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的王献之书法单字(不能忽略王献之的这些法帖)

王献之短暂的一生,可谓是成就巨大,有时达到了与父齐名的程度,要不是唐太宗的打压,也许他一直会和父亲王羲之的书法一路走来,但他的水平是不会被历史所埋没的。

最全的王献之书法单字(不能忽略王献之的这些法帖)(1)

作为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王献之在书法方面非常有悟性,他的理解思通能力十分之强,在家庭的影响下,对前人的书法进行了扎实的临摹学习,但他没有因此而满足,而是一直在思考书法中的“意味”。

最全的王献之书法单字(不能忽略王献之的这些法帖)(2)

南北朝时期的书法家羊欣,也就是王献之的外甥在他所著的《采古来能书人名》中这样介绍王献之:

王献之,晋中书令,善隶、藳,骨势不及父,而媚趣过之。羲之第七子也。兄玄之、徽之,兄子淳之,并善草、行。

最全的王献之书法单字(不能忽略王献之的这些法帖)(3)

意思是王献之的草书和行书是其所擅长的书体,但现在看来,王献之的真书也是很了不起的,例如他的《洛神赋》就是一部经典之作,唐代书法家张怀瓘就说:王献之"能极小真书,可谓穷微入圣,筋骨紧密,不减于父"。

最全的王献之书法单字(不能忽略王献之的这些法帖)(4)

但是,我们从前个流传下来的一些书论进行分析,王献之最为擅长的还是草书,他在书写中发现,草书是最能表达人的性情的书体,因此他也曾经提出了书法中的“妙有余姿”,意思是书法的“意味”。

最全的王献之书法单字(不能忽略王献之的这些法帖)(5)

王献之著名的“一笔书”就是他的代表作《中秋帖》,该帖为草书。唐代张怀瓘在《书断》中说:"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脉不断,及其连者,气候通其隔行"。说的就是王献之的《中秋帖》,该帖也是后世学习草书的最佳范本和重要教材。

文中插图均为王献之在不同时期所写或被后人镌刻的拓印本。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