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竹制品手工(上一世纪的篾匠基本消失)

#保护农业文化遗产#2021年,商洛市老家最后一个有名的篾匠已经去世,他的儿子在料理后事以后将老父亲自己亲手所做的每一种竹制品进行了修复,并且全部涂上一层桐油,放在二楼一个专门的房子里作为纪念。

这个人是我的小姑父,从十几岁开始,就跟着长辈开始学着做竹制品加工,长大以后每年都在不间断地编织各种竹制品,日子过得也算富裕。

上一世纪,农村的集市是非常红火的,最为热闹的场景就是腊月里每个人背着一个背篓或者挎篮,这些农具里面装载着农产品和年货,本来狭窄的集市被挤得水泄不通。

每年的过年、小麦收割以后和红白喜事,送礼的人群都是利用背篓、挎篮、竹篮装着礼品,这些礼品包括各种各样的蒸馍、挂面、粮食、包谷烧、豆腐、凉粉等,乡里乡亲之间、亲戚朋友之间的走动是很频繁的,这些走动都会利用竹制品,返回的时候还会有回礼其中包括一双袜子、一双鞋垫、三尺红布、一个蒸馍等,有来有往之间,他们的亲情尽在竹制品之间表现得淋漓尽致。

传统竹制品手工(上一世纪的篾匠基本消失)(1)

最常见的竹制品主要包括背篓、挎篮、簸箕、筛子、竹篮、箩筐、竹笼、针线笼、扫帚、竹席等。下面逐一进行简单的介绍:

1.背篓。我见过很多不同类型的背篓,有上下一般大的,有下面很小,上面很大的,可能是不同地区的篾匠的手艺有所差别,也可能是不同地区使用的习惯和劳作方式不同引起的变化。

商洛市的背笼都很大,清一色的上半部分很宽大,扁形,最大宽度在80~90厘米。下部分正方形,长宽大约30厘米。(下面的图一就是商洛市的背篓)

总的来说,背篓就是用来采收玉米、水稻、红薯、马铃薯的工具,可以一次性装载最多200斤的东西。当然,商洛市的人去河南山上背矿,这些背笼可以一次性装下400斤的金矿石。

传统竹制品手工(上一世纪的篾匠基本消失)(2)

传统竹制品手工(上一世纪的篾匠基本消失)(3)

传统竹制品手工(上一世纪的篾匠基本消失)(4)

2.挎篮。挎篮,顾名思义就是单肩挎着使用的农具,与背笼最大的区别就是:背笼挂在肩上的是竹制品,是完全双肩背着的东西。而挎篮是利用布条、龙须草、苎麻等制作的绳索,连接在人体与容器上之间。在商洛市,主要用作在绿豆地摘绿豆、找猪草等,可以一边采摘,一边扔进容器里,操作方便,也适用于妇女和青少年使用,也可以背负不太重的行李。

传统竹制品手工(上一世纪的篾匠基本消失)(5)

3.竹篮。竹篮是比挎篮小的一种农具,一般用作装种子、化肥,采集蔬菜、水果等农产品,也可以用于送礼等,是常见的家庭农具。竹篮与挎篮的区别在于竹篮是用竹篾替代了绳索,竹篮更轻巧,也更好看,用途更广。有的家庭也利用竹篮绣花、做针线和储存粮食。

传统竹制品手工(上一世纪的篾匠基本消失)(6)

4.箩筐。箩筐一般是指用扁担挑的竹制品,有粗糙的箩筐,也有精致的箩筐,只不过用途不同罢了。

传统竹制品手工(上一世纪的篾匠基本消失)(7)

传统竹制品手工(上一世纪的篾匠基本消失)(8)

5.鱼篓。是专门打鱼的农具。一般挂在后背部位,抓住鱼以后放进去即可,或者利用其浑水摸鱼。

传统竹制品手工(上一世纪的篾匠基本消失)(9)

6.竹笼。商洛市有各种各样的笼子,其中以竹条编织和藤条编织为主,主要用于担土、砂浆等较重的物品,也可以运输农家肥和打捞水草等。

传统竹制品手工(上一世纪的篾匠基本消失)(10)

7.簸箕。簸箕用用来分离农作物杂质的一种农具,利用了不同物质的比重大小不同,在一颠一簸之间,将嚼轻的麦糠、米糠和灰尘等扬出去,再通过慢慢的倒出粮食,将土粒、石子和杂草种子分离出来。

传统竹制品手工(上一世纪的篾匠基本消失)(11)

8.筛子。筛子是利用不同大小的筛眼分离出大小不等的物质,从底下漏出杂质,在表面去掉颖壳,达到安全食用或者挑捡纯正种子的目的,是每个家庭必备的农具。

传统竹制品手工(上一世纪的篾匠基本消失)(12)

9.竹笊篱。可能很多人都没有见过竹笊篱,更习惯于现在的金属制品,这种农具在很多家庭已经消失了很多年。

传统竹制品手工(上一世纪的篾匠基本消失)(13)

10.蒸笼。蒸笼是专门用来蒸米饭、蒸馍的农具,在北方地区很多地方还有,但是因为没有篾匠而逐步才用了工业品进行替代,很难再次看到竹制品了。

传统竹制品手工(上一世纪的篾匠基本消失)(14)

另外,竹制品分类很多,已经应用于各个场景,其中包括针线笼、竹席等。不过,随着工业品的替代和农村人习惯的改变,很多竹制品已经逐渐退出人们的视野,如果不加以保护,这些农业文化将会埋没在历史的长河中。

你们那里还有什么竹制品呢?还有篾匠吗?他们的生活状况又如何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