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读书留其名(经史不厌百回读)

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读书留其名(经史不厌百回读)(1)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语文教学中,“读”是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主题思想,领会写作方法的关键行为。 在一次公开课上,陈老师应用尝试教学法,指导学生反复诵读《伯牙绝弦》,收到了良好效果。听后,我无不感叹道:经史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义自明

在这堂课中,陈老师采用“五读”步骤法指导学生朗读,即:一读理清字词意思,二读学会断句,做到有感情地朗读,三读弄清每句意思,找准重点词句,四读升华主题,理解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五读熟读成诵,撰写读后感想。陈老师指导学生朗读的形式多样,自由朗读、集体诵读、抽人朗读、教师范读多形式交替运用,整个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效果明显。在听课的过程中,我的思绪也随着学生的激情而飞扬,偶尔也想表达一下自己的情感。

当陈老师指导学生多次朗读,学生扫清了字词障碍,理解课文内容后,陈老师问学生:“伯牙为什么会绝弦呢?”

生1:“伯牙的知音钟子期死了,所以就把琴摔了。”

生2:“伯牙弹琴是给知音听,知音已去再无知音了。”

……

听了学生的回答,我情不自禁地赋诗一首:

万念俱灰摔破琴,只因子期已去世;

伯牙为何这般痴,看破红尘心已死。

陈老师在这堂课中也存在一个小小失误,她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译文,读完后,问学生:“你们找到了知音没有?”结果全班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找到了。”我不免为之一震,心想:“知音”就是比喻对自己非常了解的人,知己朋友。只有人与人之间在长期交往中,反复了解对方,并逐步建立起来的,岂能一下子就找到知音呢?真不知道陈老师设计这个问题的目的是什么。于是,我即兴赋诗一首表达我此时的困惑:

人生知音本难觅,轻轻一读得知音;

此道古训根基浅,今日一语破天机。

《伯牙绝弦》在称赞伯牙与钟子期情深义重,赞美人的一生得一知音足矣的同时,我们也为伯牙那种傻痴感到遗憾。在课堂结束前几分钟,陈老师问学生:“伯牙绝弦这种行为好不好?为什么?”陈老师让学生畅所欲言谈感想,要求学生课后写一篇读后感。此时,我又写了一首诗,表达对伯牙绝弦的看法。

情谊深厚本该颂,以此绝弦不可为;

人生坎坷事难料,坚强面对为上策。

我也曾讲过《伯牙绝弦》这一课,但效果平平。课后我也有过反思,为什么这么真挚的友谊,这么难觅的知音却引不起孩子们心灵的震撼,内心的共鸣?今天,我在陈老师的课堂中找到了答案——经史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义自明。在以前的文言文教学中,我只重视了学生是否理解文本,而忽略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思想情感的升华。怎样才能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呢?通过观摩这堂课,我认为应该从朗读入手。

有人说,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再完美的课堂也有遗憾之处。我自己教学中的遗憾,今天在陈老师的课堂中找到了弥补的方法,陈老师教学中的遗憾,我也想到了补救的措施。所以,正是教学的遗憾才会让我们老师不断地探索,不断地进步。学无止境,教更无止境。在以后的教学之路上,我将寻找更多的方法去弥补、去完善自己教学中的遗憾。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