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县曹英杰(永康村人曹英杰)

1955年1月生,闻名山西、内蒙、河北一带、榆次家喻户晓的晋剧演员几十年从事与舞台艺术,无心申报什么职称评定,其一句话:有一个舞台展示,老百姓喜欢足也,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新兴县曹英杰?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新兴县曹英杰(永康村人曹英杰)

新兴县曹英杰

1955年1月生,闻名山西、内蒙、河北一带、榆次家喻户晓的晋剧演员。几十年从事与舞台艺术,无心申报什么职称评定,其一句话:有一个舞台展示,老百姓喜欢足也。

曹英杰,从小喜欢文艺,村里办有业余晋剧团,他一边上学,一边参加村里的排练演出,年龄不大,已是三乡五里老百姓喜欢的小演员了。著名表演艺术家牛桂英,就是永康村比邻小张义村人。牛老师最初学艺,还是在永康村的票儿班,逐渐成为闻名四乡的名票友。牛老师舞台上的风采与知名度,对年少的曹英杰触动不小,使他十分羡慕,在心里种下了,也想成为一代杰出艺术家的梦想。

1972年11月27日是曹英杰最兴奋、最激动、最高兴的一天。他从永康小学校,顺利地考入了榆次县晋剧团,圆了他从小喜欢文艺的梦想。入团后,因对文艺格外的情迷,自然在学艺中就不怕吃苦。寒暑春来,一份汗水,一份收获,功夫不负勤快人,很快赢得了团领导与诸位老师的喜欢。

1974年4月,团里派他去武汉楚剧团学现代小戏《追报表》,他扮演剧中小会计。为了不愧对剧团领导与老师的信任,在学戏中他格外地用心,一招一式,一字一板,不厌其烦。学习归来后,接着就下乡演出了。《追报表》这一现代小戏演出后,深受百姓的喜爱,初出茅庐的曹英杰,在观众中留下了较好的影响。由此演出的成功,更激发了他做好一名文艺战士的信心。崭然见头角的曹英杰追求艺术的同时,集老师各名家之长,使他的舞台表演,唱做念打,有了飞跃式的发展。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虚心进去,尊敬师长,这一刻在他心里的座右铭,像是一面镜子,始终照着,监督者自己的一言一行。领导的表扬,观众的好声,百姓的赞誉,他没有一点荣幸感,始终认为是对自己的一种激励,是在让他更好地学艺。一个专业的文艺战士,不能愧对百姓的眼神,坚强的信念支撑着他,使他坚持不懈,付出了超于他人的辛苦。梅花香至苦寒来,要想人前显贵,就得在人后受罪。父母的期望与叮嘱,从打起背包入团起就跟着他,在他耳边萦绕,不敢少有忽视。

1978年,曹英杰与剧团其他职员去石家庄河北梆子剧团学习《宝莲灯》,他主演剧中人物沉香。宝莲灯是一出神话剧,是根据民间传说《劈山救母》改编。该剧讲述了沉香在下凡仙女踏雪的帮助下,寻找"宝莲灯"后得知自己命运真相,为救母亲三娘,利用宝莲灯几番穿越,历尽磨难,最后一家团圆的故事。在此剧中,曹英杰把沉香演得是活灵活现,格外的神奇,本就小有名气的他,因此剧精湛非凡的演技一炮打红,从此山西民间就有了一个“宝莲灯晋剧团”的说法,在阳泉、大同、晋中、太原等各个剧场矿区、农村久演不衰,场场座无虚席,时有在走廊加坐票。一天连演三场,曹英杰因年轻力壮,一点都不感到累。剧中“沉香”这个角色,他一直演到1998年,从农村山区到乡下每一处,人人都亲热地叫他小沉香。宝莲灯一剧的演出成功,更激发了他的艺术人生观,在追求艺术境界的完美时,也在追求着一种艺术的修养。修养为艺术的气质,没有艺术的气质,你表演的再华丽,唱的再高,也是苍白的,不会招来观众的视目。所以,一个成功的艺术家,艺术气质的修养是很重要的。

宝莲灯一剧的轰动,不仅仅是曹英杰自身名誉的提高,剧团经济的改变,关键是榆次县晋剧团这个七十年代成立的新团,在山西文艺界有了相当的地位,被同行刮目相看。好花还得绿叶配。这话不假,但是一个艺术整体,假若没有一株突出的好花,绿叶再滴翠,只是一株静雅的物体,不会引起轰动,更不会引起人们的关注。艺术界不管是影视也好,舞台戏剧也好,领衔主演,总是标得鲜亮,只有夺人视目的鲜花,才能称其整体艺术的成功。可想而知,一个有实力的艺术家,对一个艺术团体的地位,艺术团体的生存是很重要的。然而,日盛的名声,只是提高了曹英杰对艺术追求的自信,追求艺术境界的更讲究,神态依然平平,生活低调,没有一丝名家的傲慢。

曹英杰从1976年学艺,他的老师有郝金锐、刘武华、王云楼、刘改英、郭臭小、陈东海、陈振华、雷守正、关庆顺、唐奇竟、王永年、程玉英、侯玉兰、张鸣琴、许合智、宋来祥、贾炳正、冯仁英、陈晋元、宋立功、郭志强、刘和任、冀荣生、武忠、牛桂英等等。曹英杰说:在这四十多年的艺术生涯中,以上这些老师给了我无私的帮助和教诲,才有了我今天舞台上的成就,老百姓的认可。

艺术日臻老道的曹英杰,不满足舞台上一个单纯的职业演员。从1988年开始,他一边演戏,一边开始学习导演、排戏、作曲、写唱腔。他冲破文化低微的限制,埋头苦学,多年来,笔耕不辍,常常是夜阑人静。他向宋来祥老师学到了文武场的配合,击乐与音乐之间的合作。向陈晋元、王永年、宋来祥、冯仁英、许合智老师,学到了各起板的要领和符号,各种板的要领和底号,学到了怎样安排剧中唱腔、音乐。向唐奇竟、关庆顺老师,学到了不少乐理知识的作曲过程。他从西安、石家庄、北京、上海、天津、河南各大剧院,拜访了当地的好多名家老艺人,向他们学习怎样演戏、怎样塑造人物。向陈正华、陈东海、雷守正老师,学习了怎样排练编导剧本,怎样安排调度等等。

曹英杰从1972年参加剧团到现在,剧团几番更迭变迁,一种艺无止境的精神,却从来没有忘记学习,虚心向同行请教。在演戏等方面,多才多艺的曹英杰,扮演了若多不同人物性格的角色。如《追报表》剧中机灵的小会计,《宝莲灯》剧中文武带打的沉香,《巧县官》剧中斗智斗勇的小县官,《胭脂》剧中的狂生宿介,《白蛇传》剧中不分皂白的许仙,《忠烈千秋》剧中刚直不阿的寇准等等。每一出戏,由于一丝不苟,对观众的认真与尊重,场场赢得了观众的赞誉。曹英杰尤其学得著名表演艺术家毛毛旦的唱腔,颇受老百姓的喜欢。不仅唱晋剧百姓听得赏心悦目,就连祁太秧歌百姓都听得痛快淋漓,无不举拇指,一个地道的艺人,一个杰出的表演艺术家。百姓说的没错,他确实是老百姓认可的艺术家,山西家喻户晓的艺术家。因为他自身素质的优秀,吃苦好学的精神,不拘传统,大胆创新,在山西晋剧这个舞台上,有了相当的知名度,也有了自己的艺术风范,同行一句话:少有的艺人。

曹英杰深有感触地说:一个艺人,在虔心于艺术的同时,不敷衍观众,观众也不会敷衍你的艺术。艺术是自己学的,名声是观众给的,观众是对一个艺人最好的评委。失去了观众的信任,也就失去了舞台艺术,艺术也就终止了。所以,一个艺人的艺德非常重要,他是艺人能否长久地站在舞台上的一个重要关键。他还常说一句话:在艺术日渐丰满的同时,不能忘记梨园之中各位老师的辛勤培育,虚心谦卑,团结同志,与人和睦相处,继承老一辈的优良传统,无私奉献艺术的同时,要做好艺术的传承,光大晋剧这一地方艺术,做到后继有人,不为一个艺人的责任。曹英杰与著名晋剧演员候刚英是一对夫妻,夫妻两个一同入团,从未分开。同心同德,相濡以沫,相互勉励,比翼双飞,共展奇艺,在晋剧这块舞台上,可谓是一对耀眼的奇葩,年年都在为百姓奉献着精彩斗艳的优秀剧目。

曹英杰从艺多年,一直是榆次县晋剧团、榆次市青年晋剧团、榆次市晋剧团、榆次区晋剧团,改制后的山西晋榆晋剧股份有限公司的台柱演员,嗓音清脆,犹如童音,婉转圆润,运用自如,阳刚之下,不失高山流水之韵。演技风趣,唱腔独特,眼睛传神,潇洒自如,舒展大方。无论剧中小生也好,须生也好,老生也好,丑角也好,老旦也好,那一个人物都塑造得精彩夺目,深入人物。艺术不负有心人,1980年《宝莲灯》获山西省青年演员优秀奖,1983年《楚王绝缨》获晋中地区青年调演一等奖,1984年《罗通扫北》获晋中地区青年调演一等奖,1987年《旺火》获晋中地区调演一等奖,2001年《状元媒》获中国第六届映山红二等奖,2003年《欢迎您到榆次来》获中国第六届民间艺术节金奖。

曹英杰历年来主演过的剧目有:《龙江颂》饰演阿坚伯,《江姐》饰演华为,《追报表》饰演小会计,《宝莲灯》饰演沉香,《狄青征西》饰演狄青,《白蛇传》饰演许仙,《柳毅传书》饰演柳毅书童,《十五贯》饰演熊有兰,《下河东》饰演呼延寿廷,《胭脂》饰演宿介,《孟丽君》饰演皇帝,《红珠女》饰演赵海,《四郎探母》饰演杨四郎,《忠烈千秋》饰演寇准,《杨业归宋》饰演赵八王,《状元媒》饰演赵德芳,《义仆忠魂》饰演曹福,《文王请太公》饰演武母,《狸猫换太子》饰演陈琳,《陈园园》饰演老国丈,《屠夫状元》饰演胡山、党金龙,《李三妹》饰演柴绍,《徐九斤升官记》饰演徐九斤,《明公断》饰演韩琦,《龙匣记》饰演方孝儒,《龙凤图》饰演赵忠,《罗通扫北》饰演罗通,《楚王绝缨》饰演武世,《杨七娘》饰演杨盛,《旺火》饰演书记,《花枪缘》饰演罗艺,《三醉双梅楼》饰演二太子,《秦香莲》饰演春哥,大型七场现代戏饰演《范妹锁》等。

1988年至今曹英杰编导包括唱腔、作曲设计的剧目有:《龙凤图》、《皇宫案》、《狸猫换太子》、《四郎探母》、《忠烈千秋》、《义仆忠魂》、《状元媒》、《陈园园》、《屠夫状元》、《李三妹》、《双虎锁》、《密杀令》、《花木兰》、《花枪缘》、《杨七娘》、《九江情怨》、《卷席筒》、《六月雪》、《三醉双梅楼》、《斩六郎》等。

曹英杰,一边做演员,一边做编导,由于团领导与职员的信任,多年来一直在团担任着一些职务:1988年榆次市秧歌剧团副团长,1990年榆次市晋剧团副团长、团长兼书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