全过程。领导场的定义是这样表示;

领导场=领导各要素之和 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 功能耦合

场是一种看不见的但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又时时处在它的作用之中的客观存在。构成领导场的基本要素有三种:领导者、被领导者、领导环境。这三个要素结合在一起,形成了领导场的基础。

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领导者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及关系、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及相互作用、领导者被领导者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这各种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关系,决定着领导场的秩序。

功能耦合。构成领导场的各要素在领导场中相互作用,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各功能之间的相互耦合,形成并完成领导的功能。

领导场不仅把领导看成一个过程或一种活动,而且把领导看作是一种场。一旦领导场形成,就会有一种看不见而又时时处在作用之中的力,影响着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行为。场力是一种软约束力,作为一种支配力量,它是通过影响领导环境、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心理状况等对领导过程实施间接的、内在的约束与控制。

客观地说,这些分析都十分精辟,关键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使用领导的概念。在本书中,我们将把领导定义为“领导是一种过程或活动”,适当吸收领导场的含义,对领导成本问题进行分析。

《领导者为什么不能领导》,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2021年修改

举报/反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