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用日文翻译中文(日文の用在中文里会很高级)

怎么用日文翻译中文(日文の用在中文里会很高级)(1)

报道截图

13日,《西日本新闻》发表题为《“の”为什么在中国受欢迎?用日本文字给商品名留下高级感、好印象…起因是杯饮料》的新闻,称中国品牌借助在自己的品牌名中加入日语“の”,看起来更加高端,主要举例了“奈雪の茶”与一些小众生活品牌。

怎么用日文翻译中文(日文の用在中文里会很高级)(2)

对此,中国网友们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高点赞的评论中,有称“仅仅是因为‘的’写起来太麻烦了 ‘ の’写起来简单”,也有称“我也好奇为什么日本很多汉字”,还有的称“因为我们拿他当火星文用,好玩罢了”。

怎么用日文翻译中文(日文の用在中文里会很高级)(3)

此次日媒的评价在网上引发讨论的原因,归根结底是讨论中国品牌加入日语是否会增加“高级感、好印象”,其实从国际文化输出至今,“の”已经很常见,孩童之间的互发的贺卡、B站up主的标题,“の”被我们用以“的、之”的含义,但愈发的常见使我们难以将它与品牌高级感挂钩,加之近些年中国传统文化在国外愈加流行,品牌加“の”就高级更变得“小看消费者”了,虽说品牌名称很重要,但仅仅一个“の”,还不会对消费者造成决策层面的改变。

另外,单方面的看日语在中国的应用是片面的,在日本畅销的中国品牌都叫什么名字呢?

首先是一些取英文名的品类,华为、小米、大疆、海尔、抖音、比亚迪、苏宁、联想、支付宝、服饰品牌MJstyle等。

怎么用日文翻译中文(日文の用在中文里会很高级)(4)

怎么用日文翻译中文(日文の用在中文里会很高级)(5)

译为DJI的大疆无人机

以英文为品牌取名主要是方便品牌在国际上传播,这点无可厚非,毕竟外国人也没办法很方便地读出我们的拼音,不管是音译为英文,还是加入其作用为译名,都是为了更好地传播这一品牌。

然后是保留原有名称的品类,茶叶、美食类:麻婆豆腐、兰州拉面、小笼包、饺子、药膳类:金嗓子喉片、广东养生煲、中国制酒:绍兴酒等。

怎么用日文翻译中文(日文の用在中文里会很高级)(6)

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像我们的美食、茶类与药膳这种制作精良的产品,很难简单地直译出来。而伴随着中华文化的传播,更多简单的汉字配图可以代代相传、成为口碑与文化印记,即使没学过汉字的外国人,随着一代一代的文化熏陶,可以认出并认可这些中国制造,而同样的,这类产品饱含“中国功夫”、很大程度上难以复刻,唯一性导致这些产品的名称即使再难写,外国人们也会想办法将它记下来,这类品牌自有的品牌自信,使其无谓在名称上迎合他人。

最后是外国最受欢迎的、且最难代替的中国制品,那就是汉字与筷子。要知道,日本报纸几乎70%的文字来自中文。另一个是筷子,韩国与日本是否有人不会使用筷子?我想答案是否定的。

怎么用日文翻译中文(日文の用在中文里会很高级)(7)

怎么用日文翻译中文(日文の用在中文里会很高级)(8)

由此看来,这些中国品牌所蕴涵的专利、知识技能甚至合理到形成了某些行业的标准。

从打入某国市场到改变当地的规则,中国的移动支付与汽车动力电池就是很好的例子。早在2018年时,日媒就曾称“如今的中国或许正在从大量生产的‘世界工厂’转变为‘标准大国’。在围绕事实标准和法定标准的竞争中,美欧曾是日本的主要竞争对手。但今后的真正对手变成中国政府和巨大企业的可能性越来越高。”这里,作者提出了中国的拼车、共享单车、纯电动汽车。抛开这些具体的技术,中国的商业模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世界,如中国启动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交易,有观点指出,如果将来日本车企不满足中国的排放标准,工厂有可能无法在中国开工。

品牌名称饱含了企业定位、标志特征与文化,而不论何种文化都有其精华的部分。如果各国能在世界范围内“拱手作揖”、以谦为美、和谐竞争,不纠结谁更“高级”,相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场面将为全世界带来新生机、新态势。

编辑:金宸晔

统筹:王绍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