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一体化安徽合肥(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

潮涌长三角,奋楫正当时回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历程,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这十年,作为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城市之一,合肥市紧扣“一体化”与“高质量”两个关键词,完成了从长三角“旁听生”到“插班生”再到“正式生”的身份转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破解了许多多年想解而没有解开的难题,奋力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当好“上进生”,争当“优等生”,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长三角一体化安徽合肥?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长三角一体化安徽合肥(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

长三角一体化安徽合肥

潮涌长三角,奋楫正当时。

回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历程,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这十年,作为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城市之一,合肥市紧扣“一体化”与“高质量”两个关键词,完成了从长三角“旁听生”到“插班生”再到“正式生”的身份转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破解了许多多年想解而没有解开的难题,奋力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当好“上进生”,争当“优等生”。

合肥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合肥市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科技和产业规模快速集聚,国家级战略性新产业集群总量、国家大科学装置集群数量仅次于上海,位居长三角省辖市第1名;公共服务质量大幅提升,位居长三角城市第4名;经济发展质量不断提升,2021年GDP总量位居长三角城市第7,今年上半年GDP增速与宁波并列长三角8个万亿城市第1。

8月下旬,新合肥西站建设正酣。今年10月份,这里将完成主体混凝土结构施工,年底钢桁架屋盖将吊装完成。预计2025年年底全部建成后,从合肥通往长三角城市又添一大重要枢纽。

共建轨道上的长三角,合肥不断发力,跑出“加速度”,在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上作贡献。

目前,合安高新建成通车,合新高铁、新合肥西站、铜陵港江北港铁路等加快建设,合肥新桥机场S1线、沪渝蓉高铁合肥段今年启动建设。合肥目前建成铁路884.6公里(快速客运铁路524.3公里),铁路网密度772.9公里/万平方公里,铁路通车里程和高铁里程均居长三角主要城市首位。

与此同时,合宁、合芜、合安高速“四改八”、滁淮高速已建成通车,有序推进明巢、德上、岳武、合六叶等重点公路项目建设,“2环13射”高速路网正在加快构建中。

作为长三角机场群的重要区域枢纽,合肥新桥国际机场改扩建工程于2021年11月15日正式开工。建成后,到2025年,机场旅客吞吐能力将达到25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达30万吨。

交通基建,让城市距离彼此更近,跨省通办让服务距离市民更近。

新人领证结婚,再不用多地跑、多次跑,在家门口就能把证领了,很方便。”合肥新站高新区政务服务中心婚姻登记窗口工作人员介绍。自去年6月起,合肥市范围内开展的内地居民跨区域办理婚姻登记试点,打破原先的户籍区域限制,方便市民自主就近选择。

坚持改革创新,打破行政壁垒,合肥加快数字长三角建设。目前,合肥已与长三角41个城市实现“一网通办”,长三角公积金跨省提取正式上线,推动实现交通出行等 “同城待遇”。扩大异地就医结算范围,截至2021年底,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1.6万人次,医疗总费用超4.56亿元。

树牢“一体化”意识和“一盘棋”思想,合肥努力争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优等生”。

——打造科创产业协作平台。深入推进上海张江和合肥两大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两心共创”,规划建设“科大硅谷”,汇聚长三角地区创新资源,联合布局大科学装置集群和国际科技合作网络,共同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大力推动新兴产业“双招双引”,加强与沪苏浙优势产业集群对接,高水平建设省际产业园区等经济合作园区,共同打造一批世界级战新产业集群。

——打造设施互联中心枢纽。合力打通高铁通道,加快建设合肥—新沂高铁,推进建设沿江高铁武汉—合肥—上海段,共建长三角世界级港口群、机场群,加强合肥江淮联运中心等与沿江上下游港口合作,推动与宁波港江海联运,加快合肥区域航空枢纽,国际航空货运集散中心建设。

——打造跨区连片广阔市场。对接服务上海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联合打造多层次消费中心城市矩阵,协力构筑一批重点商圈。协同实施中国(安徽)自贸试验区建设专项行动,与沪苏浙共建长三角自贸试验区联盟,深化合肥与宁波片区合作共建,参与组建长三角国际商会联盟。共同举办世界制造业大会,继续组团参加中国(上海)国际进口博览会,合力打造重大展会品牌。

——打造城市联动坚强纽带。推进合肥都市圈提质升级,深化与上海、南京、杭州、苏锡常、宁波都市圈协调联动。开展合六经济走廊、合淮产业走廊专项建设行动,实施一批一体化工程,加快形成空间联系紧凑、功能高度协同的发展格局。

——打造绿色共保美丽家园。共同建设美丽长江(安徽)经济带,推进巢湖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强化巢湖流域水生态修复治理和联防联控,实施环巢湖十大湿地、骆岗公园、城市雨污分流等重大工程。协同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强绿色低碳重大科技联合攻关,并肩开展碳达峰碳中和试点示范、完善绿色低碳政策和市场体系。(李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