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公关和战术公关(技术的成因分析)

摘要:为实现我国科技自立自强,保障国家经济安全、产业安全和国防安全,必须解决“卡脖子”技术问题,将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卡脖子”技术具有技术攻关难度大、垄断性高、威胁性强的典型特征。为破解“卡脖子”技术难题,本文深入分析了“卡脖子”技术产生的原因,提出了“明确目标,认清短板;科学决策,精准施策;聚焦技术,重点培育;立足长远,面向发展”的技术攻关能力体系。规划了技术攻关路径,即:采用新型举国体制,加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强化基础研究能力,构建“政产学研用”的组织模式,营造人才供给、服务保障的支持环境。

关键词:“卡脖子”技术;技术攻关;攻关路径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1提出,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为保证产业链更安全可靠,“十四五”期间,要聚焦科技自立自强,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着力突破“卡脖子”技术瓶颈。

近年来美国不断借由“卡脖子”技术对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实施制裁打压,2018年发生的“中兴事件”和2019年发生的“华为事件”,使得集成电路等相关产品的研发和生产上升为影响国家安全的重大问题。实践反复告诉我们,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我们必须将事关国家经济安全、产业安全和国防安全的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

着力开展“卡脖子”技术攻关,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是建设科技强国的必然要求。新时代,国家提出了“两个一百年”宏伟目标,到21世纪中叶,我国将建设成为科技强国和创新型国家。开展“卡脖子”技术攻关既是建设科技强国和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内容,又是确保我国战略安全,科技安全,支撑国家总体安全,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本文基于“卡脖子”技术内涵特征,梳理出“卡脖子”技术产生的原因,厘清“卡脖子”技术的来源,构建了“卡脖子”技术攻关能力体系,提出了“卡脖子”技术攻关路径。

01

“卡脖子”技术的概念及其内涵特征

“卡脖子”是指用双手掐住别人的脖子,比喻抓住要害,置对方于死地。“卡脖子”技术形象地指会严重影响国家经济安全、产业安全和国防安全的关键核心技术。

关键核心技术指在一个系统、产业链或一项技术领域中起重要作用且不可或缺的技术,其难度大、水平高,对整个产业链起着关键作用。“卡脖子”技术符合关键核心技术的一般性特征,是关键核心技术的充分而非必要条件。

较关键核心技术而言,“卡脖子”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应用周期更长,短期内难以通过集体攻关突破或寻找替代方案,威胁性更强。与关键核心技术不同,“卡脖子”技术垄断性更高,具有潜在战略武器特征,可影响一国国际竞争力、科技话语权以及国际经济地位等。

本文认为“卡脖子”技术是指与国外先进技术存在巨大差距的关键核心技术;技术攻克难度大,当前不具备资源解决;技术垄断性高,往往由一组织或一个国家掌握;在国际贸易中,当实行进出口贸易封锁时,将影响一国产业安全,经济安全甚至国防安全,继而成为“卡脖子”技术。

以我国高速芯片为例,该芯片全部依赖进口,是确定的“卡脖子”技术。国产芯片量产精度为28纳米,低于国外先进芯片量产精度10纳米。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导致的“中兴事件”中,在美国商务部发布禁令后,中兴公司在A股和H股双双停牌,公司立刻进入休克停摆状态。

02

“卡脖子”技术产生的原因分析

基于“卡脖子”技术的内涵特征,本文从基础研究水平,技术轨道属性,“政产学研用”协同体系以及社会风险意识四个方面分析“卡脖子”技术产生的原因。

(一)基础研究薄弱

基础研究决定一个国家科技创新的深度和广度,“卡脖子”问题根源在于基础研究薄弱。根据万尼瓦尔·布什在《科学:无尽的前沿》2报告中提出的线性模型,基础研究会自动引发应用技术创新。基础研究薄弱则会影响技术开发,技术落后会影响产业经济发展。布什在报告中提到,“一个依靠别人来获得基础科学知识的国家,无论其机械技能如何,其工业进步都将步履缓慢,在世界贸易中的竞争力也会非常弱”。另一方面,同时基础研究又能培养科技创新人才,而基础研究薄弱则会导致顶尖人才的匮乏,进而又影响基础研究的发展。

我国基础研究薄弱体现在基础研究投入不高、领军企业数量不足、顶级人才优势不强等方面。2019年,我国基础研究投入占GDP比值世界排名靠后,为第24位,而美国世界排名第6位,差距显著。3

我国世界科技领军企业数量不足,2021年研发投入世界排名前50名的企业中,我国仅有4家企业上榜,而美国则有19家企业上榜。4我国还需进一步培育像华为这样的一流企业。我国的顶级基础研究人才方面,未能与美国形成竞争优势。我国在诺贝尔奖获得者方面远远落后美国,我国仅有3名入选,美国则拥有377名诺贝尔奖获得者。

(二)技术轨道的积累性、排他性特征

技术轨道积累性和排他性属性是导致“卡脖子”技术形成的原因之一。技术轨道是在某一技术范式所规定的技术变化范围内,形成其特定演化轨迹和前进方向的积累性进化活动。技术轨道具有积累性,当某一技术在既有技术范式内接近极限水平时,技术机会就大幅缩减,导致创新动力匮乏和创新路径狭窄,引起技术“卡脖子”的现象。技术轨道具有排他性,与既有技术轨道发展方向不一致的其他技术难以融入技术市场,“卡脖子”现象就是技术轨道排他性的表现,是我国作为“追随者”必然面临的局面。

芯片诞生于美国,美国在芯片领域拥有深厚的技术积累和创新人才,技术水平世界领先,拥有诸如苹果、英特尔、英伟达、IBM、高通、德州仪器、博通等实力雄厚的顶尖科技企业。虽然其他国家也拥有顶尖芯片公司,但数量和覆盖广度远不如美国。我国作为追赶者,芯片发展起步较晚,自20世纪80年代后才开展技术开发工作,技术积累上较美国有重大差距。在不掌握自主研发能力且海外技术已非常成熟的情况下,我国就直接采用了国外的先进技术。但当美国有些技术和产品不再对中国企业提供的时候,就导致了“卡脖子”现象。这都是技术轨道积累性和排他性特征的体现,如果技术轨道“追随者”不主动研发,一味地跟随,“卡脖子”将是其必然面临的局面。

(三)“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不完善

“卡脖子”技术具有攻关难度高,周期长的特点,不是一个人或一个企业可以解决的,需要举国体制大力协同。当前我国“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还不完善是“卡脖子”技术形成的原因之一。

“政产学研用”协同模式集合了政府、企业、大学、科研院所和用户各自的突出优势,对受制于人的“卡脖子”技术难题,是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目前以政府为引导,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发展还不成熟。这主要是由于“政产学研用”中各方主体相对独立,所属机构评价机制不同,大学评价以论文为主,企业则更看重产品的经济效益,更注重应用技术问题,双方价值取向存在偏差,沟通易出现分歧,并有可能最终导致双方分道扬镳。

(四)风险意识不高

在全球化背景下,对于攻关难度高的技术产品抱有侥幸心理,长期依赖进口,底线思维不牢,这也是“卡脖子”技术形成的原因之一。

我国作为全球化的一员,并不是所有技术产品都要自己生产,但事关产业安全的“卡脖子”技术必须要掌握在自己手中,不能因为攻关难度高,周期长就放弃自主独立研发,而将精力过多地花费在短期内较容易出成果的技术研发上,应立足长远眼光,布局攻关“卡脖子”技术,树牢底线思维,以防发生芯片断供类似事件。

03

“卡脖子”技术攻关能力体系建设

结合“卡脖子”技术产生的原因,本文将从技术识别、精准施策、主体培育及长远发展四个方面分析“卡脖子”技术攻关的能力体系建设。

(一)明确目标,认清短板

具备“卡脖子”技术识别能力才能帮助我们集中资源在真正影响国家经济安全的技术上下功夫。应当从“卡脖子”技术具备的关键核心技术特征、技术垄断性、攻克难度高、位于价值链核心地位等方面建立一套有效识别方法,对于可能的“卡脖子”技术进行甄别,建立“卡脖子”技术清单,明确攻关目标,认清技术短板,为政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卡脖子”技术攻关提供依据。

指出研究方向的选择要坚持需求导向,真正解决实际问题。“卡脖子”清单就是科研任务清单,是“研究方向的选择要坚持需求导向”的体现。2018年《科技日报》发布的35项关键“卡脖子”技术清单5,引起了广泛关注与讨论,至今4年过去了,我国已完成了部分攻关,比如在核心算法和数据库管理系统领域,阿里公司完全自主研发的金融级分布式关系数据库已经成为国产的核心数据库。此外,我国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都对本领域“卡脖子”技术进行过梳理,为科研攻关提供了指导方向。未来,还需中央统筹,建立统一的“卡脖子”技术识别方法,汇总形成“卡脖子”技术清单,并根据科技发展和科研攻关情况实时更新,以便为企业、科研院所攻关提供依据和指导。

(二)科学决策,精准施策

具备科学决策,精准施策的能力才能提高技术攻关成效,补齐技术发展短板。在战略规划方面,建立产业安全风险评价机制,针对“卡脖子”技术做到精准分析和整体布局;在管理体制方面,建立由中央决策部署,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协同组织、执行、监管的管理机制;在顶层设计方面,出台技术攻关指导意见,明确主体责任,合理分工,构建切实可行的攻关路线。

我国“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将“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与“十三五”相比,“科技自立自强”被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这与过去数年集中体现和激化的“卡脖子”事件密切相关。“十四五”规划还提出要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举国体制,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新型举国体制是我国集中调配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优势资源,集中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的有效机制措施。

(三)聚焦技术,重点培育

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只有具备培育科技领军企业的能力,才能瞄准世界一流,做到科技强国。应当针对“卡脖子”技术清单内容,重点培育各领域的科技领军企业。应当做到择优遴选,将已具备一定创新能力的企业纳入培养对象范围;应当做到政府引导,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应当做到资金保障,加大可能成为科技领军企业候选者的资金支持力度,针对“卡脖子”技术展开科研攻关。

关于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指示精神,是加快培育科技领军企业和世界一流企业的根本遵循。科技部、全国工商联联合指出要加强政策引导与服务,共同支持民营企业在创建科技领军企业和世界一流企业方面取得更大进展。中关村作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基地,近年通过引才用才20条政策、《促进在京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实施方案》、支持中关村科技型企业融资发展等手段,“十三五”期间,支持并培育了上市公司402家,独角兽企业90余家,诞生了一批如芯视界量子点芯片、寒武纪商用深度学习处理器、百度无人驾驶平台等关键核心技术。

(四)立足长远,面向发展

以发展的眼光,立足长远视角,构建创新文化氛围。树立底线思维,摒弃侥幸心理,牢固风险意识;建立争创一流的自信,拥有追求卓越的精神,筑牢创新发展的信心;培养世界一流人才,打造世界一流学科,研发世界一流成果。

我国核工业经过60多年的发展所取得的一系列自主重大成绩就是依托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自主创新的文化精神。在全国全社会各行业,都应鼓励发扬核工业追求卓越,自立自强的拼搏精神,具备攻关“卡脖子”技术的底气和信心。

04

“卡脖子”技术攻关路径规划

立足攻关“卡脖子”技术难题,从体制机制,攻关主体,组织模式和社会环境四个方面规划攻关路径。

(一)体制机制方面,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协同攻关“卡脖子”技术难题

“卡脖子”技术具有攻关难度高,周期长,并可影响国家产业安全的特征,其复杂程度致使单个企业或者其他组织不可能独立完成技术攻关任务。因此攻关“卡脖子”技术,必须依靠新型举国体制。

新型举国体制注重发挥政府与市场的互补作用,以国家利益为最高目标,动员和调配全国有关力量,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让产业成为科技创新的主要战场,让企业成为创新活动的主体,最大程度激发创新活力,同时又注重更好发挥政府职能作用。

在新型举国体制下,政府有关部门充当组织者和统一管理者的职能,是整个研发体系的核心和“大脑”。高科技企业是技术研发攻关主体,具体负责技术开发和产品转化。高校和科研机构是技术攻关的重要支撑,负责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

(二)攻关主体方面,加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强化企业基础研究能力

以企业为创新主体,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在新型举国体制下,科技创新资源主要是围绕企业进行配置,政府要通过制度设计和激励机制,如财政拨款、研发立项、税费优惠等手段,引导企业作为创新主体开展“卡脖子”技术任务攻关,构建央企民企协同的企业创新生态,培育建立世界一流的科技创新企业,助力产业链上下游成为更紧密的利益共同体,推动高校、科研院所围绕企业需求进行基础研究与技术研发。

强化科技创新源动力,需要加强企业基础研究能力。针对当前我国企业基础研究投入偏弱的现象,通过中央财政支持与税收激励的方式,鼓励企业提高基础研究经费比例,积极开展针对“卡脖子”技术的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同时企业可以通过设立基础研究平台,专门针对“卡脖子”技术清单内容开展科研攻关,并与高校,科研院所在基础研究方面展开积极合作,促进各创新主体协同发展。

(三)组织模式方面,以攻关“卡脖子”技术为目标,构建“政产学研用”生态系统

遵循市场规则,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构建攻关“卡脖子”技术的“政产学研用”生态系统,将政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和用户紧密联系起来,通过政府支持,吸引企业聚焦“卡脖子”技术重点领域,开展科技创新基础研究,同时与高校科研院所就基础研究和人才队伍建设开展密切合作。技术攻关过程中,可以采用“揭榜挂帅”等创新方式,利用市场竞争激发创新活力,通过政府部门组织面向全社会公开张榜征集科技创新成果,大力激发基础研究创新热情,形成技术攻关合力。

(四)社会环境方面,加强优秀人才供给,建立技术攻关保障

营造有助于“卡脖子”技术攻关的整体社会环境。牢固树立一流人才培养目标,在“政产学研用”生态系统中,高校和科研院所担负起一流高科技人才培养的重任,结合企业需求,通过项目合作、专项计划等方式,向企业持续输送高端优秀人才。建立支持技术攻关的服务保障体系,提高知识创新服务能力,建立知识产权服务机制,搭建“政产学研用”合作信息平台,畅通有效沟通机制。

05

总结与展望

本文基于“卡脖子”技术攻关难度大、垄断性高、威胁性强的典型特征,剖析出“卡脖子”技术是由于基础研究薄弱,技术轨道积累性、排他性,“政产学研用”协同体系不完善和风险意识不高造成的。并从“卡脖子”技术甄选识别,创新政策精准实施,领军企业重点培育和创新文化完善构建四个维度提出了“卡脖子”技术攻关的能力体系。进而从体制机制、攻关主体、组织模式和社会环境四个方面规划了技术攻关路径。

值得注意的是,“卡脖子”技术是关键核心技术,任何一项关键核心技术都是通过长时间的基础积累和技术开发才形成的,其源头可以追溯到20~30年前。因此,当我们在致力于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的时候,一定不要忘了对未来潜在“卡脖子”技术领域的投入,培养我国未来的技术优势,掌握我国未来的“杀手锏”,从而具备与其他国家进行博弈的能力。


作者简介:

李静(1990-), 女,博士后,从事核科技方向战略研究工作;lilyli@mail.ustc.edu.cn。

资助项目:

1 :中国工程院紧急重点项目- 新形势下科技领军企业发展战略研究,项目编号:2021-JZ-15

2 :中国工程院行业院重点项目- 我国核能发展关键“卡脖子”技术问题梳理及发展战略研究,项目编号:2022-HZ-04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EB/OL]. 2021. http://www.gov.cn/xinwen/2021-03/13/content_5592681.htm?ivk_sa=1024320u

[2] 范内瓦· 布什, 拉什· 霍尔特. 科学: 无尽的前沿[M]. 崔传刚译. 北京:中信出版社, 2021:13–19.

[3] OECD.Ma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icators[M]. 2021.

[4] European Commission.EU Industrial R&D Investment Scoreboard (World 2500)[M]. 2021.

[5] 关于“卡脖子”的35 项关键技术清单系列报道[N]. 科技日报, 2018.


战略公关和战术公关(技术的成因分析)(1)

来源:高科技与产业化

知领,中国工程院中国工程科技知识中心官方订阅号。关注科技动态,普及科技知识,弘扬院士精神,传播科学思想。中国工程科技知识中心_学术社群已经组建,添加xpcztym邀请您进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