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颇和蔺相如的重要资料(廉颇和蔺相如协力保卫赵国)

自古以来,文臣不惜才,武将不邀功,文武和睦、政治清明的朝局一直为历代君王所期望,可是,文臣和武将宛如一对天生的冤家,往往多有不和,相争相斗。

廉颇和蔺相如的重要资料(廉颇和蔺相如协力保卫赵国)(1)

自古文武多相争

武将以命护国,挥斥方遒,喝令千军万马,文臣治国理政,出谋划策,运筹帷幄之中。

文武各有千秋,却又相轻不容,双方都想获得君主的赏识,从而使朝局达到重文轻武或重武轻文的局面。

华督与孔父嘉,白起与范雎,诸葛亮与关羽,历史无数次地诠释了“将相和则国强,文武争则国乱”的道理,而要论起文武和睦的千秋典范就不得不提到廉颇与蔺相如这一对“莫逆之交”了。

司马迁在《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对二人评价甚高,他称蔺相如是一个为国争光,舍生取义的君子,而廉颇骁勇善战,忠心耿耿,被誉为战国时期的四大名将之一。

可就是这样的两位护国柱石,其结局却不免令人唏嘘。

廉颇和蔺相如的重要资料(廉颇和蔺相如协力保卫赵国)(2)

“士”阶层的成功突围者

《史记》中关于蔺相如出身的记载只有寥寥几笔:“蔺相如者,赵人也,为宦官令缪贤舍人”,从这只言片语中,我们不难窥见蔺相如出身之低微,廉颇也曾讥讽过蔺相如说:“相如素贱人”。

可是仅为士子出身的蔺相如,日后却成为了最受赵王信任与宠幸的执政大臣,实现了阶级地位的跃升,这样的升职奇迹要从他对三次机遇的把握开始说起。

蔺相如最早是宦官令缪贤的门客,缪贤是当时的宦官头目且深受赵王的宠幸,蔺相如愿意抛下对宦者的成见而投身于他,足可见其深思熟虑,仅此一步便使自己更加靠近了权力的中心。

后来,缪贤因获罪赵王意欲出逃燕国,在众人慌不择路之时,蔺相如冷静地分析了情势,并且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缪贤与燕王建立在政治基础上的脆弱关系,断言了缪贤逃往燕国后被遣返的命运。

之后他又进献了“肉袒伏斧质请罪”的良策,在蔺相如的谋划下,赵王念及主仆情分赦免了缪贤,蔺相如的临危不乱和机智过人给缪贤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为他带来了第二次机遇。

廉颇和蔺相如的重要资料(廉颇和蔺相如协力保卫赵国)(3)

蔺相如的第二次机遇就是著名的“完璧归赵”,在缪贤的举荐下,蔺相如被派遣出使秦国,临行之前,他向赵王许下了“城和璧必保其一”的艰巨承诺。

面对素有虎狼之称的秦国君臣,蔺相如不卑不亢、巧用计谋,甚至舍身护璧,以无畏的气魄震慑了秦国朝野。

最终,他将和氏璧完整无缺地带回了赵国,此次事件使得蔺相如初获赵王赏识,官封上大夫。

“完璧归赵”事件后不久,蔺相如又迎来了他仕途生涯的第三次机遇——“渑池之会”。

秦赵两国欲在渑池会谈,签订修好条约,因害怕秦国假借会盟的名义发难,赵国君臣出发前甚至做好了另立新君的准备。

会谈酒过三巡,秦王露出了他仗势欺人的本性,命赵王鼓瑟并差史官记录下来,面对这样赤裸裸的羞辱,赵王却是敢怒而不敢言。

廉颇和蔺相如的重要资料(廉颇和蔺相如协力保卫赵国)(4)

此时,蔺相如再一次挺身而出,以命相挟逼迫秦王击缶,亦差史官记录,如此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秦国在会晤中未占到一丝便宜。

渑池之会中蔺相如的表现令赵王大悦,回国之后他立刻拜蔺相如为上卿,位列廉颇之右。

蔺相如成功地抓住了三次机遇,实现了从地位低微的士子到位极人臣的华丽转变。

负荆请罪成就千古佳话

蔺相如的一升再升自然引起了许多人的眼红,其中最为不忿的便是赵国的大将廉颇,廉颇少入军旅,屡立战功,为赵国的安定立下了汗马功劳。

在他看来,蔺相如一介舍人,竟只凭口舌之快而位居自己之上,自是不服不忿,于是,心直口快地廉颇咄咄逼人,数次在旁人面前贬低蔺相如,并扬言:“我见相如,必辱之”。

廉颇和蔺相如的重要资料(廉颇和蔺相如协力保卫赵国)(5)

听闻此言的蔺相如表现出了容人之量,每遇廉颇的车驾皆是避让,“不肯与会”,一来二去,手下不免为其叫屈起来,蔺相如这时才直言道:“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这番对廉颇的隔空喊话很快便传到了廉将军的耳朵里,同样爱国的廉颇顿时醍醐灌顶、羞愧不已,于是身负荆条到蔺相如门前请罪,二人冰释前嫌,成为了莫逆之交,“将相和”的千古佳话也流传至今。

此后数年,蔺相如与廉颇共同为赵国的发展殚精竭虑,使得赵惠文王执政期间成为了赵国继赵武灵王之后最为鼎盛的时期。

然而,在公元前266年,随着赵惠文王的离世,这两位赵国的肱股之臣也步入了令人唏嘘的结局。

护国柱石的唏嘘结局

赵惠文王去世后,其子赵孝成王即位,他远没有父亲那样的识人眼光、政治谋略以及对臣子的信任。

廉颇和蔺相如的重要资料(廉颇和蔺相如协力保卫赵国)(6)

公元前260年,秦赵爆发长平之战,彼时的廉颇已经破燕拜相,威名远扬,得号信平君。

秦军深知如若廉颇继续领兵将会是一场硬仗,于是便精心策划了一出反间计,利用赵王急于求成的心理,诱使其换将赵括。

精于纸上谈兵却无丝毫实战经验的赵括自然难敌名将白起,长平一战,赵国最终损失军队45万,赵括也被秦军乱箭射死,赵国自此元气大伤,再无复兴可能。

其实,早在赵王执意换将之时,蔺相如就曾极力反对、苦苦相劝:“王以名使括若胶柱而鼓瑟耳。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何变也”,蔺相如对赵括的认识不可谓不毒辣,然而赵王终是没有采信。

此时的蔺相如已经身患重病,听闻赵军兵败的消息,这位名相更是急火攻心,不久后便在对国家的担忧中郁郁而终了,比起蔺相如,廉颇的结局则更令人唏嘘不已。

公元前245年,赵悼襄王刚即位不久,便趁廉颇率兵攻魏之时免去了他的职务,并派乐乘取而代之,廉颇愤怒之下攻击了乐乘,并逃奔魏国。

廉颇和蔺相如的重要资料(廉颇和蔺相如协力保卫赵国)(7)

在大梁定居多日的廉颇依然不得魏王任用,恰在此时,赵军在与秦军的对战中屡屡受挫,赵悼襄王便想重新起用廉颇,他派遣使者试探廉颇的口风及身体状况。

廉颇听闻使者来意,当即吃下一斗米、十斤肉,又披甲上马,以示自己身体康健仍可领兵。

然而这位使者早已被政敌郭开收买,回去后便禀报赵王称廉颇虽饭量不减却时常腹泻,赵王听闻也就打消了起用廉颇的念头。

这位一世忠勇的大将最终也没能等来赵王的任命,在悲愤中客死他乡,只留下了一句“我思用赵人”的悲叹。

廉颇与蔺相如皆是以国为先、忠勇多谋的贤臣良将,却双双郁郁而终,这与统治者的自负偏信脱不开干系,随着二人的离世,赵国的往昔辉煌也如过眼云烟般消散无踪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