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过节风俗(春节习俗过年啦)

又到了年关,家家户户忙过年。对于中国人来说,春节就像每年吃一次的美味,虽然每次都一样,但是如果哪一次吃的少了,没吃上,这一年都会不舒坦,然而作为吃这道美味方式方法,也就是春节的习俗,每个地方都不太一样,今天我们来说说春节习俗那些事儿。


春节过节风俗(春节习俗过年啦)(1)

图片来源:网络


传统意义上的过“年”,基本从腊月二十三开始,延续到正月十五结束。


腊月二十三,也俗称为“小年”,是“灶王爷上天”之日。这个节日在我国民间影响很大,也是流传很广的传统习俗。从清朝中后期开始,帝王家就于腊月二十三举行祭天大典,为了“节省开支”,顺便把灶王爷也给拜了,因此北方地区百姓随之效仿,提前一天在腊月二十三过小年。

腊月二十四,扫尘日。所谓“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家家户户清扫蛛网、扬尘、清洗。虽说“二十四,扫尘日”,实际上从祭灶前后到年终,均为扫尘时间。

腊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传说灶王爷上天汇报后,玉帝会下界查访,看各家各户是否如灶王爷所说的那样,于是各家各户就吃豆腐渣以表示清苦。瞒过玉皇的惩罚。

腊月二十六,杀猪割年肉。这一天主要筹备过年的肉食。所谓杀猪,当然是杀自己家养的猪;所谓割肉,是指没养猪的贫困人家到集市上去买过年吃的肉。从这一天起要开始置办年货了。在各地乡村,这一天是大集市日,集市周边各村的百姓纷纷前往赶集买年货,烟、酒、鱼、肉、鞭炮和走亲戚用的礼品一样也不能少,年味已渐浓了起来。

腊月二十七,宰年鸡、赶大集,春节所需物品都开始置办。这一天,家家户户要宰杀自家的家禽,还要赶集、采购。腊月二十七赶集主要是购买年货,如鞭炮、春联(为了省钱,好多都是都文化的人手写的)、香烛、烧纸、牛羊肉、赠送小孩子的各种礼品、女孩子的各种头花饰物等。


春节过节风俗(春节习俗过年啦)(2)

图片来源:网络

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花。古人以桃木为辟邪之木,后来被红纸所代替。中国民谣有“腊月二十八,把面发”、“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花”。到了农历的腊月二十八,无论是发面还是做馍,各家各户都要开始准备面食过年。

腊月二十九,上坟请祖上大供。中国农历有大小月之分,所谓大月是三十日,小月只有二十九日。所以遇到腊月为小月,二十九这一天就是这一年的最后一天,腊月二十九就是除夕了。即使不是小月,次日就是除夕,所以过年的各种准备活动都要在这天进行完。在整个年节中,二十九这天可以说是最忙碌的一天,除了筹备年节中的各种衣食祭品,还有一项极其重要的活动“上坟请祖”。所以年谣称“腊月二十九,上坟请祖上大供”。

大年三十,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腊月三十又称除夕,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晚上,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这一天主要的传统民俗活动有贴门神,贴春联,放爆竹,给压岁钱,吃年夜饭,送财神等。"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部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是农历全年最后的一个晚上。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部新,消灾祈福为中心。过去没有电灯、电话、电视这些现代化的东西,只能点着煤油灯,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聊天吃着葵花籽、花生、麻叶等零食,等着新年的到来。


春节过节风俗(春节习俗过年啦)(3)

图片来源:网络

大年初一,金鸡报晓。晚辈给长辈拜年,长辈给压岁钱。正月初一是农历一年之元,一月之元,一日之元,所以称为“三元”;因为这一天还是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所以又称“三朝”;又因为它是第一个朔日,所以又称“元朔”。正月初一还有上日、正朝、三朔、三始等别称,意即正月初一是年、月、日三者的开始。

大年初二,金吠报春。亲眷人家去拜年,东家留吃饭、西家排酒筵。最重要的是嫁出去的女儿要回娘家,女婿上门要带四样礼。一年中也是女婿孝敬岳父岳母的最重要的日子。

大年初三,肥猪拱门,搓搓麻将,沾沾小牌;大年初四,三羊开泰。灶王爷要查户口,恭迎灶神回民间;大年初五,艮牛耕春。五路接财神,东西南北中,财富五路通,初五也是一个堪比初一的日子,这一天家家早上放鞭炮,晚上放烟花。

大年初六,马到成功。沥酒拜街中,万户千门看,无人不送穷。大年初七,人寿年丰。摊煎饼吃七宝羹,安顿身心,休养生息。大年初八,放生祈福。众星下界之日,家家户户放河灯。大年初九,玉皇天诞。天皇是主宰宇宙最高的神,人们都会举行祭典庆贺;大年初十,祭石感恩。有天还有地,人畜房米麦百谷都生地。

正月十一,祭奉紫姑。古代女性把她奉为弱女子的保护神;正月十二,搭建灯棚。元宵节将近,做元宵赏灯的准备工作;正月十三:灶下点灯。预放元宵,自十三日起,巷陌桥道,都编竹张灯;正月十四,临水娘娘诞辰,又称“顺天圣母”,这位圣母是拯救难产妇女的神仙,需要好好祭拜。


春节过节风俗(春节习俗过年啦)(4)

图片来源:网络

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春节年俗中最后一个重要节令。[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中国古俗中,上元节(天官节)﹑中元节(地官节、盂兰盆节)﹑下元节(水官节)合称三元。元宵节习俗自古以来就以热烈喜庆的观灯习俗为主。传统习俗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拉兔子灯等。有些地方在这一天还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


全国各地春节习俗


前面这些春节的习俗都是在全国各地都“适用”的春节习俗,接下来小编就和大家说说全国各地不同的习俗。


春节过节风俗(春节习俗过年啦)(5)


北京


当然作为祖国的大心脏北京,论春节习俗当然是最先要和亲们说说了。


北京春节期间,另一番盛况就是庙会和民间组织的各种花会。旧时的北京城内及郊区,共有七百余座庙宇,春节期间,大小庙宇均向香客、游人开放。在庙内及门前设有集市,称做庙会,北京庙会以白云观、大钟寺、东岳庙等处最为著名。郊区的花会在春节期间最为活跃,几乎村村都有,花会表演的项目繁多,有高跷、旱船、太平鼓、地秧歌、幡会、狮子、小车、竹马等。有些村子还要搭上大棚,悬灯结彩,表演各种节目。


春节过节风俗(春节习俗过年啦)(6)


浙江省

  

乌程县元旦以长竿束草于上,点火燃烧,并敲锣打鼓,称为“庆田蚕”。又点天灯于竿上,直至三月三日止。宁波元旦祭祖后要吃豆粥,晚上要关门前,再点一次“关门炮”。绍兴新年以“茶碗茶”待客,里面还要加上橄榄和金桔,同时用茶叶蛋待客(真土豪,茶叶蛋都吃得起),称为“捧元宝”。

春节过节风俗(春节习俗过年啦)(7)


山西省


山西现在拜天祭祖的规矩不多见了,但年三十儿的晚饭上不能说话的规矩被保留了下来。春节的第一顿饭都是吃饺子。煮饺子时,要鸣放鞭炮。为驱邪恶、求吉利,有的地区烧火煮饺子要用芝麻秸,意味着新的一年像芝麻开花节节高,日子越过越好。饺子要煮得多,必须有余,意在有余头。就餐时,除每人一碗外,还要多盛一两碗,意在希望人丁兴旺。

春节过节风俗(春节习俗过年啦)(8)


福建省


厦门人春节出门前,都得当空拜祷玉皇大帝,称为“祭神”。清晨祭神用鲜花素果,中午祭神则用牲醴,及一碗春饭。春饭就是在白饭上插上红纸做的春花。闽音“春”与“剩”谐音,春饭是取其“年年有余”的好口彩。漳州初四称为“接尪”,除了进庙烧香外,还要预备一个糖果糕饼盒,叫做“荐盒”,供在厅上迎神下降。

春节过节风俗(春节习俗过年啦)(9)


辽宁省

  

很多辽宁人在大年三十要点长寿灯,彻夜通明。大年三十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家家都要挂红灯笼,大年三十晚上要点亮灯笼,而且要点一宿,不能关灯,意味着益寿延年。嫁出去的闺女不可以在娘家过年的,否则这一年会对娘家兄弟不利。所谓年三十晚上“不许看娘家灯”说的其实也就是这个意思。当然,这种带有封建迷信色彩的风俗目前已经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变迁而慢慢被人遗忘了。

春节过节风俗(春节习俗过年啦)(10)


广东省


海丰一带,小辈向长辈贺年时,长辈会以红包或柑橘赏给晚辈。潮州春节节食有菜粿、腐圆、酵包、管煎、五果汤。初四夜里,家家要点一盏灯,准备一缸水,叫做“等神水”。东莞正月初一祭神,要供上糖上煮芋头,叫做“富贵有缘”。


江苏省


江宁县元旦贵家于房门口贴画雄鸡。吴县多于元旦至通元寺礼拜观音大士。苏州人元旦一早开门要于三爆竹,叫做“高升三级”。清晨出门,要遵循黄历上所指定的方向,叫做“喜神方”,并到城隍、土地等庙去烧香,必历经十庙乃止,称为“烧十庙香”。自元旦至元宵,火炉中烧巨煤墼,称为“欢喜团”。

春节过节风俗(春节习俗过年啦)(11)


黑龙江省


过年吃饺子是北方人的习俗。大年三十晚上辞旧迎新,一定要吃饺子,但黑龙江人还要在饺子中包上几个带有硬币的(现在常用花生或其他果仁来代替),谁吃到了这样的饺子就预示着在新的一年里会交好运,有吉祥之意。此外,黑龙江在初五这天一定要吃饺子,也称“破五”,就是把饺子咬破,寓意将不吉利的事都破坏,有驱灾避邪之意。

春节过节风俗(春节习俗过年啦)(12)


四川省


成都人过年吃饭不说吃饭,因为“饭”与“犯”同音,为了避讳,则吃汤圆或挂面以祈求合家团圆,福寿绵长。刘阁等地于正月初七“人日”还要“过小年”,除了敬神、祭祖外,也吃团年饭。成都人则于人日游西郊的杜甫草堂。长寿县元旦于门外燃九支蜡烛,称为“九品烛”,以敬天地。

春节过节风俗(春节习俗过年啦)(13)


陕西省


富平县各宗族皆为祖先画像,元日聚集子孙礼拜,祭后更醵金饮宴,称为“节坐”。初二各戚友间则以面食、猪肉相赠,称为“拜节”。高陵县元旦,一等到天亮即悬挂黄纸于竹竿上以祀天,称为“接天神”。又以木炭悬于门首,据说可以去瘟疫。石泉县以黄纸作钱,元旦结彩悬于门,名为“宝盖钱”。临潼县以初五为“送穷节”,家家剪纸人后,拿到门扔掉。当日每人必定饱食,称为“填五穷”。

春节过节风俗(春节习俗过年啦)(14)


吉林省


由于东北天气寒冷,一些水果冻过之后,就另有一番滋味。最常见的是冰梨和冻柿子。据了解,最纯正的是冻秋梨,在吉林有一种梨叫秋梨,这种梨刚摘下来的时候又酸又涩,于是人们就把这种梨采摘下来直接放在树下,盖上一层树叶,经过冰冻之后的秋梨酸甜可口,果汁充足。冻梨在吃之前要放在水里解冻,年夜饭后吃这种梨能解酒、解油腻。


春节过节风俗(春节习俗过年啦)(15)


山东省


宁阳县过年吃馄饨,称为“填仓“,黄县、蓬莱一带,过年早起要照虚耗。由女主人手持红烛,把家中各个角落照一遍,意思是以光明驱逐黑暗,然后将年前以面粉做成的各种窗花放在窗台上。小孩子起床后,要攀着门拴打三个秋千,据说可以长得快。有些地区煮饺子时要用芝麻秸烧火,意味新的一年像芝麻开花一样,节节高升,饭后在锅内要放上馒头,意味有“余头“。胶东的新媳妇第一年要到丈夫的外祖家拜年,称为“札根“。据说到了外祖家,就可以把根札下,不会有离婚和早年丧偶之事。

来源:吕梁政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