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市虞城始祖陵(巡礼商丘上古葛地)

商丘市虞城始祖陵(巡礼商丘上古葛地)(1)

编者按:巡礼商丘系列是为了突显商丘各地市的人文风情,编者文笔有限,需要更多的商丘人参与进来提供素材资料,弘扬家乡文化,提高家乡品牌影响力,增强家乡文化自信。

宁陵县位于商丘市西部,总面积798平方公里,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宁陵县常住人口为562657人。宁陵县是歌舞之源、酒都梨乡、长寿福地,是全国产粮大县、国家扶贫攻坚重点县。先后荣获国家生猪调出大县、全国第四批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全国“一县一业”科技示范县、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国家梨产业技术体系示范县、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示范县、河南省法治创建先进县、河南戏曲之乡、河南省食品安全达标县、中国长寿之乡、河南省万村通客车提质工程示范县等荣誉。

商丘市虞城始祖陵(巡礼商丘上古葛地)(2)

【区划详情】宁陵县下辖城关回族镇、张弓镇、柳河镇、逻岗镇、石桥镇、黄岗镇、华堡镇、刘楼乡、程楼乡、乔楼乡、城郊乡、阳驿乡、孔集乡、赵村乡及1个产业集聚区、1个特色商业区,364个行政村(社区)。

【历史溯源】宁陵远古时代为葛地,夏、商、周时期为葛国(又称葛伯国),春秋时期属宋国称宁邑、沙随国,战国时期属魏国称宁城,秦时谓宁陵城,汉初为宁陵侯国,西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始置宁陵县,设县至今已有2100多年历史。5000多年前,东夷部落首领葛天氏在此创造了“葛天氏之乐”,是中国音乐、舞蹈的发源地,被授予“中国葛天文化之乡”;是战国四公子信陵君封地,是三国曹操起兵之地,是北宋名臣范仲淹安家之地,还是三国名将典韦、宋代经学家程迥、明代哲学家思想家吕坤、山东快书宗师高元钧、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李斯忠的故里。宁陵是葛、葛伯、诸葛、沙、信5个姓氏的发源地。

商丘市虞城始祖陵(巡礼商丘上古葛地)(3)

【矿产优势】宁陵县境域地下矿藏丰富,在距地表1000米至2000米处,有两层煤炭可供开采,还有黄铁、菱铁矿藏,有丰富的浅层地下水资源,年均可采量为1亿立方米以上。

商丘市虞城始祖陵(巡礼商丘上古葛地)(4)

【风景名胜】葛天文化城建设、葛天氏陵、葛天公园、吕坤墓、万亩梨园、东关清真寺、四大湖、梨花小镇。

商丘市虞城始祖陵(巡礼商丘上古葛地)(5)

【历史人物】葛天氏,是中国上古传说中一位贤能的部落首领,在位时人民生活安定,被后人尊为乐神,其部落驻地先后在今河南省宁陵县和长葛市,后世将他的统治视为理想社会。《路史》有这样的记载:葛天氏,葛天者,权天也。爰拟旋穹,作权象,故以葛天为号。其为治也,不言而自信,不化而自行。汤汤乎无能名之,其及乐也,八士捉扴投足、掭尾叩首,角乱之而歌八终。块柎瓦缶,武喿从之,是谓广乐。于是封泰山,兴货币,以制数会,故沈滞通、而天下泰矣。

信陵君

魏无忌(?-公元前243),魏昭王少子,安釐王异母弟,战国时期魏国著名军事家。因安釐王元年(前276年)被封于信陵(今宁陵县),所以后世皆称其为信陵君,与春申君黄歇、孟尝君田文、平原君赵胜并称战国四公子。前243年因伤于酒色而死,十八年后秦灭魏。

典韦

典韦(?-197),宁陵己吾城人。韦形貌魁梧,膂力过人,少有大志,尚气节,性格任侠,东汉末年权臣曹操部将。建安二年(197年),张绣叛曹操,典韦为保护曹操而独挡绣军,击杀多人,后因寡不敌众,力战而死。

程迥

程迥,字可久,宁陵人,生卒年月不详,约于南宋孝宗干道(公元1173年)前后在世。迥少年失怙,年二十余,始知读书,隆兴元年(1163年)举进士第。历宰泰兴、德兴、进贤、上饶诸县,政宽令简,有异绩,官终朝奉郎。曾受学于王葆闻人茂德、喻樗,学者称沙随先生。

吕坤

吕坤(1536-1618),字叔简,一字心吾、新吾,自号抱独居土,宁陵己吾城人,明朝文学家、思想家。坤刚正不阿,为政清廉,时与沈鲤、郭正域并称“三大贤”,主要作品有《实政录》、《夜气铭》、《招良心诗》等。除《呻吟语》、《实政录》外,还有《去伪斋集》等十余种,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刑法、军事、水利、教育、音韵、医学等多个方面。

商丘市虞城始祖陵(巡礼商丘上古葛地)(6)

【特产美食】

张弓酒

以“东西南北中,好酒在张弓”享誉全国的张弓酒畅销大江南北,对宁陵经济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商丘市虞城始祖陵(巡礼商丘上古葛地)(7)

金顶谢花醉梨

宁陵县是金顶谢花酥梨原产地,已有700多年的栽培历史,是宁陵县四大名吃之一。宁陵酥梨色泽金黄,皮薄、质脆,素有“果宗”、“蜜父”之称,是上佳果品,明孝宗年间曾被列为皇家贡品,1958年还被作为礼品敬献给毛泽东主席。

花生

宁陵花生种植历史悠久,与金顶谢花酥梨、白蜡杆并成为“宁陵三宝”。

商丘市虞城始祖陵(巡礼商丘上古葛地)(8)

哨子汤

宁陵哨子汤创于民国初年,是宁陵县东街范家祖传技艺。哨子汤的主要原料是小米,将小米磨成浆以后,配以鲜鸡汤、羊油、粉条,加入茴香、姜、花椒等熬制而成。食用时,在碗里浇上特制的牛肉精哨子和辣椒油,其味鲜美可口、香而不腻、余味绵长。因喝时要放在嘴边吹一下,所以称作哨子汤。

西军牛肉

西军牛肉是宁陵县四大名吃之一,获得商丘市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称号。

垛子羊肉

垛子羊肉是宁陵县四大名吃之一,是独具特色的地方名吃,2011年2月,垛子羊肉传统制作技艺列入第二批商丘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杠子馍

杠子馍是宁陵县四大名吃之一。在豫东,提起馍,那就非宁陵的“杠子馍”莫属了,宁陵杠子馍是河南宁陵县东街久享盛誉的特色传统面食小吃。

金蝉

酥梨和白拉杆种植面积不断增大,使金蝉的生长和繁殖有了得天独厚的条件(金蝉,又名知了猴、知了龟),素有唐僧肉之美誉

葛天氏名号考辨

商丘市虞城始祖陵(巡礼商丘上古葛地)(9)

葛天氏是我国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他以创制“葛天氏之乐”被人们尊为音乐歌舞的始祖。关于葛天氏的具体年代有两种说法:宋罗泌《路史·禅通纪》说“在伏羲氏以前”;皇甫谧《帝王世纪》云“有巢氏之后有葛天氏等,皆袭伏羲之号”,袭号应在伏羲氏之后,年代相距不远。故知葛天氏为“三皇”时代的人,其年代约在伏羲氏和神农氏之间。关于葛天氏的名号说法不一,目前尚无定论。本人不揣卑微,考辨如下,以就教于诸位方家。

关于“葛天氏”文献记载不少,南北朝裴骃《史记集解》引《汉书音义》 “葛天氏,古帝王号也。”唐司马贞《史记索引》引张揖 “葛天氏,三皇时君号也。”臧励和《中国人名大辞典》释:“上古帝王”。《辞源》说:“传说中远古帝号”。看来,葛天氏既是氏族首领,又是上古帝王。既然葛天氏为古帝王,为何其名号 “葛天氏”非帝非君而称氏呢?清秦蕙田《五礼通考》云:“五帝之前无帝号,有国者不称国,惟以名为氏。所谓无怀氏、葛天氏、伏羲氏、燧人氏者也。至神农氏、轩辕氏,虽曰‘炎帝’‘黄帝’,而犹以名为氏,然不称国。至二帝而后,国别唐虞也。”原来,上古氏族部落是把其首领的名号作为氏族名,由全体成员共有共享。可知葛天氏部族也是把葛天氏的名号作为氏族部落的公名。据专家研究,上古人物的名号由来,主要有因德、因官、因技三种。葛天氏名号的由来则是几种因素兼而有之。

商丘市虞城始祖陵(巡礼商丘上古葛地)(10)

《 广博物志》卷九和《路史》卷七均载:“葛天氏,葛天者,权天也。爰拟旋穹,作权象,故以葛天为号。”查汉许慎《说文解字》:“葛,盖也,与鹖皆音盖。”《唐韵古音》:“《路史》葛天氏,葛音盖。按:古本葛与盖通。”《集韵》:“盖,覆也,居易切。盖、曷、盍,古通用。”在古代汉语中“葛”“ 盖”二字音义相同、互相通假。“葛天”即是“盖天”,意思就是象穹庐一样遮蔽住天空。传说,葛天氏经过长期观察、试验,发现葛的枝条柔韧性好、茎皮纤维拉力性强,可以编织。用其枝条小则可编篮、筐、盘、篓,大则可编笆箔、制“葛天”。“ 葛天”是一种原始的穹庐草屋,其四周、盖和门均为葛藤条编成骨架、外织秸草抹泥,使人们可以躲避风雨、野兽。在距今4000~5000年的豫东河南龙山文化遗址中发现有房基遗存,如商丘市王油坊遗址、造律台遗址、黑堌堆遗址等,房基有方有圆,四周有墙,墙用坯砌或硬土筑成,外敷草拌泥;室内土拌泥铺垫,涂有白灰。传说与遗址互相印证,可以说明葛天氏是发明 “葛天穹庐”的帝王,葛天氏部族就是最早居住“葛天穹庐”的部落。

葛天氏和葛天氏部族的人们,通过对与人类伴生的葛的块根、花序长期地食用、体会、总结,发现其不仅富含营养可以充饥裹腹,而且可以治病疗毒提高人体的免疫力。据《黄帝内经》和《本草纲目》:“葛根入药,味甘辛平,入脾胃经,有解肌发表、升阳透疹、退热生律、杀毒止泻之功效。”据今人研究,葛根富含淀粉和黄酮类物质,它是治疗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的良药。

葛天氏还发明、传授用葛的茎皮纤维编织生活、生产用品的技能,如搓经纺绳、编制葛履、纺织葛布等。粗葛布叫“綌”,细葛布称“絺”,用葛布缝制葛衣、葛衫、葛巾,遮羞蔽体,告别蛮荒,步入文明。《说文解字》曰:“葛,絺綌草也。”《本草纲目》:葛“取治可作絺綌。”《诗经·周南》:“葛之覃兮。”《传》曰:“葛所以为絺綌。”《周礼·地官掌葛疏》:“以时征絺綌之材。”《说苑》:“绵绵之葛,在于旷野,良工得之,以为絺綌。”这些文献说明用葛纺织由来已久。

葛天氏创制了我国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乐舞——“葛天氏之乐”。关于“葛天氏之乐”,《周礼释》卷八、《艺文类聚》卷六十六、《事物起源》卷二、《古今事文类聚》卷三十七、《群书考索》卷四十七、《文献通考》卷一百四十四、《说略》卷十一等诸多古籍都有记述,但以《吕氏春秋》和《路氏》记载最详。《吕氏春秋》卷五《仲夏季第五·古乐》载:“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一曰‘载民’,二曰‘玄鸟’,三曰‘遂草木’,四曰‘奋五谷’,五曰‘敬天常’,六曰‘建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总禽兽之极。”《路史》卷七在说明葛天氏名号后说:“及其乐也,八土捉扴操尾叩角乱之,而歌八终。块柎瓦缶,武喿从之,是谓广乐。”可见“葛天氏之乐”又称“广乐”,领舞者少则3人、多则8人,人们头饰牛角,手操牛尾,身挎扴鼓,而歌八阕;众人敲击块柎瓦缶,踏步和唱。经河南大学李玉洁等专家研究,“葛天氏之乐”不仅是我国有文字记载的最早乐舞,而且是我国音乐、舞蹈、诗歌、戏剧和体育的主要源头。

综合合析,发明“葛天”草庐和创制“葛天氏之乐”是“葛天氏”名号的主要来源,作为我国音乐、舞蹈、诗歌、戏剧、建筑、纺织、体育和医药始祖的葛天氏,是一位集大成者的人文始祖,其名号所得已远远超越了因官、因枝的层面,主要由于他仁德广被、造福苍生所致。

【作者简介】刘振海,宁陵县史志办公室主任;中国葛天文化研究中心学术委员,河南省华夏文化研究会理事,河南省史志学会会员,河南省炎黄文化研究会会员。

声明:以上图文信息来源于网络,仅为了展示商丘各县市的概况。如有侵权,请告之,我们将在第一时间进行删除。

郑州市商丘商会简介

郑州市商丘商会是在商丘市政府的指导下,经郑州市民政局批准于2016年4月20日正式成立。商会以加强联系、优势互补、繁荣经济和维护会员合法权益为目的,并以拓展郑商经济纵横联系、加强相互协调、参与中部崛起、促进两地经济的全面发展和两地共同进步、服务企业及社会为主要任务。商会在沟通乡情、联络经济、服务会员、合作发展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商会凝聚力、影响力不断增强,会员队伍不断壮大,呈现出强劲发展势头和勃勃生机。

商会已成会员交流合作的工作站、服务招商引资的中转站,搭建沟通联系的平台和拓展事业的舞台。为持续推动郑、商两地合作交流和经济发展,郑州市商丘商会欢迎商丘籍企业家加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