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君出塞乃是汉元帝毕生之痛(王昭君芳容绝代)

王昭君,芳容绝代。她稍不留心就成了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而且专享“落雁”之誉。昭君之美,世人称慕,但她却不是一路光鲜,一帆风顺,她的命运时常转圜,时有坎坷。她在汉宫生活多年,却无缘与皇帝见面,待汉元帝诏见她时,她已身披嫁衣,“要出塞了”,这让汉元帝后悔莫及,但又无可奈何。

昭君出塞乃是汉元帝毕生之痛(王昭君芳容绝代)(1)

王昭君(剧照)

王昭君,名嫱,字昭君。西汉南郡秭归人。她是以一个良家女的身份被选入西汉后宫的。那时,她豆蔻年华,亭亭玉立,仪表艳丽,端庄高雅。尽管如此,但她却无缘与皇帝见面,更别说被皇帝召幸了。因为,当时与皇帝见面的宫女,都要经过画工画像,呈请皇帝过目。皇帝依画选人,择优召幸。昭君姿色过人,却没有被皇帝选上,因而无缘与皇帝见面,这是何故?问题就出在画工上。这画工便是杜陵人毛延寿。宫女长得美不美,全凭他画工一支笔。一些宫女,为了能见上皇帝,不得不贿赂画工。偏偏这画工毛延寿贪财,心歪笔斜。但是,毛延寿遇到王昭君却没辙了。昭君本来就美,毛延寿本以为能发一笔小财呢,顺水推舟,名利双收。但是,他哪里想到,王昭君与其他宫女不同,根本不信那一套。毛延寿索贿不成,恼羞成怒,借机宣泄私愤。于是,他自以为能够巧夺天工的画笔将美貌如仙的王昭君涂抹得泥塑木雕一般。他这一画,皇帝怎么可能看上王昭君?从此以后,一个才貌双全、正直善良的女子就这样被冷落在后宫当中,开始了漫长而又凄苦的宫廷生活。

无人问津,沉寂了多年,王昭君的命运迎来转圜。竟宁元年(前33年)春,匈奴呼韩邪单于入朝,“愿婿汉氏以自亲”。元帝慨然允诺。“汉匈和亲”延续。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此时的“汉匈和亲”与汉初屈辱的“和亲”政策不同。汉武帝之后,匈奴逐渐衰败,仅存汉属南匈奴生活在汉朝的北方,“汉强匈弱”已成大局,元帝为维护汉匈两族的友好交往,特此推行“汉匈和亲”政策。

当时的掖庭令到后宫查问,后宫美女宁愿百无聊赖地度日,也不愿意前往不为人知的匈奴。王昭君之前对汉匈之间的关系发展已有所了解,为了汉匈友好,她欣然表示自愿前往匈奴,扮演一个“和平使者”的角色。元帝早前说过,“谁愿意去匈奴,朕就把她当公主看待”,听说王昭君主动请行,十分欣慰,当即允诺,并吩咐准备嫁妆,选择吉日,要亲自为呼韩邪单于和昭君送行。

昭君出塞乃是汉元帝毕生之痛(王昭君芳容绝代)(2)

汉元帝(剧照)

临行前,王昭君整装待发,向元帝辞行。元帝惊呆了!她怎么也不会想到,王昭君原来是一位芳容绝代的女子。“云鬓低翠,容貌丰美,粉颊绯红,服饰靓丽,体态身材无不合度,那两道黛眉,浅颦微蹙,似乎含有嗔怨的模样。”左右大臣,无不为之倾倒。元帝好长时间才恢复常态,他后悔莫及,但事已无法挽回,他只好眼睁睁地看着王昭君与呼韩邪单于欢天喜地地谢已隆恩,然后飘然离开,消失得无影无踪。

昭君走后,元帝拿画工毛延寿问罪。可怜毛延寿,哪里延得了寿,死于非命矣。

昭君出塞,风光无限。成语“沉鱼落雁”、“画工弃市”因此而来,留下她凄美动人的故事。昭君出塞,“汉匈和亲”,也称“胡汉和亲”,边境延续着往日的平和。昭君将汉族的先进文化带到北方,并以自己的辛勤和智慧,很快就融入了匈奴人的塞上生活。她受到呼韩邪单于的宠爱,也受到匈奴人民的爱戴和尊重。

昭君出塞不久,专门给元帝写了封信。她在信中写道:“臣妾幸意是备身禁脔,谓身依日月,死有余芳,而失意丹青,远窜异域。诚得捐躯报主,何敢自怜?独国家黜陟,移于贱工,南望汉阙,徒增怆结耳!有父有弟,惟陛下少怜之。”据说,元帝阅完此书后,大为动情,思绪万千,不久便病笃驾崩。他的儿子太子刘骜即位,是为成帝。而王昭君在匈奴也与呼韩邪单于生了一个儿子,取名伊屠知牙师。呼韩邪死后,大阏氏所生的雕陶莫皋继位,号复株累单于。按匈奴习俗,王昭君忍辱负重,再嫁雕陶莫皋。之后生下两女。

昭君出塞乃是汉元帝毕生之痛(王昭君芳容绝代)(3)

王昭君与呼韩邪(剧照)

随着岁月的流逝,王昭君病死于匈奴。至于她死于何时何地,史书上并没有记载。一代美女,香消玉殒,湮没在广袤的大漠之中,留给后人的,永远是凄美的历史印记。@头条历史 @今日头条文化频道 @头条读书会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