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山护工培训第二期开班(闯出幸福新生活)

劳务品牌是具有区域性、行业性特点,拥有较高市场知名度的劳务标识日前,中国政府网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对国务院第九次大督查发现的典型经验做法给予表扬的通报》,吕梁打造“吕梁山护工”特色劳务品牌助力乡村振兴,进入通报表扬的60项典型经验做法之列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以“诚信、勤劳、专业”为文化内涵的“吕梁山护工”作为近年来吕梁老区迅速崛起的知名劳务品牌,蹚出了一条富有吕梁特色、可借鉴、可推广、可复制的劳务输出新路子 ,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吕梁山护工培训第二期开班?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吕梁山护工培训第二期开班(闯出幸福新生活)

吕梁山护工培训第二期开班

劳务品牌是具有区域性、行业性特点,拥有较高市场知名度的劳务标识。日前,中国政府网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对国务院第九次大督查发现的典型经验做法给予表扬的通报》,吕梁打造“吕梁山护工”特色劳务品牌助力乡村振兴,进入通报表扬的60项典型经验做法之列。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以“诚信、勤劳、专业”为文化内涵的“吕梁山护工”作为近年来吕梁老区迅速崛起的知名劳务品牌,蹚出了一条富有吕梁特色、可借鉴、可推广、可复制的劳务输出新路子。

为了更好地帮助困难群众脱贫致富,2015年开始,市委、市政府围绕“多形式宣传发动、分类式订单培训、多元化就业安置、多层次跟踪服务”四大举措,建立“组织领导、政策扶持、宣传发动、技能培训、就业保障”五大工作体系,将养老陪护、病患陪护、月嫂育儿嫂、家居保洁等专业作为护工培训就业项目,并选定吕梁卫校、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等11所学校作为定点培训机构,对参加培训的所有群众实行“三包五免”政策。 劳务品牌的发展,离不开地方政府的因势利导。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主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就进一步做好吕梁山培训就业工作提出新的思路和举措,通过实施“三转五化”,稳步推进吕梁山护工培训就业工作,全面提高吕梁山护工就业创新,形成了一套完整科学的运行机制和工作链条,使“吕梁山护工”特色劳务品牌成为乡村振兴新动能。市护工领导组办公室就如何解决好“十三五”期间培训就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短板,多次组织召开专门会议,全力补齐工作短板,为进一步做好吕梁山护工培训就业工作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截至2022年10月,我市累计培训护工44期,培训人数84991人,实现就业46065人,就业率54.2%。曾经围着锅台转、围着老公转、围着孩子转的吕梁“三转婆姨”和吃苦耐劳、淳朴厚重的“吕梁汉子”,走出大山,持证上岗,以一技之长成为家政市场的金字招牌。

“走出来”:去触摸远方的幸福

“嘀嗒,嘀嗒”,已是凌晨三点。北京市房山区北亚医院一间病房内,看着躺在病床上的林大姐已经睡沉,宋爱玲轻轻坐在一旁的折叠床上,舒展了一下后背,准备小憩一会。这两天,身患乳腺癌的林大姐刚做了手术,宋爱玲一天24小时不离左右。白天要做好生活护理、记录数据、遵行医嘱,晚上林大姐一声呻吟和呼唤,宋爱玲就得赶紧从陪护椅上起来,观察询问原因,看是否需要叫护士,或者只是接大小便。

今年57岁的宋爱玲,曾是柳林县三交镇宋家垣村的一名普通农妇。2019年7月,已经在柳林县某机关单位做了十几年卫生保洁的宋爱玲听说市里搞护工培训,而且是免费的,培训合格就能上岗,当时每月只能挣到900多元工资的宋爱玲动了心,主动报名走进了“吕梁山护工”课堂。“通过护工培训,让我对生活有了新的认识。”说这话时,宋爱玲坚毅的眼神里有泪光闪过。培训结束拿到护理资格证书后,从未走出过柳林县城的宋爱玲踏上了去往北京的火车,第一次走出大山。刚到北京没几天,今日东方公司就安排她到房山县医院上岗。“不怕你笑话,第一次和雇主说话的时候,我的手都控制不住地直打颤。”宋爱玲笑着回忆。不断的实践让宋爱玲熟练地掌握了各项护理技能,也得到了家属和病人一致认可,现在一个月能挣到6000元。“只要我能干得动,我就一直在北京干下去,北京就是我的家。”宋爱玲有些羞涩地说道,从一名农村妇女到现在成为公司驻北亚医院的病患护理员,这份工作让她找到了人生的价值。

在吕梁,像宋爱玲这样,靠着家政、护理等一技之长在北京、内蒙古、山东等11个省份22个城市的家政业,活跃着4万多名吕梁山护工。在这条“走出来”的路上,幸福正在生根发芽。技能是就业之基,就业是民生之本。

为了破解劳动力转移扶贫就业不足难题,2015年,市委、市政府根据考察情况把吕梁山护工培训就业作为精准扶贫的一项重大举措、贫困群众脱贫的一个重要途径,将养老陪护、病患陪护、月嫂育儿嫂、家居保洁等专业作为护工培训就业项目,并选定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吕梁卫校等11所学校作为定点培训机构。当年9月,吕梁卫校开设一个试验班,启动全市护工培训试点。2016年4月起,我市对参加培训的所有群众实现“三包五免”(包吃包住包就业,免学费、资料费、服装费、体检费,免费上保险)政策。

七年来,我市相继出台《吕梁山护工(护理)培训就业工作五年规划(2016-2020)》《吕梁山护工(护理)培训就业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吕梁山护工就业补贴办法》《吕梁山护工技能培训提升工程行动计划》《关于进一步打响“吕梁山护工”品牌促进转移就业扶贫的意见》《吕梁山护工培训就业工作五年规划(2021-2025)》等一系列相关政策文件,为吕梁山护工培训就业提供强有力的政策保障。 “吕梁山护工”作为家政服务行业的金字招牌,逐步在全国叫响。

“十三五”时期,我市累计免费培训吕梁山护工34期,培训人数63517人,其中贫困人口26153人,实现就业34579人,护工年工资性收入实现10亿元以上,带动10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增收,较好地发挥了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护工的月工资也从2016年的2000元左右增长到现在的4000元左右,金牌月嫂的工资也增长到过万元。一大批吕梁山护工通过培训实现了一技傍身,提高了务工收入,从原来面朝黄土背朝天只能解决温饱,到现在带动全家彻底摆脱贫困,实现小康生活,为吕梁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基础。 “走出来”,改变的是生活;“走下去”,改变的是命运。抱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越来越多吕梁山护工以无比的勇气与决心,走出大山,敲开通往幸福生活的大门。

“留得住”:用诚信和专业获得认可

“‘吕梁山护工’技艺专业,勤劳朴实,口碑也好,很是抢手,经常有雇主在我们平台上提前预约。”在山东紫荆护理公司总经理魏毅眼中,吕梁山护工具有比较完备的素质技能和优质的服务质量,受到当地消费者的欢迎。目前,在山东紫荆护理公司,共有602名吕梁山护工稳岗就业,占该公司员工的70%,月收入达6000元左右。 紧跟市场变化、需求变化、供给变化,是吕梁山护工培训的鲜明特色,也是吕梁山护工能够在大城市留得住,站稳脚跟的基础。“我们根据市场需求,实现吕梁山护工技能培训从粗加工到精品化转变,打造更具专业水准的护理人员。”吕梁市创业就业服务中心主任梁向南说。

进入“十四五”以来,我市紧紧抓住我国老龄化程度加快,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居家养老等市场越来越大和三孩政策全面放开,全国家政市场用工需求越来越大的重大机遇,在精准分析研判各定点培训学校专业教学优势的基础上,将现有吕梁山护工母婴护理、养老陪护、病患陪护、居家保洁四个专业,分别委托有各自专业优势的定点学校培训,着力打造“一校一专业、一校一特色、一校一亮点”,并通过政策倾斜、引进高端人才等举措,将其打造成“全省一流、国内领先”的知名劳务品牌。

“照顾病患尤其是老人时,动作要轻柔,翻身时要让老人曲腿,你要扶着老人的身子腿才能翻过去。”走进吕梁卫校的护工培训实操室,十几张病床上躺着假人,学员们正在老师的指导下两两分组模拟练习。“学校根据家政护工单位需求科学设置培训教学内容,贴身尝试‘在校培训20 10天,家政公司10天顶岗实训’的新模式,让护工们更有信心走出去。现在来我们这里的报名参训的学员目的性很强,主要学什么内容、未来去哪里工作都有明确规划。”吕梁卫校培训科副科长苏强强说。

樊变珍是吕梁经济管理学院护工管理班的班主任兼计算机老师,在该校任职27年,从学历教育到职业培训,樊变珍见证了吕梁山护工培训的发展和提升。“从刚开始300人的大班制到现在30至50人的小班制,特别加大了对实践课程的倾斜,实操次数由2016年的50%增加到现在的70%,护工培训在向小班化、精品化发展。尤其是学校结合市场对护工服务与管理的需求,针对高中以上学历的未就业人员开设了吕梁山护工管理班,对原有课程进行拓展优化,开设了企业运营管理、办公自动化等专业课程,加深对理论层次的灌输引导,培养了一批既懂专业知识又会操作技能,既懂公司运营又能参与公司管理的专业人才,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吕梁山护工,真正做到变输出人力为输出人才。”

打响“吕梁山护工”品牌必须依靠专业的培训标准作为支撑,但是标准的制定并非一蹴而就,是一个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2020年9月10日,山西省市场监管局批准发布的《吕梁山护工培训导则》地方标准正式实施。《吕梁山护工培训导则》包括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总则、培训目标与任务、培训机构、培训实施、培训考核、评价与改进9个部分,有效规范了吕梁山护工培训的具体要求、实施流程和评价考核。

结合近几年吕梁山护工培训经验,我市持续推动护工标准化培训,出台了《吕梁山护工培训导则》《居家养老护理员培训规范》《母婴护理员培训规范》等。此外,我市出台《吕梁山护工技能培训提升工程行动计划》等16个实施方案,通过开展标准化培训,主动对接市场,推动行业发展提质升级。 “在全国能够像吕梁这样,举全市之力培育发展‘吕梁山护工’这一劳务品牌,还是比较少见的。”北京今日东方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金花说道。今日东方作为北京市巾帼家政服务企业,从2019年4月起,与吕梁山护工各定点培训机构开展校企合作。

“通过校企合作,有效解决了制约企业发展的用工难问题,使吕梁成为企业稳定的劳务输出基地。”从2019年合作至今,吕梁山护工在今日东方累计实现就业1065人,稳定就业在60%以上,人均年收入在7万元以上。今年8月,北京今日东方公司与吕梁卫校、吕梁经济管理学校、吕梁高级技工学校等8所吕梁山护工定点培训机构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以就业为切入点,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成千上万吕梁山护工走山大山,融入城市,服务保障是关键。“我们的工作就是‘保姆的保姆’”吕梁市创业就业服务中心主任梁向南说。

目前,我市在北京、青岛、天津等吕梁山护工集中地组建了6个服务部、17个服务站,同步建立了吕梁山护工党支部以及团委、工会、妇联,成立了吕梁山护工法律援助中心,不仅为外出就业的吕梁山护工提供联络回访、维权保障等服务,还经常组织开展技能提升培训、普法教育、游览参观等活动,并为待岗护工对接小时工等短期工作。来自中阳县金罗镇朱家岭村的护工康秀连一到休息日就会到北航服务站和工作人员拉家常,话乡音,她说来这里就像回到了娘家。“政府就是我们坚强的后盾。”

“走得远”:铿锵的脚步充满力量

“我这边登记的长期护工有7000人,稳定人员在500至800人,今年2月份就往呼和浩特、北京、天津输出咱们吕梁山护工300多人,大概一年稳定有2000人输出就业。”文水县红霞家政公司经理席红霞介绍。今年46岁的席红霞是文水县当地的“红人”,多年来,她不仅通过护工培训过上了好日子,还线上、线下动员了6500余名群众参加吕梁山护工培训,走上了致富路。

出生于文水县北张乡武村的席红霞成家后,由于夫妻俩都没有一技之长,家庭收入不稳定。2016年参加吕梁山护工培训后,在北京从事护理工作,每月3500元的收入让她的人生开始了新的篇章。亲身感受到职业培训带来的好处,2016年11月,席红霞辞去北京稳定的工作,回到家乡文水县创办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家政公司,在当地乡镇、大型村庄建立起了158个服务点,先后带领2000多名文水籍护工参加了专业护理培训,1000多名学员参加了全民技能提升,890名护工走上全国各大中型城市的护理岗位。 “培训 输出 品牌”的发展路径,让“吕梁山护工”劳务品牌走得更稳,也吸引来了海外的目光。2020年12月10日,首批吕梁山护工乘机抵达日本就业,标志着这一品牌走向国际市场,品牌质量实现新的提升。

为了让吕梁山护工走出去,走得更远,我市坚持政府推动、市场导向、企业运作的运行体系,积极推进劳务协作机制,开拓了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以及日本海外市场,与国内330家家政公司建立了长期稳定友好合作关系。每次培训结业前的三五天,来自山东、北京、天津以及省内的家政服务企业早早就慕名而来,占领了培训班的讲台。

与此同时,我市还确立了立足山西,覆盖京津冀和长三角地区的就业安置总体规划,坚持以政府主导作为吕梁山护工培训就业的有力支撑,先后出台了工作规划、实施办法、行动计划等一系列文件,市级每年投入2500余万元,提供完善的政策、制度、资金保障和激励机制。立足于疫情防控已进入常态化防控实际,我市全力把保就业、促就业、稳就业作为吕梁山护工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组织专门力量,组建工作专班,积极赴上海、浙江等地,与当地知名家政公司对接联系,并拟在有条件的地方建立吕梁山护工服务部、服务站,为吕梁山护工开辟了新的就业渠道。 完善的政策机制是稳就业促发展的重要保障。“党委、政府心里一直想着我们吕梁山护工,出台了这么好的政策,咱出门干活也更踏实了。”36岁的秦志霞是临县安家庄村人,家里有四个孩子需要养活。

为了生计,2017年8月,秦志霞参加了吕梁山护工培训,来到北京当了一名月嫂。秦志霞说,“平时每次从北京回趟家,来回车票得花费400多元,现在政府出台了车票补贴政策,每年就能多回一次家了。”

去年以来,为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吕梁山护工创业就业工作,市委、市政府进一步完善补贴政策、激励政策、跟踪服务政策,探索员工制管理,同时充分发挥吕梁山护工创业就业孵化基地职能,及时出台了促进吕梁山护工就业奖补办法、吕梁山护工外出就业车船费补贴政策,并通过“政府买单”的办法,为外出就业吕梁山护工购买家政服务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有效解决了外出就业护工的后顾之忧,实现要我培训为我要培训,促进培训就业健康良性发展。 为擦亮金字招牌,“吕梁山护工”劳务品牌的技能特点也与时俱进。《吕梁山护工培训就业工作五年规划(2021—2025)》提到:“十四五”期间,引进一批国内有影响力的家政服务企业,培育一批产教融合的家政龙头企业,扶持一批以培训、实践、就业为核心的一条龙示范基地,建好用好吕梁山护工实训基地和就业基地。努力用五年时间,完成6万名吕梁山护工初级培训,1万名吕梁山护工技能提升培训,200名境外就业培训;实现省外就业2万人,本地就业3万人,国外就业100人。

力争到“十四五”末,年劳务收入达到25亿元以上。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实践证明,经过七年多的拼搏奋斗,“吕梁山护工”这一品牌之路走得蹄疾步稳、走得深得民心,一头托起成千上万贫困家庭的致富梦想,一头连着乡村振兴的美好希望。记者 罗丽

吕梁日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