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扶贫留守儿童(重庆智障女孩一家贫困)

公益扶贫留守儿童(重庆智障女孩一家贫困)(1)

马英杰在特殊学校上课。受访者供图

初次见到马英杰,是在重庆石柱土家族自治县特殊教育学校三年级的教室里。她坐在座位上,扎着马尾辫,看起来白白净净的,手中摆弄着拼图玩具,见到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一行人,主动将玩具拿出来分享。

四年前的她与现在不同,按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核集团”)派驻石柱县白鹤村第一任第一书记毕升的话来说,“就像个小野人一样,见人就往山上跑,在山上不吃不喝,饿急了才回家。”

马英杰一家是石柱县出了名的贫困户。她的爸爸马清华患有白内障,已无治疗希望,马英杰和她妈妈患有智力障碍,四年前的她虽已12岁,但却只有2岁的智力。一家三口都没有劳动能力。村里人说起这一家人,都摇摇头说“别的贫困户都还有希望,唯独这家人很绝望。”

转眼四年过去了,除政府帮助修建的三层新房,马清华一家还被纳入了低保,成为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享受国家政策和补贴,每月领取低保补贴和中核集团资助费共2000多元。马英杰免费入学当地特殊教育学校,接受正规的智力开发和教育。

这些变化让马英杰一家看到了生活的希望,而这一切得益于中核集团派驻在白鹤村驻村的三任第一书记。

公益扶贫留守儿童(重庆智障女孩一家贫困)(2)

马英杰在特殊学校上课。受访者供图

第一棒:在家里教她说话看书

石柱县地处重庆东部,是集少数民族自治县、三峡库区淹没县、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于一体的特殊县份。白鹤村位于石柱县西南方向,是一个典型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贫困村。根据毕升的工作总结报告,2014年该村有贫困户153户、贫困人口552人。

“条件差,村子穷,得一点一点想办法解决。既然组织派我来了,那就踏踏实实干!”白鹤村第一任第一书记毕升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说道。

2015年8月初到白鹤村,毕升通过了解村子贫困情况得知,村里就数马清华一家条件最困难。“有的家里有大学生,生活能逐渐好起来,有的家里人外出打工,有经济来源,生活也有保障。唯独马清华家,三口人都生病,也都没有劳动能力。我当时想马清华一家若能脱贫,全村都能脱贫。”毕升说。

毕升第一次来到马清华家里时发现,马清华眼睛几近失明,妻子患有智力障碍。女儿马英杰同样患有智力障碍,见到陌生人时,十分恐惧,乱跑乱叫,或是躲在人身后。毕升告诉澎湃新闻记者,“马英杰12岁了连自己名字都不会说,生活基本不能自理,还经常往山上跑,在山上一呆就是一两天,不吃不喝,饿急了才回家。”

“马清华一家要脱贫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是治好马清华的眼睛,二是马英杰入学读书。”毕升回忆道。

随后,毕升找来中核集团某医院的专家团队来给马清华治疗眼疾。但专家看后表示,治疗的希望已经微乎其微了。

无奈,毕升将这个家庭的希望寄托在马英杰身上,然而让马英杰读书识字之路也不易。

他联系了县特殊教育学校校长想让马英杰入学,但对方称,可以入学,但因当年入学学生较少,无法单独开班,只能让老师每周两次上门教学。

“这样的话,对孩子的帮助不大。为了孩子更快进步,索性我找校长要了一套教材,亲自教马英杰看书识字。”于是,毕升每周抽出两到三个上午在家里、村委会教马英杰说话看书。

书里花花绿绿的世界很吸引马英杰。“她很喜欢看书,也比较配合我的教学,我就从‘老师好’、‘同学们好’开始教。”毕升说,但因马英杰智力实在有限,听不懂语言,只能机械式地重复毕升说的话。两年来,她进步微乎其微。即便如此,毕升仍坚持教她,直到自己离开白鹤村。

第二棒:入学两年,进步飞快

2017年8月,毕升任期结束离开之际,将马英杰一家的扶贫工作交棒到了第二任第一书记赖江南手中。

“老毕走的时候向我介绍全村的状况,重点介绍了马英杰家,用了‘绝望’二字。他反复叮嘱我,希望能把她家的问题解决好。”赖江南就这样挑起了毕升递给他的沉甸甸的担子。

赖江南来到村里,第一时间去马英杰家里了解情况后,他思索来思索去,最终决定还是得让马英杰接受专业的智力开发和教育。经过多方联系,2017年年底,赖江南寻找机会向石柱县委书记蹇泽西详细汇报了马英杰一家的情况及建议,并邀请领导们到她家实地走访。

走访中,蹇泽西就马英杰入学的问题现场办公,要求有关部门落实措施。随后,县特殊儿童教育学校同意接收,并免除了她在校期间的全部学杂费和伙食费。

村子离县城较远,马清华又几乎失明,陪读问题也是马英杰读书路上的一道坎。经商讨,由该县下路街道出资在学校50米处租两间房子供马清华一家人居住,并由马英杰班主任接送她上下学。

班主任汪峡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刚来学校时,马英杰非常抗拒,不和老师同学交流互动,吃饭用手抓着吃,不会使用厕所,生活无法自理。但在她与同学的接触及老师的教导下,她逐渐适应了学校的集体生活。

“刚开始我接送她上下学,大概两个星期后,她每天都早早自己来到学校门口。”汪老师介绍,入学一年后,马英杰最大的进步就是克服了恐惧心理,见到陌生人不再乱跑乱叫了。

2017年年底插班就读一年级的马英杰,今年9月已升学读三年级,她已经掌握并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和课堂规范,会正确吃饭、刷碗、上厕所、排队等,并且能表达自己的需求。最初只会机械重复他人话语的她,现在也已经能从1数到10。汪老师还介绍,她还特别喜欢音乐、舞蹈等有律动性质的科目。

赖江南告诉澎湃新闻记者,让他印象深刻的是,有一次他去马英杰家中看望,在他转身要走的时候,马英杰突然向他说了句“再见”,这让他既意外又欣慰。

第三棒:打造产业,“造血式”扶贫

如今,马清华一家享受国家政策和补贴,每月领取低保补贴和中核集团资助费共2000多元,政府及中核集团还为他家送来油面、冰箱洗衣机等。马清华家温饱不愁,还让亲戚帮忙买来“会说话的电饭煲”,生活方便多了。马英杰在学校接受智力开发、康复训练和知识教育,不断进步。

马英杰的姑姑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说,书记们带来了希望,这一家人的日子总算有了盼头。

赖江南离开了,针对马英杰一家和白鹤村的扶贫工作仍在继续。今年9月,赖江南把马英杰一家的脱贫任务交到了新任第一书记王正勇手中,“把马英杰培养成有劳动能力、能照顾父母的人,才能从根本上实现这家人脱贫。”

据王正勇提供的2019年白鹤村脱贫最新数据,全村仅剩7户22人未脱贫。今年4月,石柱县正式摘掉了贫困帽。

“实现根本脱贫,取得长远发展,还是要靠产业。”王正勇表示,村里已经解决了饮水、交通等基础设施的问题,目前正引进产业,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

王正勇介绍,村里除规模化种植辣椒、梦花、花椒,还正计划将白鹤村建设成采摘游玩基地。

在村里,王正勇指着面前一片草莓园向记者介绍,“种牙已经播下,草莓苗正在生长了,这里未来是一片草莓采摘基地,预计2020年元旦后向游客开放,配合土家族特色餐饮和民宿,白鹤村即将成为一个集餐饮、住宿、采摘为一体的游玩景点。到那时,村民不仅能脱贫,还能致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