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炼成钢经典(唱出历史的苦难辉煌)

正在湖南卫视播出的《百炼成钢》,和今年播出的任何一部党史剧都不一样。

它的时间跨度更大,建党百年的征程尽在其中。它的抒情意味更浓,剧情进展的同时,总有歌声萦绕耳边。它给革命烈士和战斗英雄的笔墨更多,悲伤和壮烈往往粘稠到化不开。它在写实和写意之间的跳跃更加灵活,抚今追昔的观照绵延不绝。

音乐之妙

《百炼成钢》八个版块,每个版块的命名就有浓烈的音乐元素。以目前已经播完的前五版块来说,《国际歌》版块中,中共早期的领袖和英烈们,几乎每次出场都伴随着《国际歌》的旋律。《万里长征》版块中,毛泽东的《七律·长征》里的八句诗,就是剧情进展的地标。

百炼成钢经典(唱出历史的苦难辉煌)(1)

《黄河在咆哮》版块讲抗日战争,《黄河大合唱》声声唱响。《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版块讲解放战争,这首歌贯穿了首尾。《最可爱的人》讲抗美援朝,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歌一直昂扬相伴。

歌曲是时代心声,也是集体情绪。每一个版块对应一个历史时期,每一个时期都千头万绪,人潮汹涌,如何为时代精确留影,是个大难题。有了音乐,就有了灵魂。有了音乐,就有了溪流汇聚江海的有序感,有了碎片拼接图画的整体性。

更加大胆的是,每一版块结束后有一段“歌舞片”。歌是版块主打歌,舞是扮演了剧中人的演员忘情舞蹈。有的人穿着戏装复活,有的人穿着时装出镜。有时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有时在流光溢彩的舞台上。

百炼成钢经典(唱出历史的苦难辉煌)(2)

这一打破常规的跳进跳出,进一步强化了版块的主旨。音乐的作用,奇妙。

星落如雨

所谓“百炼成钢”是什么?是暗夜寻路,是思想启蒙,是工运农运,是武装斗争,是驱除鞑虏,是解放全国,是和平建设,是改革开放...这部剧的前五个版块,为“百炼”找到了一个直观而牵动人心的主题:牺牲。

第一版块中,李大钊和瞿秋白牺牲了,杨开慧和陈氏兄弟也牺牲了。还有东征、北伐、三大起义、五次“反围剿”中倒下的战士,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中被屠杀的共产党员。当时的共产党还不成熟,在经受了血与火的洗礼后,逐渐走上正确的道路。

百炼成钢经典(唱出历史的苦难辉煌)(3)

第二版块中,红军少共国际师里的小战士们接连牺牲在长征途中。第三版块中,赵一曼、左权、彭雪枫烈士先后牺牲,狼牙山五壮士跳下悬崖,八女投江拒不投降。第四版块中,土改工作队的女演员死于土匪枪下,告别妻子上战场的丁来喜死在解放上海的战斗中。

第五版块,牺牲成为常态,眼泪已来不及擦拭。烟台峰和松骨峰上的英雄集体,杨根思和黄继光这样的孤胆英雄,毛岸英和罗盛教这样的国际主义战士,以及魏巍笔下那么多长眠朝鲜半岛的最可爱的人。

人最可宝贵的是生命。但没有生命的付出就没有民族解放和和平降临。星落如雨,是百炼成钢的必由之路,是幸福生活的前史、基石。

大小之变

这部剧用了明显的宏观、微观两分法,大格局和细微处同时并举。

建党是重要的历史事件,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是重要的革命节点。陈延年和陈乔年因为翻译《国际歌》而小有龃龉,蒋介石在东征途中,就开始收集共产党员的名单,这些小细节透出历史的丰富意味。

毛泽东的《论持久战》廓清了关于抗战前景的迷雾,蒋介石和宋美龄之间“谁不动打谁”的谈话充满了诡诈。这是大人物叙事。他们的言行决定着时局和战局。

少共国际师的小战士杜春风在大渡河畔的急行军中,因为尿血而担心自己生命不保,随之得到战友的宽慰。这是小人物叙事。他们承受着革命历程中微观而沉重的代价。

左权将军在指挥八路军总部突围的战斗中牺牲。彭雪枫将军在新四军的一场胜仗中被流弹击中身亡。他们是军事家,优秀指挥员,他们没能等到革命胜利的一刻。

红军战士云贵川在攻占腊子口天险时,飞跃而下炸碉堡,牺牲。志愿军战士宋阿毛在冻死之前,写下不屈的日记。他们是普通一兵,他们浩气长存。

百炼成钢经典(唱出历史的苦难辉煌)(4)

历史选择了共产党,人民选择了共产党。这种大处挥洒,小处细描的手法,绘就了完整的革命图卷,让伟人和普通人一起彪炳史册。

写实写意

这部剧用了写实和写意并行的手法。写实主要体现在宏观叙事中,那些震惊中外的事件得到了还原。写意主要体现在微观视角中,艺术家用象征、比赋、冥想等手段来追寻历史真意。

具体说来,第一、三、四版块以写实为主,第二、五版块有更多浪漫主义的意趣。

《国际歌》版块回溯了从建党到长征前的革命史。开篇就是毛泽东和蔡和森纵论天下,提出“中国的问题,中国人自己解决”。随之,南陈北李相约建党,历史翻开新的一页。

一个新生的政党,前进方向难免左右摇摆。经历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和轰轰烈烈的大革命,也经历了右倾机会主义和左倾盲动主义,党和红军走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

这一版块的镜头基本紧随中共高层,几乎每一处剧情都于史有据,有本可依。散碎的片段经《国际歌》连缀,形成早期党史的大模样。

然而到《万里长征》这一章,画风突然就变了。上来就是《少共国际师画报》主编马胜单兵作战的长镜头,镜头一下沉入士兵的战壕中。经过战斗,他疲惫地倒在了地上,仍紧紧抱住怀里的通讯包。

百炼成钢经典(唱出历史的苦难辉煌)(5)

故事由此开始。整个单元都是马胜的视角,他跟随部队经历了湘江血战、遵义会议、四渡赤水、突破金沙江、抢占大渡河、爬雪山、过草地,最后在腊子口战斗中牺牲。这是长征路上的最后一战。

士兵眼里的世界与高层是不一样的,长征中更多的微观困难和个体勇气被抓取、体现。而一个画报主编眼里的世界,就更添了几分艺术气息和文化色彩。而一个为信仰流尽最后一滴血的少年,让人更能体会战争的残酷和胜利成果的来之不易。

百炼成钢经典(唱出历史的苦难辉煌)(6)

毛泽东和周恩来仍间或出现,他们更像导师和评论员。在遵义会议的会场外,毛泽东抒发说:“纲领是先生起草的,决议也是先生起草的,而损失是我们自己的。人总是要长大的!”由此宣示中共甩开了一切外在干扰和拐棍,开始了自行决定命运的跋涉。

这一版块,有炭笔画、水兵舞、油印机、红围巾,有青涩但坚毅的面孔,有雄壮的少共国际师军歌,有比警卫员还小一岁的19岁的师政委,有奄奄一息之际仍有人生未了清单的前赴后继的士兵...

这一版块是全剧的变奏,故事里带有虚构的成分。但历史精神不含糊,信仰可以如此懵懂而朴素,战士可以如此青春而不朽。

第三、四版块又还归了写实的主基调。抗日战争完成了艰难的反转,中国胜利了。解放战争也完成了艰难的反转,共产党胜利了。蒋氏父子退据台湾岛,永远离别了故土。

《最可爱的人》这一版块基本上是下沉视角。如果说马胜是综合了诸多红军战士事迹而成的艺术形象,那魏巍可是写出过影响了几代人文学作品的大作家。

战士们在前方英勇作战,魏巍循着他们的足迹走上战场。他目睹了松骨峰战斗战后的惨烈场景,也听到了许多刚刚上演的英雄传奇。

百炼成钢经典(唱出历史的苦难辉煌)(7)

“在朝鲜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事情感动着: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它使我想把一切东西都告诉给我祖国的朋友们...”这样的文章不是作者的酝酿构思,而纯粹出自天授——英勇的志愿军战士们用血肉书写,书记员魏巍忠实记录。

百炼成钢经典(唱出历史的苦难辉煌)(8)

当文字的描写和影像的描摹以一种互文的方式结合在一起,我们就与魏巍实现了同频共振。当写实的再现和写意的情思接踵而至时,我们同样神游于三千里江山,感同身受。

立国之战后就要进入和平建设时期了。共和国的来路同样艰辛曲折。我还真有些迫不及待想看到后三个版块对70年历史的记录,是如何破题的。

台前幕后

《百炼成钢》由湖南省委宣传部和湖南广播影视集团总出品,金色光芒、芒果影视摄制出品,是电视湘军献给党的百年华诞的一份厚礼。

这部剧的署名编剧有四位。编剧王成刚,是总揽全剧的人。初稿编剧郝岩,提供了最初的底本。版块编剧李修文和胡坚,承担了部分单元的写作。

全剧八个版块40多集,需要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剧本。从初稿到定稿,可以想见工作的艰辛。而版块编剧的设定,凸显了分段操作、分工完成的创作模式。

百炼成钢经典(唱出历史的苦难辉煌)(9)

这部剧2020年12月31日开机,2021年4月9日杀青。时间紧、任务重,本该像《功勋》一样下设8个摄制组,同时开工。然而导演组实际只有三个人:导演是经验丰富的毛卫宁,联合导演是他的两个弟子张彤和王逸伟。

幸好毛卫宁熟悉过去一百年间每个历史时期,因为每个阶段他都有过作品。这么大的时间跨度和地理跨度,正常的筹备、拍摄和后期制作时间至少需要两年。他们实际上只有不到一年时间。

他们以横店为家,完成了大量的置景工作和夜以继日的拍摄,并且在两个月时间内完成后制和送审工作,赶在6月13日开播前交片。

百炼成钢经典(唱出历史的苦难辉煌)(10)

这部剧集合了诸多优秀演员:王雷、夏德俊、陈晓、汪涵、佟丽娅、张新成、李佳航、蔡程昱、郭晓东、彭小苒、赵樱子、李小萌、李晟、梁田、佟梦实、何晟铭、王劲松、林永健、李乃文、李强、王天辰、戴向宇、郑伟、赵志伟、何炅、范世錡、刘烨、董力、刘凯、黄烁文、马梓铭等撑起了不同版块。

《百炼成钢》肯定不是尽善尽美的作品,有些地方留下了赶工的痕迹。但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完成了与众不同的创意,并且能有比较工整的拍摄和制作水准,已经创造了小小的奇迹。

目前,剧情进行到了3/4,且继续追剧。终极论定留待收官之日。

【文/李星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