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夏寻荷赏尽一池情趣的诗(落尽梨花春又了)

春天的到来总是从细微处开始,“草色遥看近却无”,慢慢地,“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一幅春的画卷展开了,“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在绿草的装扮下,“嫩绿柔香远更浓,春来无处不茸茸”。

春草萌芽,天地为之一变。春草因而总能常常成为人们关注和吟咏的对象,“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十六岁写出这个句子的白居易,竟然因此而终身获益。王国维是中国近代传统文化承先启后的重要人物,他对咏春草的作品尤其独到的见解,虽为一家之言,确是不刊之论:人知和靖《点绛唇》、圣俞《苏幕遮》、永叔《少年游》三阙为咏春草绝调,不知先有正中“细雨湿流光”五字,皆能摄春草之魂也。这里提到世人称道林逋、梅尧臣、欧阳修三位的三篇咏春草的词作为绝调,更强调冯延巳《南乡子,细雨湿流光》也可为摄春草之魂的佳作。

现撷取这四首词作与大家一起欣赏。

01

点绛唇·金谷年年

林逋 〔宋代〕

金谷年年,

乱生春色谁为主?

余花落处,

满地和烟雨。

又是离歌,

一阕长亭暮。

王孙去,萋萋无数,

南北东西路。

踏夏寻荷赏尽一池情趣的诗(落尽梨花春又了)(1)

王孙去,萋萋无数, 南北东西路。

金谷园(晋代富豪石崇所建,曾为王诩饯别之地)的草又绿了。今年远行的人是谁呢?一场春雨,落红满地。离别的曲调中,远行的人告别家乡的山水草木,踏上征程。

萋萋总是无情物,吹绿东风又一年。长亭送别,虽然是平常不过的事,但离别的伤感,谁能没有呢。

02

苏幕遮·草

梅尧臣〔宋代〕

露堤平,烟墅杳。

乱碧萋萋,雨后江天晓。

独有庾郎年最少。

窣地春袍,

嫩色宜相照。

接长亭,迷远道。

堪怨王孙,不记归期早。

落尽梨花春又了。

满地残阳,

翠色和烟老

踏夏寻荷赏尽一池情趣的诗(落尽梨花春又了)(2)

雨后,草堤露珠晶莹,远处炊烟袅袅,碧草青翠,江天一色。像庾信十五六岁时那样的少年,穿着拂地的长袍,与这美好的春光,相映生辉。送行的长亭,一个连着一个,消失迷离到远方,不要埋怨远行的人忘了归期。梨花落后春天就过去了,暮色下烟霾里,春草仿佛也变老了。

春草如有情,山中尚含绿。别时容易见时难,送行真的与草有关吗?

03

少年游·栏干十二独凭春

欧阳修 〔宋代〕

栏干十二独凭春,

晴碧远连云。

千里万里,二月三月,

行色苦愁人。

谢家池上,

江淹浦畔,

吟魄与离魂。

那堪疏雨滴黄昏。

更特地、忆王孙。

踏夏寻荷赏尽一池情趣的诗(落尽梨花春又了)(3)

谢家池上, 江淹浦畔, 吟魄与离魂。

春日里凭栏远眺无垠的碧草远结住天际。二三月间,你行色匆匆,远走他乡,让我愁苦不堪呐。谢灵运的诗思,江淹的别愁都不能表达我对你的思念。黄昏时的沥沥细雨,让我对你更加思念。

萋萋春草生,王孙游有情。离别的有情人,思念岂止春日?

04

南乡子·细雨湿流光

冯延巳 〔五代〕

细雨湿流光,

芳草年年与恨长。

烟锁凤楼无限事,茫茫。

鸾镜鸳衾两断肠。魂梦任悠扬,

睡起杨花满绣床。

薄悻不来门半掩,斜阳。

负你残春泪几行。

踏夏寻荷赏尽一池情趣的诗(落尽梨花春又了)(4)

薄悻不来门半掩,斜阳。 负你残春泪几行。

丝丝细雨,洒落在芊芊芳草,水珠光照下泛着莹光。烟笼雾罩凤楼闺阁里百无聊赖,不忍看画有鸾凤的铜镜,不想卧绣有鸳鸯的香衾,思念断肠。梦醒来,绣榻落满了杨花。斜阳里,我闺房的门为你半开,薄幸的你却不来,辜负我一片痴情,怎不让人伤心落泪?

词中表现出玉人失约后,辗转反侧,伤心不已。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