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三羊开泰(三羊开泰如何解读)

为什么说三羊开泰(三羊开泰如何解读)(1)

春节是中国人的传统节日,也是最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节日,春节期间互致新春祝福也是传统节日的传统之一。

新春祝词多种多样,有祝家庭幸福,有祝身体健康,有祝事业有成,有祝升官发财,而“三羊开泰”是其中最具特点的新春祝词。

传乾隆皇帝自乾隆二十七年开始,其新年致辞就固定为:“宜入新年,万事如意,三羊开泰,万象更新,和气致祥,丰年为瑞。”

《易经》是中国文化之源,是中国最古老的书,新春祝词来自《易经》理所当然,“三羊开泰”就是来自于《易经》的一句祝词。

那么,如何解读“三羊开泰”?

首先,“三羊开泰”中的“羊”就是阳爻的“阳”,“三羊开泰”就是“三阳开泰”。

其次,“泰”就是泰卦,泰卦有三个阳爻和三个阴爻组成,三个阳爻在下,三个阴爻在上,就组成了泰卦。

最后,在《易经》的传统应用中,泰卦代表了正月,“三羊开泰”就是代表着正月的来临。所以,表面上来讲,“三羊开泰”就是正月来了,正月来临意味着春天到来,万物复苏,大地重新焕发生机,人们也迎来了新的希望。

为什么说三羊开泰(三羊开泰如何解读)(2)

但上述对“三羊开泰”的解读仅仅是传统文化对《易经》应用中表面形式上的意思,如果以此来解读就低估了《易经》的价值,《易经》的泰卦具有更深层的意思,而这个更深层次的意义更能代表人们的期待,也更符合《易经》的本意。

《易经》不仅仅是世俗所认为的占卜之学,它是中国文化之源,是中国最古老、最完整的哲学体系;它是内圣外王之学,是中国人的修身之学。在《易经》中,泰卦是重要的一卦,具有重要的意义,泰卦的内容表达了《易经》中的一些重要思想。

为什么说三羊开泰(三羊开泰如何解读)(3)

首先,从社会角度来讲,泰卦代表着社会进入了一个祥和的状态。

《卦辞》说:“泰,小往而大来,吉亨。”其意就是给予他人的虽然少,但回报却非常大,所以,吉祥而且亨通。这也就是说,百姓都知道知恩报德,知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所以“小往而大来”,“君子道长,小人道消也”。

阴阳变化的规律是《易经》最为中国人所熟知的规律,大部分中国人都知道在时空之中事物都处于不断地循环变化过程中,阴可以变成阳,阳可以变成阴。

泰卦的卦象不仅反映了《易经》阴阳变化的规律,而且给人们提供了如何面对这个规律的策略。在一般人的概念中,社会中的每一个成员都应该各守其位、各尽其职,如孔子所说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由此简单地认为泰卦的卦象应该是:天在上、地在下,这就低估了《易经》,泰卦的卦象实际上是:地在上、天在下。因而,此卦象中给人以另外一种启发:只有当高高在上的天又深深地处于大地之下的时候,天地才能稳定而和谐;对于人而言,地位高的人应当谦卑,地位低的人应当进取,这样的社会才能祥和。这也是孔子所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另外一半意思,就是齐景公的回答:“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泰卦的爻辞对此规律做了进一步的解读,老子对泰卦的这个规律也进行了进一步阐述。对于国家而言,老子说:“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对于个人而言,老子则说:“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泰卦卦象的这种意思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就是政府工作人员要放低自己的地位,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为什么说三羊开泰(三羊开泰如何解读)(4)

其次,泰卦从个人角度来讲,代表着个人的精神通达的状态。

孔子说:“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在《易经》中,君子的“泰”就是泰卦所表达的意义,而小人的“骄”则是否卦(和泰卦截然相反的卦)所反映的状态。

“泰”是君子所具有的美好状态,这种状态如何去表达,我们可以从《论语》形容孔子的形象中得到启发。《论语》第七章说:“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温和厉、威和猛、恭和安本是矛盾对立的状态,但孔子却将这种对立的矛盾进行了统一,呈现出一种和谐美好的人格魅力,这就是《彖辞》所说“内刚而外阴,内健而外顺。内君子而外小人”所表达的意思。

最后,泰卦从初九到上六,分别阐述了一个人、组织或国家如何从一个普通的状态提升进步成为一个和谐祥和状态的过程,这个提升过程对个人而言就是修行,对于国家而言就是社会的不断进步,具体可见《易经与四维人生》一书。

这就是“三羊开泰”深层次的意思,就是国家需要不断进步直至和谐祥和,个人需要不断进取直至通达圆满。由此可见,“三羊开泰”不仅仅是新春祝福,更多的是勉励和祈愿。

【原创文章,转载请标明出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