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心理学上的暗示(暗示的力量太可怕)

暗示的力量太可怕,这几句话永远不要对孩子说,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孩子心理学上的暗示?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孩子心理学上的暗示(暗示的力量太可怕)

孩子心理学上的暗示

暗示的力量太可怕,这几句话永远不要对孩子说

您是否经常在多次教导失败后指责孩子?是否会反复向孩子强调不要做某事?这都是对孩子的负面暗示。

各位家长在与孩子交流的过程中会思考自己所说的话给孩子带来的影响吗?是否在不经意间说出的某些话已经对孩子的成长造成了影响?本篇文章小编将带大家详细了解暗示的力量!

永远不要对孩子说这几句话!

1、限制孩子的行为

大家是否遇到过这种情况,越是告诉孩子不能做什么,孩子就越想做什么。例如告诉孩子不要在床上乱蹦,孩子往往会蹦得更起劲。越是强调不要不要摔碎碗筷,孩子就越容易把碗筷摔碎。这种越是阻止,越容易发生的现象叫做“白熊效应”,是一种很典型的负面心理暗示。当你潜意识里不断重复要避免一件事情的发生,这件事往往就会变成现实。

2、常说孩子笨

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是天才,大多数都是普通小孩。所有的父母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事实往往不尽如人意。在孩子的成长发展没达到自己预期的时候,千万不要将失望的情绪表达给孩子。孩子的教育不是职场的尔虞我诈,他们需要的不是单纯的评判,他们的成长也没有必须完成的KPI,经常向孩子表达负面情绪会消磨他们的童真童趣,这样的孩子会变得比同龄人更加阴沉,不善表达。

负面暗示对孩子的影响

我们深信,天底下,没有一个爸爸妈妈不疼爱自己的孩子,只是对骨肉相连、一同生活多年的孩子毫无顾忌,由于自己的压力和情绪的变化,该说的与不该说的往往脱口而出。他们以为说话就像自己的上唇碰到下唇那么容易,几乎没有好好考虑,你这样一句随意的“咒语”,可能毁了孩子的一生!

在心理学中有一个重要的理论,叫正性强化法。所谓正性强化法,是指强调孩子身上积极的信息,让孩子看到自己的优势,从而做出积极的行为。如果家长对孩子不经意间表现出来的某种行为给予表扬、鼓励等正强化,下次遇到相同的情境, 孩子就会不断重复这种行为,在不知不觉中,这种行为就会成为孩子的一种习惯。相反,如果父母总是抱怨、数落孩子的不足,就给了孩子一种负面的暗示,给他们贴上了一种负面的标签。当孩子接收到的负面暗示越来越多时,他们就会真正地接受这种负面暗示,真正认为“笨”“没用”等就是自己的现在,甚至未来。

各位亲爱的爸爸妈妈们,请记住:“咒语”禁从口出!

了解暗示的作用,巧用心理暗示法则

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或多或少的接收到来自外界的心理暗示,这些暗示中有积极的心理暗示也有消极的心理暗示。父母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信赖的人,也是在施加心理暗示时效果最好的人。消极的心理暗示会使孩子的内心受到极大的影响,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甚至干预孩子心灵发展。但反之,如果父母对儿童施加积极的心理暗示,使用表扬、赞赏与鼓励等形式来对孩子形成心理暗示,那么孩子也能具有高度的自信,从而走向成功。心理暗示其最大的特征就是其中的“暗”,父母是在潜移默化的过程当中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对孩子的发育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家长良好的行为就是对孩子行为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能够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使孩子在积极的环境当中成长。

积极暗示法在增强幼儿自我效能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良好品格的形成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家长应在保持充分的尊重、给予正确的示范、营造良好的环境基础上,对幼儿使用言语、行为、动作等积极暗示的教育方法。

陈鹤琴在《家庭教育》中,实例论证了消极暗示和积极暗示对幼儿的发展产生的影响大为不同。例如受传统家庭教育思想的影响,许多家长总是对幼儿数落、训斥、打骂等,导致幼儿在成长过程中缺乏自信和积极性,主要表现为自我否定、缺乏主见等,这表明,消极暗示会吞噬人的精神动力、不断使人丧失自信,变得越来越自卑。消极暗示对幼儿的影响与幼儿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期望背道而驰,是在教育幼儿过程中不可取的教育方式。如果家长采用积极暗示,例如及时鼓励、表扬、夸赞幼儿,会对幼儿的自信心的增强、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良好品格的形成等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积极暗示对幼儿的作用与幼儿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期望是相适应的,家长应积极了解相关的教育理念,并在育儿过程中巧妙实施。

一、做好沟通三步曲

第1步,描述事实:

“哇!爸爸妈妈都没有提醒你,你就把家里卫生打扫好了呀!”

第2步,阐述感觉:

“打扫得好干净哦,爸爸妈妈太开心了,谢谢宝贝。”

第3步,进行比较:

“你看你做得多棒呀,比爸爸妈妈打扫得都干净。”

只有当孩子感觉更好的时候,他才能做到更好。

二、在日常生活中,把“不”改成“要”

把“不要吵”改成“嘘,小点声,这样会影响到别人”;把“不要和长辈顶嘴”改成“先听爸爸妈妈说完好吗”;把“不可以再哭了”改成“宝贝为什么不开心啦?跟爸爸妈妈说说,爸爸妈妈看看能不能帮你解决”;把“不可以乱扔玩具!”改成“你是不是不喜欢它们了呀?为什么要乱放呢呢?玩具也会伤心的哦。”你会发现,只要把“不要”这种命令性的语句换成更加温和的沟通方式,孩子会越来越听话。

二、这些很好用的积极沟通句式一定要多跟孩子说:

“宝贝,这件事情爸爸妈妈想征求一下你的意见,可以给爸爸妈妈帮助吗”,“宝贝,你能帮帮爸爸妈妈解决这个问题吗?”,“哇,你做得比爸爸妈妈还好,真是太棒啦!”,“宝贝,我相信你,你一定可以的,不要放弃哦。”

总结:父母给到的暗示是积极的,孩子就会在潜移默化中相信这些暗示,并且努力成为暗示中那个美好的样子,能够从容面的生活中的困难,面向世界、满身活力,也能拥抱自己、不卑不亢、从容洒脱!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