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确定的玉玺有多少方(1.61亿除了传国玉玺)

宝玺者何?天子所佩曰玺,臣下所佩曰印。无玺书则王言无以达四海,无印章则有司之文移不能行之于所属,此秦汉以来之事也。

乾隆确定的玉玺有多少方(1.61亿除了传国玉玺)(1)

秦始皇

也就是说,秦朝以前的印章,本是君臣百姓共用,没什么区别。有了帝制,便把皇帝的印章独称为“玺”,并且用它来作为发布帝令真实有效的凭证。大臣们处理公事,也是需要印章的。大大小小印章的背后,代表着或大或小的权力;而皇帝的印玺,则凝刻着至高无上的皇权。而秦始皇命孙寿刻印、李斯铭文的传国玉玺更是成为正统的象征,被历代皇帝奉为至宝

皇帝印玺分为两种:

第一种,是国家系统的。清代乾隆皇帝时,把从入关前到他即位后,列祖列宗传下来的国玺进行整理、分类,钦定下来25种,有大清受命之宝、皇帝奉天之宝、大清嗣天子宝、巡狩天下之宝、讨罪安民之宝、制驭六师之宝、敕正万邦之宝等。这些就是清代一直沿用的‘二十五宝’

乾隆确定的玉玺有多少方(1.61亿除了传国玉玺)(2)

康熙皇帝

另一种,则是专为某位皇帝打造的各种用途的印玺有的用年号,比如“康熙御笔之宝”、“雍正御览之宝”;有的用地名,如康熙的“文华殿宝”、乾隆的“纪恩堂”;有的用警句,如康熙的“戒之在得”、“惜寸阴”;有的则是特殊纪念,如乾隆八十岁生日时刻的“八徵耄念之宝”。

乾隆确定的玉玺有多少方(1.61亿除了传国玉玺)(3)

乾隆皇帝

清代的乾隆皇帝是中国历史上实际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享寿最高的皇帝,仅凭此点,便可以使他有资本在中国帝王神坛之上睥睨一切。更值得人们津津乐道的是,在其统治期间,他承先祖余绪,仗全盛国力,天作人和,将一次次的人生转折化作了一次次的辉煌,使得他能够在将近九十年的人生岁月中不断创造着中国帝王历史上的神话。

乾隆皇帝每每遇到重要的国事、家事,都要刻制宝玺以示纪念。这些宝玺在他去世之前不断的被复制,数量很多。如果把他们按年代先后顺序排列起来,乾隆一朝的国事、家事便可一目了然: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传国玺

乾隆确定的玉玺有多少方(1.61亿除了传国玉玺)(4)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传国玺

乾隆三年(1738年),民夫在江苏宝应县界首疏通河道时,挖得一方玉玺,立即引起地方官的高度重视,由原任直隶延庆州知州郭浩,呈送江南河道总督高斌,高斌进献给乾隆帝。乾隆帝由材质确定这方传国玺并非玉质,进而确认这方玉玺并非传说中的传国玺

乾隆确定的玉玺有多少方(1.61亿除了传国玉玺)(5)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因认为该玺,“古泽可爱,其文‘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其篆法又与《辍耕绿》所摹蔡仲平本颇合,而视为完好旧器,藏之别殿”,作为古玩进行收藏。 清室善后委员会清点物品时在乾清宫西暖阁发现,现收藏于故宫博物院。

铜点金异兽钮「乾隆御览之宝」宝玺

乾隆三年(1738)制

乾隆确定的玉玺有多少方(1.61亿除了传国玉玺)(6)

铜点金异兽钮「乾隆御览之宝」宝玺

2018年北京保利春拍,以1.1亿元天价成交。

白玉盘龙纽“大清受命之宝”

乾隆十三年(1748)制

乾隆确定的玉玺有多少方(1.61亿除了传国玉玺)(7)

白玉盘龙纽“大清受命之宝”

“大清受命之宝”,清崇德,白玉质,盘龙纽方形玺,汉文篆书满文本字。面14厘米见方,通高12厘米,纽高8.2厘米。

乾隆确定的玉玺有多少方(1.61亿除了传国玉玺)(8)

白玉盘龙纽“大清受命之宝”

乾隆帝钦定二十五宝之一,位列二十五宝之首。据《交泰殿宝谱》所记为“以章皇序”之用,即表明清王朝受天之命统治中国的合法性。又据乾隆帝《交泰殿宝谱序后》,此宝原是太宗皇太极以来“先代相承,传为世守”的旧物,故乾隆十三年(1748)诏改玺印中的满文本字为满文篆书时,该宝得以保持原貌。其材质洁白温润,盘龙纽线条简洁流畅,技艺纯熟,显示出清前期玉石雕刻的水平。

乾隆确定的玉玺有多少方(1.61亿除了传国玉玺)(9)

大清受命之宝


金交龙纽“大清嗣天子宝”

乾隆十三年(1748)制

乾隆确定的玉玺有多少方(1.61亿除了传国玉玺)(10)

金交龙纽“大清嗣天子宝”

“大清嗣天子宝”,清早期,金质,交龙纽方形玺,汉文篆书满文本字。面7.9厘米见方,通高7.6厘米,纽高5厘米。

乾隆确定的玉玺有多少方(1.61亿除了传国玉玺)(11)

大清嗣天子宝

乾隆帝钦定二十五宝之一,也是清代二十五宝之中唯一的一方金质宝玺。《交泰殿宝谱》记此宝为“以章继绳”之用,是皇位传接承递的象征。但实际上却很少使用,只在宫中殿堂内的御笔匾额上偶尔钤用。乾隆十三年(1748)诏改玺印中的满文本字为满文篆书时,该宝同样被乾隆帝认为是“先代相承,传为世守”的旧物而未被改刻

白玉交龙钮“信天主人”宝玺

乾隆二十四年(1759)御制

乾隆确定的玉玺有多少方(1.61亿除了传国玉玺)(12)

白玉交龙钮“信天主人”宝玺

对于清代的乾隆皇帝而言,乾隆二十四年(1759)可以说是他人生中的一个重要节点。这一年十月,遥远的西北边陲传来捷报,经过五年的筹划和征伐,回疆大小和卓木的叛乱被平定。从此清朝政府对新疆地区实施有效统治,这是乾隆皇帝此后一直引以为傲的赫赫武功之一。也正因为这一事件,使乾隆皇帝又有了一个新的名号“信天主人”

乾隆确定的玉玺有多少方(1.61亿除了传国玉玺)(13)

信天主人

乾隆确定的玉玺有多少方(1.61亿除了传国玉玺)(14)

信天主人

乾隆五十一年(1786)再次御制“信天主人”宝玺。2019年北京保利春拍,以9430万元天价成交

八徵耄念之宝

乾隆五十五年(1790)制

乾隆确定的玉玺有多少方(1.61亿除了传国玉玺)(15)

八徵耄念之宝

碧玉质,交龙纽方形玺,汉文篆书。面13厘米见方,通高11厘米,纽高5.4厘米。附系黄色绶带。
“八征耄念之宝”(亦作“八徵耄念之宝”、“八徴耄念之宝”),清乾隆年间的印玺铭文,是1790年(清乾隆五十五年)乾隆皇帝为纪念在位55年并庆祝80寿辰而特别制作的。“八徵”是指《尚书.洪范》中帝王管理国家的八种政事“一曰食,二曰货,三约祀,四曰司空,五曰司徒,六曰司寇,七曰宾,八曰师”,分别指管理国家的粮食、财务、祭祀、居民、教育、治安、朝觐、军事。

乾隆确定的玉玺有多少方(1.61亿除了传国玉玺)(16)

八徵耄念之宝

乾隆“八征耄念之宝”的内容重复刻制达37方,几乎每方印乾隆都亲力亲为

白玉御题诗「太上皇帝」圆玺

清乾隆六十年(1795)

乾隆确定的玉玺有多少方(1.61亿除了传国玉玺)(17)

白玉御题诗「太上皇帝」圆玺

整体呈圆柱状,顶部利用土红沁色浅浮雕双龙捧乾卦图案,印面朱文篆书“太上皇帝”四字。玺四周以拨划法阴刻乾隆帝《自题太上皇宝》御制诗。此玺玉质温润细腻,顶部纽雕及四周的御制诗文字刻工流畅精细,形态自然,是典型的乾隆时期的风格。这方宝玺在现藏于北京故宫的《乾隆宝薮》(乾隆御玺印谱)中有明确著录,经与实物比堪,无论是材质、体量大小,还是印文篆法布局都与该书中的记载完全相合。

2011年北京保利秋拍,以1.61亿元天价成交。


乾隆帝田黄三联玺

乾隆确定的玉玺有多少方(1.61亿除了传国玉玺)(18)

乾隆帝田黄三联玺

左“乾隆宸翰”,正方形,高1厘米,边长2.6厘米;中“乐天”,椭圆形,高1厘米,长径3厘米,短径2.3厘米;右“惟精惟一”,正方形,高1厘米,边长2.6厘米。

此联玺是清高宗乾隆皇帝做太上皇时所镌。系由一块相当大的田黄石雕刻而成。三方印链连在一起

乾隆确定的玉玺有多少方(1.61亿除了传国玉玺)(19)

乾隆帝田黄三联玺

这三玺的篆刻方式与玺文布局均有不同。“乾隆宸翰”为阳文篆刻,布局章法为传统标准格式“乐天”亦为阳文,两字居中,左右饰以螭纹,使玺面富有动感。这种字、画结合的形式是汉印的遗风。“惟精惟一”为阴文篆刻,印文用汉代私印形式,采取回文法排列,错开相同的两个“惟”字与延长两字上端一笔都是为取得整个印面饱满匀称、和谐美观的效果。

乾隆确定的玉玺有多少方(1.61亿除了传国玉玺)(20)

乾隆帝田黄三联玺

此三联玺在乾隆帝上千方的小玺中备受青睐,以后各帝亦十分珍视。清末代宣统皇帝溥仪被逐出宫时携出此印,且随身不离,至1950年方将其交出,经有关机构移交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

乾隆确定的玉玺有多少方(1.61亿除了传国玉玺)(21)

乾隆印玺引发拍卖狂潮

据《乾隆宝薮》及现藏实物粗略估计,乾隆一生共刻了1800余枚宝玺,但是因为英法联军、八国联军进北京抢掠,晚清时期从宫内流出等原因,目前流失到世界各地的乾隆宝玺大概有二三百枚

乾隆宝玺之多在历代帝王中无人能及,在质地上,乾隆宝玺也是多种多样,包括中国制作的传统材料铜、玉、石、水晶、玛瑙、象牙、文竹、蜜蜡、澄泥等。当然,绝大多数是常用的印章石和玉石,其中的玉石就是著名的国玉——和田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