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手机的二十种用途(手机的魔力究竟有多大)

说说手机的二十种用途(手机的魔力究竟有多大)(1)

说说手机的二十种用途(手机的魔力究竟有多大)(2)

今天看到一个小视频,深有感触。视频中一位父亲在谈起他的儿子时,言语中充满了无奈和自责。原来他儿子今年参加高考,只考了475分,父亲在给他填报志愿时犯了愁,因为凭这个分数,根本没有一所二本的公办院校能够录取。他的父亲花了两天的时间不停地网上搜索着可能的学校,哪怕是三本,但最终,他的愿望落空了。他说:这么多年来,他们俩老风里来雨里去,辛辛苦苦地接送孩子上学。由于自己没文化,一辈子只能在农村种菜,干的是天底下最苦最累最脏的活。平时为了省点化肥钱,他每天都要在太阳底下挑着大粪浇菜,弄得一身恶臭。为了讨孩子开心,他几乎有求必应……可是,当他打电话叫儿子过来一起商量着填报志愿的时候,儿子竟然还旁若无人般地在他面眼前打起了游戏,看到这种情景,他的父亲彻底崩溃了。

家家都有难念的经,这位父亲的遭遇让我想起了我那不争气的儿子。其实,儿子原来的学习成绩特别好,他在小学三四年级阶段经常排名班级前十,特别是读三年级那年,经常考试满分,还曾获得三年级英语科学艺竞赛年级第一名。

然而好景不长,正当我们对儿子的前途满怀希望时,他开始迷上了手机,命运之神从此便和他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

早在四年前,当时儿子还在读小学四年级的时候,他就经常接触班里喜欢玩手游的同学,回到家后就偷偷地拿起大人的手机玩了起来。刚开始,他也只是玩玩些小游戏,后来又接触到王者荣耀,吃鸡等等场面恢宏的大游戏,人便如山洪暴发般一发不可收拾。手机的世界精彩纷呈,现在,儿子又迷上了剪映,整天躲在自己的小房间里,废寝忘食地玩起小视频,完全把学习抛在脑后。

儿子在读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曾经生了一场大病,通过医生诊疗,儿子患的是儿童抽动症综合征,有两三次还在课堂上发病昏迷,口吐白沫,把老师吓得不轻。

抽动症病因复杂,但儿子的病无疑跟他贪玩手机有关。为了能不受限制地玩手机,儿子毫不犹豫地拿出自己的压岁钱偷偷地买了一只二手手机,后来,他嫌该手机内存太小,用得不顺手,后来又偷刷了家里的信用卡,购买一只内存更大的苹果手机。

自从有了手机以后,儿子如鱼得水。每天放学回家,他不是第一时间要做作业,而是首先泡上手机,玩得不亦乐乎,甚至连饭都顾不上吃,时间就这么一天天荒废掉。自从有了手机,做作业反而成了一种累赘。每天晚上,我们都要不厌其烦地催了又催,他才不情愿地放下手机,开始做作业。

另外,自从有了手机,“作业帮”成了儿子的“良师益友”,我们曾多次劝他学习要多思考,不能过多地依赖学习软件,他说离开了手机,根本不知道怎么做作业。

熬夜成了儿子的常态。由于贪玩手机,耽误时间,为了赶作业,儿子经常要熬夜到半夜十二点多钟,甚至是凌晨一两点,造成长期严重的睡眠不足。由于作业负担重,再加上睡眠不足,慢慢地,身体开始吃不消,整个人也瘦弱得不成样,要命的是还患上抽动症。

对于我们俩老来说,最艰难的日子是儿子刚就读初中那两年。记得儿子刚读初一的时候,他的手机病已经陷得很深。有一次,我晚上起来方便,看到他的卧室天花板上好像有若隐若现的光影,推门一看,结果看到他斜躺在棉被上,正聚精会神地大战游戏。

除了玩手机,儿子还多次盗刷大人银行卡里的钱,并还多次离家出走,我行我素,弄得大人非常头疼。其实,手机和毒品都有相似的地方,那就是玩久了会使人上瘾,尤其是那些自控能力较差的未成年人。

也许是因为过度沉迷手机的原因,儿子刚上初中不久就开始厌学,逃学,人也出现抑郁,还多次扬言要自残,自杀。在儿子患病的那些年,手机成了他唯一的精神依靠,以致于人一旦离开手机,就感觉人生索然无味,生无可恋。他甚至说,他可以没有父母家人,但是不能没有手机。有好几回,我们实在忍无可忍,于是暴力抢走他的的机,但换来的是他以不上学和自杀相要挟。你跟他谈人生,谈未来,他立刻就怼你:你认为我还有未来吗?我无言以对。

都说鸡窝里难飞金凤凰,这世上通常是财富造就财富,寒门弟子很难突破他们的父辈,至少成功的机率很低。我想,我现在这个不成器的儿子肯定也很难打破这个传世的魔咒。

经历了这些事,我确确实实地领略到了手机的魔力。有人说:如果你想毁掉一个孩子,就给他一部手机,深以为然。沉迷手机游戏的人就像是中了邪一般,他可以六亲不认,不在乎生死,就算生活再精彩,也与他无关。

现在,儿子已经读完了初二,随着身体的发育,抽动症的症状也减轻了许多,人也没那么抑郁了,现在的他虽然仍是手机不离手,但与前期相比,人也开始发生了积极的变化。

衷心希望儿子能够早日脱离手机的束缚,活出一个精彩的人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