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对年轻人的七条建议(马云教给年轻人的成功哲学)

马云对年轻人的七条建议(马云教给年轻人的成功哲学)(1)

我觉得最大的经验就是千万不要放弃,要勇往直前;而且要不断地创新和突破,突破自己,直到找到一个方向为止。我觉得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我们今天面对将来的信心是来自我们前五年的残酷经验。

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会很美好,但绝大多数人都死在明天晚上,却见不到后天的太阳,所以我们干什么都要坚持!

放弃就是最大的失败

马云:冬天寒冷的时候,我们提出的口号是:“坚持到底就是胜利。”只要我们活着,就有希望。

将互联网作为自己的事业目标,源于马云的一次美国之行。1995年年初的时候,杭州市政府正在修杭州通往安徽阜阳的高速公路。这是政府招商引资的一个项目,当时一家美国的投资公司参与了这个项目,虽然双方很快达成了一致,杭州政府也开始动工,但工程进行了一年多之后,美国这家投资公司却迟迟没有按期支付合同金。

杭州方面决定派人再去和美国这家公司沟通一下。为了能够确保沟通顺畅,让美国这家公司尽早支付合同金,有人提议,让海博翻译社的老板马云出面,完成这次任务。当时的马云刚刚开始创业,虽然业务开展得并不是很多,但名声在外,很多政界、商界的人物都听说过他。

就这样,马云前往美国去做翻译和协调的工作,可令他没想到的是,本以为是一次简单的工作之旅,却差点成了“有去无回”的惊悚历险。马云后来提起这事儿:“简直就是一部典型的美式风格的好莱坞大片,特别是后来我到了美国被黑社会追杀,我的箱子现在还在好莱坞呢。”

到了洛杉矶之后,美国这家公司绝口不提合同的事情,而是派人带着马云四处吃喝玩乐。马云被安排在一座富丽堂皇的别墅里住着,美国公司派了专人负责照顾马云的起居饮食,但马云是肩负着杭州政府派给他的任务来的,所以对这些诱惑并没表现出什么兴趣。

照顾马云的人看出马云心不在焉的样子,又提议马云去尝试刺激的玩意儿。征得马云同意后,他们带着马云到了拉斯维加斯赌场。

赌场里到处都是一掷千金的大亨和赌徒,马云不愿赌博,但抱着“既来之,则安之”的心态,就玩了玩赌场里的老虎机,权当过过瘾。

从赌场回来后,马云渐渐感觉有点不对劲——美国的公司无意与他谈合同的事情。直到在马云的一再追问下,美国公司才向马云摊牌:他们要马云和他们一起合作,欺骗中国方面诈取钱财。

原来是一家骗子公司。

等马云恍然大悟的时候,为时已晚。身处异地的马云被软禁了起来,如果不答应合作,就会被干掉。

僵持了几天之后,马云假意答应合作,这才换取了自由。为了能够回国,马云借口要回国考察一些其他的项目。那时的中国,互联网还是个陌生的名词,但马云在美国这些日子,多多少少对这个高科技名词有了些了解,所以,他对那个美国公司的老板谈起了要在中国发展互联网行业,就这样,马云被“放行”了。

在机场,马云没钱买机票。正一筹莫展的时候,他看到了候机厅里的老虎机。他把全部身家——25美分都投了进去,终于在最后一次赢得了600美元。抱着这600美元,马云看到了回国的希望。

但就在他排队买票的时候,心里渐渐感到不是滋味起来。带着杭州人民的希望来到美国,却这样狼狈地回去,实在太不甘心了。马云越想越窝火,他干脆走出买票的队伍,重新思考起下一步的计划来。

忽然之间,他脑海中闪现出他为了脱身而找的借口。互联网这个新奇的事物,马云知晓得甚少,但他在国内的时候,曾听一个外教同事提过自己的女婿在西雅图和人合伙搞互联网。

既然来了,就不能轻易回去。

马云扛起行李,踏上了前往西雅图的路程。虽然互联网是一个陌生的概念,但马云凭着天生敏锐的嗅觉,知道这一定是能够给他带来改变与转机的事物。

● 马云的人生哲学

成功之路总是艰难的,一路上总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挫折与坎坷,只有排除万难走下去才有成功的机会;而因为害怕挫折,早早放弃的人,注定看不到成功的影子。牛顿说过:“胜利者往往是从坚持最后5分钟的时间中得来成功的。”

学校里组织了一场长跑比赛,很多学生都报名参加了。小刘是长跑特长生,他赢得了不少比赛,所以,这一次大家都认为冠军还会是他的...

但是没想到,比赛的前一天,小刘踢球时扭伤了脚,不得不放弃比赛。比赛当天,小刘坐在观众席上观看比赛。

众多选手当中一个不起眼的男生,吸引了他的注意力。

那个男生瘦瘦小小的,从开始跑的时候,就一直落在后面。因为天气炎热,中途不断有选手退赛,站到赛道的两边休息。那个小个子的男生虽然跑在最后,可能因为太累了,中途还摔了一跤,膝盖擦出了血,但他并没有放弃比赛,而是用矿泉水冲了冲伤口,继续跑。

体力不支,再加上摔跤受了伤,那个男生越跑越慢,已经比第一名落后好几圈了,随着前几名的产生,跑在后面的同学纷纷退出比赛,到场下休息去了。只有那个小个子男生慢慢地跑完了。小刘忍不住好奇:他这么坚持跑完全程,是为了什么?

小刘去问那个小个子男生:“你已经受伤了,而且还落后了那么多,根本赢不到名次,为什么还要跑呢?”

男生擦擦汗,笑着说:“在我看来,能够坚持跑完就是赢了。”

“赢了谁了?”

“赢了我自己。”

男生的话让小刘思考良久,一个人首先要赢过自己,才能有资格去赢别人。做任何事情都和比赛一样,成功与失败的定义并不绝对。小个子男生虽然在比赛中失败了,但他战胜了自己,这对他来说,算是成功了。小刘赢了那么多次比赛,但因为伤痛,放弃了比赛,放弃了拼搏的机会,这对他来说,就是失败。

放弃就是最大的失败。马云自己也说过:“我不知道如何定义成功,但我知道什么是失败,那就是——放弃。”

如果马云当年从美国回到杭州,而不是去西雅图,那也就不会有今天的阿里巴巴;如果马云当年在高考失利的打击下,埋头做一名普通工人,而不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去考大学,那也就不会有今天的马云。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可以流泪、流汗,可以停下脚步,甚至可以掉头往回走一段,但只要不放弃,就会有看到曙光的那一刻。

司马迁如果在遭受宫刑后不再写作,那《史记》也就不会在历史中流传下来,成为传世之作。正是因为他没有放弃,所以才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他的成功,最主要的就是身处绝境,依然不放弃追寻理想。

许多人才华横溢,却往往因为抵抗不住外界的压力而与成功失之交臂。面对失败和困境,放弃就好像魔鬼的咒语,会令你坠入失败的深渊。抵抗放弃的信心越强,成功的概率也就越大。

非专注无以作为

马云:很多年轻人是晚上想千条路,早上起来走原路,而中国人的创业,不是因为你有出色的理想、梦想、想法,而是你是不是愿意为此付出一切代价,全力以赴地去做它,一直到证明它是对的。

人生有无限多个解。站在不同的角度去看,生命就有不同的意义,人们从中得到的感悟也不尽相同。所以说,人生即是选择。你是选择做一个自强自立的人,还是选择做一个安分守己的人,或是选择做一个依附于别人的人,这些都是由你最初确立的目标决定的。

马云选择将互联网带入中国,成为他下一个事业,这个目标确立后,他便不顾其他人的看法与意见,认认真真开展起了互联网的运营。他说:“刚开始做互联网,能不能成功我也没信心。只是我觉得做一件事,无论失败与成功,总要试一试,闯一闯,不行你还可以转头;但是你如果不做,总走老路子,就永远不可能有新的发展。”

到了西雅图之后,马云找到了那个外教的女婿所在的公司,那家公司非常小,大概只有5个员工。在小小的办公室里,马云看到几个年轻人在电脑前做着他完全不懂的事情,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

那个外教的女婿叫作Sam。Sam待马云很热情,他对马云简单介绍了一下电脑的使用,还让马云在搜索栏里输入想搜索的关键词,就可以出现他想看到的内容,马云尝试着输入了“beer”,结果真的出现了美国啤酒、日本啤酒和德国啤酒等内容,但唯独没有中国的。马云又尝试着输入了“Chinese”,结果屏幕上显示出:no data(没有数据)。

没有搜索出中国的相关内容,让马云开始想要在中国建立一个公司,专门做互联网。他首先想到的就是将他在杭州的海博翻译社放到互联网上,让更多的人知道。当他对Sam表达这个想法时,Sam不假思索地同意了。

按照马云描述的要求,Sam和他公司的几位同事通过几个小时的努力,做出了海博翻译社的一个网页。那个网页在现在看来十分简陋,上面只是简单介绍了一下海博翻译社的情况,写了价钱和联系电话,但在当时的马云看来,简直是大开眼界。

这个网页被挂到网上后,马云并没有太在意,当时的他还没有完全意识到互联网的魔力。网页是上午9点半做好的,马云在网页做好后,就在西雅图四处闲逛起来,等他晚上回来的时候,等待他的是5封E-mail。

看着那些要和自己合作谈生意的邮件,直觉告诉他,互联网定将改变世界。马云随即闪出一个念头:他要回国创业,做一个网站,把国内企业资料搜集起来放到网上,向全世界发布,将生意做向全世界。

回国的当晚,马云就找来了24个朋友聊这事儿,这24个人都是马云在夜校教书时的学生,他们都是做外贸出身,马云觉得他们能够了解这其中的商机,但没想到,马云费了一番口舌之后,24个人里只有1个人说可以试一试。

冷静了一夜之后,马云还是决定做互联网,去实现自己的梦想。马云当时做的那个网站,就是后来的中国黄页(Chinapages)。

● 马云的人生哲学

虽然马云后来说他走上创业之路是稀里糊涂的,就好像盲人骑在瞎眼的老虎上面,根本不明白将来会怎么样。但是马云坚信,互联网将会对人类社会有很大的贡献。他将投注很大的精力来做这件事。

有一个专注的心态很重要。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创业或者做事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他们朝三暮四,无法一心一意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人要有专注的精神,如果目标天天更换,那到最后只会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专注精神一直被推崇。荀子在《劝学》中讲道:“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一位在业界很知名的企业家在退休之际,举办了一个晚会。在晚会上,有人要他讲讲成功的诀窍。这位企业家叫人搬来了一个吊在木头架子上的大铁球摆在大厅中央,然后两位工作人员抬出了一个大铁锤,放在了铁球旁边。

这位企业家问:“谁能让这个大铁球晃动起来?”

晚会上有几个年轻人,上前抬起铁锤,去敲打那个吊着的铁球,可是他们用尽全身力气,敲打了好几下,那个铁球还是纹丝不动。后来,又有几个身强力壮的年轻人用大铁锤敲打那个铁球,铁球仍一动不动。

看着这些毫无办法的年轻人,企业家不慌不忙地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锤子,不紧不慢地敲起了铁球,一下,两下,三下……

10分钟、半小时、1个小时过去了,企业家还在不紧不慢地敲打着铁球,围观的人们已经坐不住了,渐渐开始骚动起来,忽然一个孩子指着铁球喊了起来:“铁球动了。”人们仔细看着,铁球果然在企业家的小锤子打击下,以很小的幅度摆动了起来。原来这就是企业家要告诉人们的成功秘诀:想要有所成就,就必须有足够的专注力和不为外物所动的毅力。

天无绝人之路,任何事情都会有解决的办法。这就要看是否能够在困难面前不放弃,专注于解决问题之道了。当马云想要创办网站遭到众人的反对时,如果他不去坚持,不去想办法做这件事,而是转头寻找新的目标,他也就很难成功。

诚如马云自己所说:“看见10只兔子,你到底抓哪一只?有些人一会儿抓这只兔子,一会儿抓那只兔子,最后可能一只也抓不住。”

在成功的路上,对目标的专注是非常必要的。有人羡慕爱因斯坦取得的万众瞩目的成就,却忽略了他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的艰辛;有人羡慕奥运冠军头顶的光环,却没看到训练时他们吃的苦有多少。

如果不是专注的力量,不是对目标如此执着,他们是不会站在令人羡慕的舞台上,被众人所仰视的。所以,千万不要羡慕旁人得到了多少,而要看自己在为目标奋斗的道路上,付出了多少。非专注无以作为,非努力无以得到。

像坚持初恋一样坚持理想

马云:初恋是最美好的,每个人第一次恋爱最容易记住,每个人初次创业的时候理想是最好的,但是走着走着就找不到这条路在哪里了。其实你的第一个梦想同样是最美好的东西。2001年网络泡沫破灭时,那三十几家公司,我记得现在全部关门了,只有我们一家还活着。我们是坚持初恋的人,我们是坚持梦想的人,所以才能走到今天。

巴顿将军说过:“要无畏、无畏、无畏。记住,从现在起直至胜利或牺牲,我们要永远无畏。”在理想面前,马云抱着无畏的精神,创办了中国黄页。虽然当时无人支持,但他还是四处借债,加上压箱底的积蓄,用2万多块钱,创办起了这个网站。

网站创办以后,马云就开始每天出门推销他的网站,说服那些企业心甘情愿付钱把资料放到他的网站上去。

可大部分人根本不知道马云所讲的互联网是什么东西,所以,马云张嘴推销自己的网站时,人们都用异样的目光看着他,他的一言一行就像天方夜谭,大家觉得这个小个子太不靠谱了,简直是满嘴跑火车。

忆起当年的岁月,马云不无感慨地说道:“那时候真可以说是惨不忍睹啊,就跟骗子似的。我们当时跟所有人都说,有这么一个东西,然后如何如何做。”

马云先从朋友开始劝说起,因为多年的信任基础,一些朋友也就真的将自己的企业资料放在了马云的黄页上。当然,这其中历经的艰辛是不言而喻的,但是不管怎么样,马云一步步将业务做起来了。

而且,一些与黄页有合作的企业,也真的通过黄页收到了切实的利益,这就进一步为马云增添了信誉。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后,马云的腰杆开始挺起来了,他的黄页越做越大,越做越好了。1995年8月,中国电信开始在上海做了,马云也紧随其后,开始跟着做,在全国一个城市一个城市地拓展业务。

马云顶着“骗子”的称号四处奔波,到处跟人聊网络,谈客户。他那时候认为:“互联网是影响人类未来生活30年的3000米长跑,你必须跑得像兔子一样快,又要像乌龟一样耐跑。”

终于,在成功发布了北京国安足球俱乐部等中国第一批互联网主页后,中国黄页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知晓和关注,到了1997年年底的时候,中国黄页的营业额做到了700万元。马云的互联网之旅已经越走越畅通了。

但是好景不长,随着大环境的不断变化,人们对互联网越来越了解,开始出现了很多和马云抢生意的人。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博士毕业的张朝阳回国后,在导师的资助下创办了一家“爱特信”公司。随后,有“中国互联网先驱”之称的瀛海威出场了,紧接着中国万网也开通了。

面对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市场,马云开始考虑北上去寻找更大的发展机遇。马云放出豪言:“我们打不死他们,不过他们也打不死我们。”

● 马云的人生哲学

在一次演讲中,马云慷慨激昂地说道:“有了一个理想之后,我觉得,最重要的是给自己一个承诺,承诺自己要把这件事情做出来。很多创业者呢,都想想这个条件不够,那个条件没有,这个条件也不具备。该怎么办?我觉得创业者最重要的是创造条件,如果机会都成熟的话,一定轮不到我们。所以呢,一般大家都觉得这是个好机会。一般大家都觉得机会成熟的时候,我认为往往不是你的机会。你坚信事情能够做起来的时候,给自己一个承诺,说你准备干5年,你准备干10年、20年,把它干出来,我相信你就会走得很久。”

“你可以失败,但是你不能失去做人的执着。”这是马云坚信的一条人生信念。不管你确立的目标是什么,不管要去实现这个目标有多么艰难,一旦踏上追寻理想之路,就要有强烈的意愿坚持下去。就好像坚持一份美好的初恋一样,抱着百分之百的热爱去面对挑战,克服难题。

马云在外界压力与日俱增的情况下,坚持做中国黄页,投入百分之百的精力在黄页的发展上。

就像一则故事中讲的。

深山之中有两块石头,甲石头对乙石头说:“我们这样千年万年待在这深山老林之中,太没有意思了,不如去外面闯一闯、看一看吧。”

乙石头非常不情愿,它留恋山中悠闲的时光,害怕出去遇到困难。在甲石头的一再劝说下,乙石头还是不肯出去,它还劝甲石头和自己一起留在山里。

但甲石头终究没有为了一时的安稳,放弃自己的理想,它随着山中溪流翻滚下山,历经了大自然的风霜与磨砺。很多年过去了,甲石头历经艰难险阻,成为了罕见的珍品,被人们收藏在博物馆里。而害怕受苦的乙石头,在一日昏昏沉沉中,被工程队的施工人员挖出来,扔到车上,拿去做了修房子的石头。乙石头非常后悔当初没有听甲石头的话,跟随它一起下山,不然今天躺在展柜里的也可能是自己。

同样的两块石头,一块被世人瞻仰,一块被打碎做成了墙砖。两块石头的不同选择,折射出了不同人生的不同结局。

马云就像第一块石头,不甘平庸,不怕面对挫折,为了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可以冲破任何艰难险阻。理想的光芒不要被现实的尘埃所遮蔽,当理想还未实现的时候,要保持一种为了理想奋斗不息的良好心态。

这是给自己的态度,也是对理想所负的责任。在阿里巴巴做大做强之后,马云回忆创业时的艰难,说道:“因为七八年前阿里巴巴没有名气,我们没有品牌,没有现金,人们也不一定相信电子商务。那个时候非常难招聘员工。我们开玩笑说,街上只要会走路的人,只要不是残疾得太重,我们都招回来了。但是经过了五六年,我们这些人居然都很有钱,大家都有成就感了。为什么?我觉得就是因为相信我们是平凡的人,相信我们在一起能做成功一些事情。所以我觉得,创业者给自己一个梦想,给自己一个承诺,给自己一份坚持是极其关键的。”

“人永远不要忘记自己第一天的理想,你的梦想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事情。”马云这样告诉自己,也将这股正能量传递给旁人。

痛苦地坚持,快乐地死去

马云:永远不要跟别人比幸运,我从来没想过我比别人幸运,我也许比他们更有毅力,在最困难的时候,他们熬不住了,我可以多熬一秒钟、两秒钟。

到了北京之后,马云意识到了事态远比他想的更严峻。面对严峻的大环境,马云打算先从媒体宣传着手。他带了一些文章来到北京,刊登在一些报纸上,为中国黄页造势,还召开了几场新闻发布会,可惜效果都不是很好,作用不大。

1997年之后,北京的互联网开始火起来,大批外企涌入,可是对马云这样没资历、没资金的人来说,在北京搏出一片天地实在太困难了。所以,思量再三,马云回到了杭州,开始筹划他的下一步发展目标。

可祸不单行,中国黄页陷入了困境之中。当时的杭州电信发展得很快,大有与中国黄页一争高下的态势。杭州电信的注册资本有3个多亿,而马云的中国黄页注册资本仅仅2万块钱。

杭州电信资金雄厚,还有政府资源,相比之下,马云的中国黄页就显得势单力薄,不堪一击了。杭州电信为了分割中国黄页的市场,还做了一个与中国黄页名字很相近的网页,叫作chinesepage.com,这让马云更加被动了。为了使中国黄页走出困境,马云选择拉靠山,来增强中国黄页的生存力。

经过深思熟虑后,马云决定和杭州电信合作,杭州电信占70%的股份,中国黄页仅有30%的股份。合作没多久后,双方就闹出了意见,马云和杭州电信方面的很多意见达不成一致,但杭州电信占的股份多,马云没有什么话语权。

久而久之,马云觉得很压抑,他不得不和杭州电信分道扬镳,提出辞职。马云要离开中国黄页是一件大事,很多跟着他创业的员工都想要跟随他一起辞职,但马云从实际利益出发,劝他们留下,毕竟再次出去打拼是件既辛苦又有风险的事情,但依然有几个好兄弟誓要跟随马云出走。

离开了重组后的中国黄页,马云接受了外经贸部的邀请,再次北上,带着跟随他辞职的员工加入了外经贸部。那时候马云任外经贸部所属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EDI)的信息部总经理,他受邀进京就是为EDI这个政府机构做网站。但在此进程中,马云却和政府部门的理念发生了冲突。

EDI需要马云创建一个内网,可是马云却认为在这个时代内网已经非常不合时宜,他强烈要求将网站建立在互联网上。然而最终的方案并不由马云来决定,马云也不得不听从政府官员的安排,建立了一个内网。不过这个内网最终的运营效益与马云所预想到的几乎一模一样,萧条得很。

第二次进京创业时,马云的团队总共有12个人,他们分工合作,通常都是一个人包揽几个领域。楼文胜管理策划文案,谢世煌管财务,孙彤宇管网站的建设和推广业务,彭蕾和张英管行政工作,技术方面则由吴咏铭和周越红负责。

那时候的他们住在潘家园外经贸部的集体宿舍里,条件比较艰苦,尤其是在江南生活惯了的才子佳人们,更是不适应北京的生活。每天上下班挤公交车,早出晚归,生活中似乎连阳光都见不着。

然而,就是这样艰苦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团队的成员还是能够自寻其乐,几乎干什么都在一起,像一大家子人似的。周末的时候,他们一行人就到一家常去的东北饺子馆吃饭,每次都点小鸡炖蘑菇,有说有笑,十分欢乐。楼文胜来兴致的时候还会给大家弹上一曲吉他。

马云对员工的自身素质很有要求,他经常告诫他们说:“你们必须提高自己,否则就会被这个社会所淘汰。”为了给员工充电,他还在晚上下班以后办起了“英语班”,帮助大家一起学英语。

虽然辛苦,但凭着一身本领,马云和他的团队很快在北京再次做出成绩,这是值得他骄傲的事情。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马云发现自己现在和在杭州一样,同样不够自由,不能够完全施展拳脚,在政府的编制里,很多想法是他无法实现的。

更重要的是,马云意识到中国的网络形势正在发生变化,如果继续耗在这个地方,那很可能会错过很重要的机会。在一番挣扎与犹豫后,马云决定再度离开北京,回到杭州。

他将团队成员约到一起,告诉了他们自己的决定,并为他们分析了去留的利弊,让他们自行决定。“我打算回杭州了,你们可以留在部里,留在北京,会有不错的收入。如果想跳槽,我也可以推荐你们去新浪、雅虎这些大公司。反正我是决定回杭州了,你们要是跟我回家二次创业,工资只有500元,不许打车,办公地点就在我家,你们可以在我家附近租房子住。我给你们三天时间考虑。”

虽然在马云说了这一番话后,大家你争我吵地说了半天,都不理解马云的决定,但团队的成员慎重考虑后,还是决定跟随马云回去。虽然北上创业受挫,但马云收获了值得他一生珍惜的情感。

其实在那年过半的时候,马云也相继收到了各大网站的高薪聘请,比如担任雅虎中国的总经理,或者是加盟新浪,但马云都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因为在他的心里,还有一棵更大的树等着他去栽。

就这样,马云背负着众人的明天,返回了杭州,背水一战,开始重新创建他的理想大厦。

离开北京之前,马云带着他的团队去了一趟长城,在长城上,大家心情都很低落,尤其是马云,付出了那么多的努力,最后还是要空手而归。但他并不气馁,坚信自己所要做的互联网的方向是正确的,他决定收拾心情,再次起航!

● 马云的人生哲学

“什么叫坚强?经历许多磨难、委屈、不爽,你才知道什么叫坚强。什么叫职责?比别人多勤奋一点,多努力一点,多一点理想,这就是你的职责。”马云所言正是他离开北京后的所感。

不是每个人都会成功的,但是有人会成功。谁会成功?马云认为勤奋、执着、完善自己、完善社会的人会成功。马云说:“我不是一个推崇成功学的人,我不喜欢看成功学,我只看别人怎么失败,从别人的失败中反思什么事情我不该做,也会从别人的成功里反思他为什么成功,我要学他的成功还是学他的精神。所以没有什么抱怨的,坦荡地看自己。”

所以,在北上创业连连受挫之后,马云并没有自怨自艾,放弃自己最初的理想和目标,反而更加坚持自我,坚持理想。

“我们来到这个世间,不是来创业的,不是来做事业的,我们是来体验生活的。”马云将这些都看作是人生经历的一部分,他坚持自己的目标,但并不为急于实现目标而迷茫了自己的心性和态度。

一位成功的推销员有着丰富的推销经验,人们惊讶于几乎没有他推销不出去的东西。问其经验,这位推销员说道:“我只不过是多吃了几次闭门羹。”

面对一次又一次的失败,这位推销员想的不是面子上挂不住,也不是打退堂鼓,而是从每一次失败中找到经验教训,然后从头再来。在做推销员的过程中,被拒绝是痛苦的,但每向前走一步,都离成功更近一步的体验是快乐的。

即便是被拒绝,也是有所收获的。既然选定了目标,就注定要付出辛苦,与其感慨不如意,不如坦然接受。当然,并不是每个人都像马云这样想。

在马云离开中国黄页时,带走的12个人里,有一个叫作李芸的。李芸曾经是马云的第一位秘书,此前还是马云在夜校教英语课时的学生。后来李芸进入了中国黄页,除了是马云的私人秘书之外,她还管理着公司的人事和财务。她在中国黄页一干就是两年,可以说李芸对马云还是十分忠心的。

当马云一行人于1997年11月离开桐庐准备北上进京打拼时,李芸也是其中的一分子。那时候的她已经结婚了,可还是义无反顾地跟着马云去了北京。然而,李芸很快就感觉到异地生活可能会对日后的婚姻生活造成不太好的影响,所以在北京待了一个月后,她离开马云的团队又返回了杭州的家,在一家化妆品公司上班。后来马云回到杭州创业,曾邀请李芸回来,但因为种种原因,李芸拒绝了。

人一生的命运基本上取决于在每个岔路口所作出的选择,选择的正确与否,很可能会决定日后的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

那些年,跟随他和放弃他的人,多年以后的命运截然不同。

与马云一起痛苦坚持的,坚定目标的,最后收获的是当初自己没想到的。离开马云的,虽然获得了安稳,但谁又能保证,他们在多年后看到阿里巴巴的崛起时,心里会不会感慨,如果当初自己多一点坚持,情况会完全不同。

目标是人生的指南针,一个人在最初给自己定下高目标,并倾尽全力要完成时,即便他最终没能完成目标,但他收获的也一定比只看到眼前的人多。有很多人,他们每天辛勤工作,却也只能糊口。有些人不安分守己,人生起起落落,看起来生活过得不踏实,却因为内藏着坚定的目标,而最终能走得更高更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