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擒故纵冷淡一般多久(欲擒故纵)

《道德经》第三十六章曰: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举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道家始祖的这一段论述始终是中华文化重要特色。就像是郑庄公要除掉自己的亲弟弟,就对他的恶行不加约束。刘备怕诸葛亮有朝一日会造反,所以索性献给他这个权力一样。

欲擒故纵冷淡一般多久(欲擒故纵)(1)

解说欲擒故纵看似主动,也并非毫无风险。风险有二,一是对方重整旗鼓,反戈一击;一是尾随不利,放虎归山。两者皆后患无穷。因此欲擒故纵的实施也要满足一些条件。首先是要在敌人遭到比较大打击的背景下加以放纵,确保敌人不会反噬。其次是要把握好歼灭的火候,不能给敌人过多的喘息时间,一旦敌人松懈下来,立即加以歼灭。

欲擒故纵冷淡一般多久(欲擒故纵)(2)

故事建兴三年,蛮王孟获大起蛮兵十万犯境侵掠。孟获的反叛,极大地冲击了诸葛亮立足西蜀、经略中原的计划。孟获在西蜀的后方,诸葛亮想要安心北伐,后院自然不能起火。但是边疆的蛮族向来不好征服,即便征服,因为天高路远,一旦反叛则之前的军事成果立即化为乌有。所以诸葛亮在出征之前,马谡就向他建议:“南蛮倚仗地远山险,不服从管理很久了,所以尽管丞相大军到那里一定会马到成功,但班师之后一旦我们北伐曹丕,蛮兵得知我们内部空虚,一定还会出尔反尔,密谋造反。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希望丞相攻下蛮族的心。”诸葛亮非常同意他的看法。

欲擒故纵冷淡一般多久(欲擒故纵)(3)

果然,诸葛亮的谋略水平远非蛮夷可比,在兵力上也占据优势,所以蜀军主力一到达泸水,就用诱敌之计轻易将孟获捉拿。诸葛亮却释放了孟获,但是孟获本人并不领情,还放言说:“山僻路狭,误遭汝手,如何肯服!”孟获获释回到营寨,对诸葛亮的谋略也暗自心惊,于是打算采取拖延战术。他把泸水之上所有的船只都拖到南岸,想把蜀军限制在泸水以北,等蜀军水土不服自行撤走。不料诸葛亮通晓天文地理,知道泸水下游水浅流慢,于是派三千军马从孟获毫无防备的下游偷渡过河,偷袭了孟获的粮仓。孟获迁怒于手下将土,反而被手下趁其睡觉时抓获。此次被擒,孟获又说自己是被人出卖,不算战败,不能服气。诸葛亮见孟获仍不心服,再次将其释放。其后诸葛亮又多次识破孟获的计策,第三次被擒孟获已经“低头无语”,最后诸葛亮火烧藤甲兵,第七次生擒孟获。孟获垂泪说道:“七擒七纵,自古未尝有也。吾虽化外之人,颇知礼义,直如此无羞耻乎?……丞相天威,南人不复反矣!”表示自此之后不再造反。经过此次南征,以孟获为首的西南蛮夷从此忠于蜀国,诸葛亮得以安心进行北伐,由此拉开了他六出岐山的序幕。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