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黎的声音(老年听众的良师益友)

马黎的声音(老年听众的良师益友)(1)

马黎在工作中。

2015新年伊始,位于上海市四川北路繁华地段的西湖饭店张灯结彩、笑语欢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鲜早世界》节目主持人、国家“金话筒奖”得主马黎,在百忙中来沪参加作者座谈联谊会。与会者都是沪浙两地不同行业的佼佼者,共同的身份则是马黎老师的忠实粉丝,笔者有幸与会并采访了马黎——这位崇拜已久的良师益友。

在中国民众的日常生活中,有不少老年人已经形成了一个习惯:每天早晨5点多钟,或躺在被窝里,或走在公园里,都要准时打开收音机,锁定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频道,收听由中国播音主持金话筒奖获得者马黎老师主持的《新鲜早世界》节目。聆听着马黎那亲切的声音,伴随着一篇篇反映凡人情感的文章、一首首大众喜爱的歌曲,听众们不知不觉之中被引入一个温馨健康、美好欢愉的境界。广大听友发自内心地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新鲜早世界》是献给老年人的精神大餐,马黎老师的节目是他们每天生活的必修课。

马黎老师是我敬佩的广播节目主持人,我与马老师神交多年,曾给她投过几次稿也被播出过三次。她在采用后总是第一时间给我打电话,预报播出时间,并亲切地聊上几句,但一直未能谋面。这次采访,我进一步读懂了马黎:作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资深节目主持人、播音指导,她1984年2月进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工作,先后播音与主持过《新闻和报纸摘要》、《全国新闻联播》、《阅读与欣赏》、《经济生活》等节目,并参与了1990年北京亚运会及第七届、第八届全国人大会议等重大宣传报道工作。马黎参与采编及主持的节目曾多次荣获中国广播奖,其中《放歌金秋岁月》入围2009年伊朗国际广播节优秀节目奖。2009年,马黎获中国播音主持最高奖——“金话筒奖”。2004年初,当马黎的播音主持生涯走到第20个年头的时候,一个全新的节目摆在了她的面前,这就是为老年人健康生活服务的《新鲜早世界》。时至今天,她在这个话筒前已工作了十年。

马黎的声音(老年听众的良师益友)(2)

人间真情。

初见马黎,感觉她非常质朴,不事修饰,衣着普通,细声慢语,娓娓入心。她为每个与会者签名,应邀与大家合影,仿佛是你多年的老友,而一说话,总能使人感到可亲可信。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百善孝为先”。座谈会上,马黎开章明义:办好老年节目,为老年人提供丰富多彩的精神食粮,是一项重要而伟大的工作。我们每家都有老人,我们自己也会成为老人。目前,进入社会老年化的中国,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是个很大的群体。历尽沧桑的他们,每个人都有着数不清的故事,品尝过了人生酸甜苦辣的滋味,来到生命的暮年时光,他们盼望生活快乐、身体健康。随着年事已高,眼睛老花,看电视看书籍都不方便,便携小巧、随时可听的收音机就成了他们形影不离的好伙伴,《新鲜早世界》这样的老年节目正好满足他们日常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

声由心生。马黎主持的声音如同其人,亲和而有感人魅力。“亲爱的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马黎。”每天清晨5:00,马黎一天的工作开始,这个朴实优美的女中音都从调频96.6兆赫的波段中响起。20多年来,直播间的一切似乎已经成为了她生命中的一部分。戴着宽大的耳机,她的目光会穿过直播间的宽大玻璃窗,落到晨曦中静谧的首都街头。面对话筒,她每天都有不可抑制的期待,都会以心中默念那句座右铭:“用心灵的声音拥抱亲爱的老年听友”。当音乐推起进入直播状态,她的声音瞬间飘荡在充满生机的神州大地上,为广大老年听友带去欢乐和轻松,传递着来自首都北京的温暖。

每天利用工作间隙给老年听众写信、打电话,是播音主持人马黎的不同寻常之处。为了更好地了解老年听众的所思所想、所需所求,根据老年人通讯联系的习惯性与特殊性,她率先建立了这种看似原始的互动模式。要知道,作为播音主持,她的工作已经饱和,而她还要每天处理几百件来稿,亲力亲为地看稿、选稿,再给每个作者回信回电话。这份在旁人看来份外、琐碎的工作,马黎却做得津津有味。不少听众反映,接到马黎老师百忙中写来的认真、娟秀的亲笔信后,高兴之情难以言表,切实感受到马老师的严肃、认真、责任心和对作者的关爱之情。编辑、主持与听众,互相沟通、互相切磋、互相帮助,通过电波建立了一个大家族,而马黎在这个大家族成员当中穿针引线,长年累月乐此不疲。

马黎不想出名,更不会沽名钓誉。然而,在《新鲜早世界》节目话筒前的10年,她并不清贫,她有许多来自听众的意外“收获”。谈及这些的感人往事时,马黎的话语中饱含深情。记得一次在节目中,她不经意间对听众说:“对不起,朋友们,因为感冒,我的声音有些沙哑,请大家多包涵。”结果节目播出的当天,全国各地观众打进来很多关切的电话,还有一位老人风风火火地跑到电台送来了药品。上海温文佩、赵炎成、倪大明,浙江张辉、徐时忠等听友,以十二万分的热情,组建“新鲜早世界”沪浙听友联络会,发动当地老年人为节目提供稿件。听友的关怀与支持情深义重,不可胜数,马黎讲到动情处,哽咽难言、热泪滚落。十年来,这些意外“收获”已成为她人生道路上的强大动力。

零距离接触马黎,感觉她极为敬业、极为亲民,虽身居高位,却礼贤下士,大气谦和。在与听众互动中,虚心采纳听友的建议,调整和改进节目的内容,使节目越办越好。工作之余,八小时之外,她与听众还发生了许多胜似亲人的故事:例如唐山一位八旬听众,接连十年与马黎保持通信联系,先后投稿并播出四十余篇。2013年的一个早晨,老人心脏病突然发作不幸离世。当家属把消息报告后,马黎驱车几百里,在老人出殡的那天,出现在告别现场。中央台著名主持人亲自为这位老听友送行,此举在亲属和广大听友中传为佳话。

马黎的声音(老年听众的良师益友)(3)

本人采访马黎后合影。

在采访结束前,这位播音主持最高奖——“金话筒”得主说到今后打算:站在一个崭新的起点,她与节目组同仁要进一步落实党和国家关于“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养,老有所医”方针,多为老年人的生活幸福、健康长寿做出积极贡献。说到底,马黎要践行自己的座右铭: “用心灵的声音拥抱亲爱的老年听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