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第45卦萃卦(周易全解之谦卦)

周易第45卦萃卦(周易全解之谦卦)(1)

谦 艮下坤上

大有之后为什么是谦卦?作《易》者如此安排并非偶然,是有思想内容的。《序卦传》说:“有大者不可以盈,故受之以谦。”这是说事物发展有个限度,到了一定限度就要满盈;满盈就要发生变化,开始走向反面。在自然界,“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在社会人事方面也是如此,治极则乱,盛极必衰。唯一避免衰乱的办法就是经常保持谦虚。作《易》者于大有之后继之以谦卦,正反映他具有深刻的辩证法观点。他告诫人们,越是富有越是要谦

什么是谦?程颐说“有其德而不居谓之谦”,朱熹说“谦者,有而不居之义”,都是对的。谦之为卦,上体是坤,坤为地;下体是艮,艮为山。山是高大的,地是卑下的。高大的东西却居于卑下的东西的下面,这不是“有其德而不居”吗?

古人极重视谦,谦最有益而无害。观六十四卦中别的卦都有悔吝凶咎,惟独谦卦下三爻皆吉,上三爻皆利,而且就全卦看,谦则亨,不必更有别的条件,就可以了解其大概了。

谦,亨,君子有终。

无论什么人,能做到谦巽以自处,都将亨通。谦则必亨,这是没有条件的。但是,一个人做到一时谦比较容易,能做到一生谦就难了。可是重要的恰恰是能一生谦。只有品德高尚的君子才能够安履于谦,终身不易。小人则不然,充其量只能勉谦于一时,而不能有终。君子为什么能够终生保持谦而不易呢?程颐说,君子“达理,故乐天而不竞;内充,故退让而不矜”,这种说法是对的。即越是精神贫乏的人越骄矜,越是内心充实的人越谦巽。

这样解释谦卦卦辞,是有道理的。《易》的这一思想在《诗》中也可找到佐证。《诗·荡》有“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句。靡,没有。鲜,少。克,能。终,结尾,最后。这两句诗的含义与谦卦卦辞基本上一致。《诗》的意思是说,任何事情都有个开头,能有个好结果,坚持到最后的,却极少。《易》的意思是说,做事有始无终,凡人都能办到,若有始又有终,却只有君子能行。

一阳五阴爻的卦有六,即剥、复、师、比、谦、豫。剥卦一阳在上复卦一阳在下,象阳气之消长。师卦一阳在下体之中,比卦一阳在上体之中,象众之所归。谦卦、豫卦之一阳在上下二体之际。一阳自上退处于下,居下体之上而在上体之下,便是谦。一阳奋出而上,居上体之下而在下体之上,便是豫。

周易第45卦萃卦(周易全解之谦卦)(2)

《彖》曰:谦享。天道下济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谦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终也。

“谦亨,天道下济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这是用卦体解释卦辞“谦亨”的含义。天道是指下卦艮的阳爻而言。艮的阳爻居二阴爻之上,所以艮有光明之象。在谦卦中,艮居下体,本应在上的天道竟屈居于下,这便有谦义。艮虽居下,却不妨碍它有光明之象。光明便有亨义。谦之上体是坤,坤是地道。地道卑,却升至上体,所以叫做“上行”。“上行”也有亨的意思。

“天道亏盈而益谦”以下,详尽论证谦的好处,讲天地人鬼都尚谦而恶盈。无论从哪个角度看,盈必招损,谦则受益。自天道看,日中则昃,月满则亏,总是损有余以补不足。自地道看,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变盈而流谦”将高处倾陷,而将多余的部分流注到低处。“鬼神害盈而福谦”,鬼神指造化而言,造化就是自然与人事的客观规律。盈满者得祸,谦损者得福。以上讲客观世界本如此,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人道恶盈而好谦”,自人类自身的情感而言,也是讨厌盈满而喜欢谦巽的。可见谦是至德,谦巽不自满的人有可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谦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尊读撙节退让之撙。《说文》无撙字,古多借尊为撙。撙,卑退之意,也是损、小的意思。光字在《易》中有两训:一是光明,一是广大。此谦卦《彖传》之光宜训广大。“谦尊而光”者,小而大。“卑而不可逾”者,卑而高也。不能把此处的尊卑理解为对文。“君子之终也”,是说“谦尊而光,卑而不可逾”两句是解释卦辞“君子之终”的。

《象》曰:地中有山,谦。君子以裒多益寡,称物平施。

这是“大象”。“大象”不解释卦辞。它是孔子观这一卦的象,玩这一卦的辞之后,得出的心得体会,告诫人们学习这一卦应当如何推及于人事。“大象”的思想是孔子自己的东西,与《周易》本身无直接的关系。

“地中有山,谦”。地是卑下的,山是高大的。卑下的地蕴含着高大的山,外卑而内高,有谦之象。孔子认为,君子(天子、诸侯、卿大夫有地者)统治国家人民应该依据此谦之象做到“裒多益寡,称物平施”。强调的不是君子自身如何谦,而是如何用谦的精神治理国家和社会。

裒,掊,取的意思。“裒多益寡”,裒取多者,增益寡者。“称物平施”,《汉书·律历志》:“权者,铢、两、斤、钧、石也,所以称物平施,知轻重也。”可见“称物平施”是以秤秤物。物有轻重,这是客观的存在。但是在以秤秤物的时候,能否做到平施即轻重持平,却全在人的掌握了。

统治者学了谦卦,要发扬谦卦的思想,治理国家应裒多益寡,称物平施,就是一方面损有余以补不足,一方面又使远近亲疏小大长短各当其分。这反映了孔子思想中的平均观念和等级观念。

初六,谦谦君子,用涉大川,吉。

初六以柔居谦之最下,有谦而又谦之象,所以称“谦谦”。真正能够做到谦谦的是君子,小人不能。君子而又谦谦,“用涉大川”亦吉。“用涉大川”与“利涉大川”不同。“利涉”是强调有涉过险难的实力,此处言“用涉”,是强调君子有谦谦之德,居后而不与人争先,什么样的险难都可渡过。

《象》曰: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

牧,养。自牧,自养。君子何以能够谦谦其德?因为君子能够以谦卑之道自我修养,并且坚持不懈。

六二,鸣谦,贞吉。

鸣谦,谦见于声音颜色,表现在外面。

谦之德本不应形于外,然而六二以柔居柔,居中得正,谦德充积于内,自然表现于外,故曰“鸣谦”。贞吉,正吉,正且吉,又正又吉。

《象》曰:鸣谦君子,中心得也。

“鸣谦君子”是“鸣谦君子,贞吉”的略语。谦而发于声音,本来是不好的,但六二是发自“中心”,是“中心得也”,非勉强而为,便可得吉。(站利曰:顺其自然。)

未完待续……

本文选自金景芳、吕绍纲合编的《周易全解》,市面上非常靠谱的讲解易学知识之书,想入门或深学的朋友都可读一读。

你的移动文学图书馆:这有小说、散文、诗词,还有历史典故,更有中华传统文化和写作技巧方法等。本号是一个传播传承纯文学的平台,拒绝网络爽文“小说”!

阅读是一件最重要的小事!关注本号,一起来读书养性、终身学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