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人口最多为多少人(真实的人口数据是这样滴)

【理性讨论、数据说话,关注明析历史,探究古代的经济真相】

明朝是最后一个汉家王朝,离现代不过四五百年,虽然有大量的史料,却也有着大量的未解之谜,比如明朝的人口。按《明实录》的记载,明朝的人口一直在6000万左右,可是明朝统治的276年中,中东部地区一直比较和平,没有什么动荡,按说应该是人口快速繁衍的时期。为什么明朝的官方人口数据会长期停滞?真实的数据到底是多少呢?

明朝人口最多为多少人(真实的人口数据是这样滴)(1)

失真的明朝人口数据

如果只看《明实录》的官方数据,明朝在276年的统治中,人口是没有增长的,高峰不过6700万,低谷也有5200万,总体在6000万左右,好像常年停滞一样。这显然与史料记载的“人口滋长、耕地不足”相矛盾。

成化二年(1466年)曾上奏言:“本朝百年来户口日滋,安得尚有闲田不耕不嫁。”明朝实行占田制,鼓励垦荒,100多年来,随着人口增长,一切荒山废地都得到开垦。应天府尹王世贞(文学家、据说是兰陵笑笑生的真身)曾批判过明朝的户口统计:“有司之造册与户科户部之稽查皆仅儿戏耳。”

明朝人口最多为多少人(真实的人口数据是这样滴)(2)

再看数据之间的矛盾,例子不要太多。

1)建文4年(1402年),国家还处在靖难之役中,居然统计出人口为5630万,到了1403年人口就增加到6660万,1年时间增长18.3%,显然不符合常理,如果说5630万只是中央统治区的人口,或许还能说的通。然后才过1年,1404年就又变成5095万,在史料没有记载大型灾难的情况下,突然减少了23.5%、1500万人口,估计一般地震都做不到,除非是小天体撞地球。

2)永乐10年(1412年)人口为6538万,到1413年就变成5095万,又是突然减少22.1%的人口,而且1413年的人口数量还跟1404年一样,只在百位数略有偏差。

3)成化22年(1486年)人口为6544年,到1487年突然减少1523万人口,1488年又基本和1487年一模一样,只在百位数有差异。

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自相矛盾的数据?

一方面,统计手段和技术不足。古代没有统计学和抽样统计,交通和技术条件也限制了官府统计人口数据,既使是21世纪前后,除了十年一次的人口普查,国家也是通过抽样摸底每年的人口情况。除非是编造人口黄册,古代的常规性人口统计,往往都是地方官在过往数据上稍加改动,再报送上级。明朝的人口数恰好印证了这一点,各省的布政使司在往年的数据上略加修改,再报到户部,然后就统计出哭笑不得的结果。

另一方面,重赋税征收、轻户口统计。古代官府看重丁口(纳税的成年男子)的数量,增加是政绩,不要减少太多就行,女性数量不怎么看重。明朝上海县的人口变化就是例子,1412年前后的性别比例还算正常,到1572年女性占比只有18%,好像上海突然就没了女人。然而男子的数量变化却很缓慢,实际就是人口统计只重“男丁”,不重“女丁”的表现。

明朝人口最多为多少人(真实的人口数据是这样滴)(3)

明朝人口数据有哪些遗漏?

明朝在洪武14年(1381年)曾经做了一次全面的人口普查,在此基础上编制了《赋役黄册》,以户为单位进行户籍登记,内容包括家庭成员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住址、丁口、土地、房产和户级。大量的监察御史参与和监督了此次普查,因此数据真实性很高。可是后来的户口统计都流于形式,从而造成了数据的失真。那么,明朝中后期遗漏了哪些数据?数据失真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明朝人口最多为多少人(真实的人口数据是这样滴)(4)

明太祖朱元璋

1、女人统计数量减少。跟其它朝代一样,妇女不是明朝政府徭役征调对象,只要户籍中有男丁,田亩能归到户,就能保证两税的征收和徭役的征调,女人的数量则无所谓,上海县就是例子。

2、私附人口数量庞大。特别是大量的农民投寄到遍布各地的藩王底下,成为藩王的佃户,而根据明朝的规定,这些佃户不归入朝廷的户籍。众所周知,从朱元璋分封儿子为王开始,每一位皇帝都要封子弟为王,几百年下来,明朝宗室遍布天下,占据了大量土地,因此需要大量佃户为他们耕种,户籍归藩王宗室私有,减不了国家户籍数量和税基。明朝中期,蜀王已经占有成都大半土地,相当于成都大半百姓从朝廷变成蜀王私人佃户。

到了嘉靖年间,明朝宗室已经达到8203人,其中亲王20人,郡王203人。到了万历末年,明朝宗室人数已经超过10万人,想象一下多少土地和百姓成为他们的私产?

明朝人口最多为多少人(真实的人口数据是这样滴)(5)

3、无产者增长,成为户籍外人口。除了宋朝,明朝也有资本主义萌芽的说法。随着土地兼并的增加,大量农民失去土地,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成为手工业者、舟居者、流动雇工等无产者,在城市周边讨生活。受朱元璋的影响,明朝又是一个重视农业的国家,没有专门的制度管理这些流动人口,这点远不如宋代(有专门的城市客户管理制度)。

4、卫所军户不在统计范围内。根据明朝的制度,军户分成两部分:1)在乡军户,军人的父母兄弟,归户部和地方管理,数量纳入国家统计;2)卫所军户,军人的老婆孩子,由兵部及五军都督府管理,数量是军事机密。根据洪武26年的统计,全国设卫329个、守御千户所(都司直管)65个,每卫5600人、千户所1120人,满额189万人,洪武25年的兵员为121万,明朝的卫所常年没有满员,低于200万。逻辑上,卫所军户数量是恒定的,老子退役就回乡,成为在乡军户,只有一个儿子继承军籍,成为卫所军户。卫所军户地位低、单身多,按每户3口计算,大约600万人,对总人口的影响不是很大。

明朝人口最多为多少人(真实的人口数据是这样滴)(6)

1381年数据更接近真相?

既然明朝中后期的人口数据都不靠谱,那么只能构建模型推算明朝的人口,那么需要三个关键数据:1)较为准确的初始人口;2)符合常理的人口自然增长率;3)人口峰值时点。

明朝在洪武14年(1381年)和24年(1391年)做了两次人口普查,哪次的结果相对准确呢?这涉及初始人口的估算。

1391年数据可能不准确。根据两次人口普查的数据表,不考虑云南,7个省的人口减少、6个省人口增加,总人口减少了近200万,显然不符合那10年的国家休养生息、蒸蒸日上的形势,人口应该整体增长才对。那么洪武24年的数据可能只是在1381年的数据基础上,稍加修改得出的数据。

明朝人口最多为多少人(真实的人口数据是这样滴)(7)

以江西为例,人口漏算了8%。通过查阅江西各州府的方志,江西13州府在洪武24年的总人口应该为876万,比官方数据高8.1%,可能的原因是布政使没有深入地方,草率地将统计数据上报户部。

明朝人口最多为多少人(真实的人口数据是这样滴)(8)

以河南为例,人口漏算了22%。查阅河南8州府方志的数据,总人口为257万,比官方数据多出21.8%,原因预计和江西差不多。

明朝人口最多为多少人(真实的人口数据是这样滴)(9)

综上分析:明朝1381年的人口统计数据更加真实,13省人口5978万,加上云南的35万,全国总人口约6013万人。

明朝人口数量估算:高峰1.66亿

笔者把明朝的人口高峰设定在万历10年,即张居正去世的1582年,因为经历隆庆和万历前期的发展,明朝走出嘉靖停滞的状况,经济重新好转,人口增长。张居正死后,明朝弊政重生,加上万历三大征的消耗,人民生活应该是走下坡路的。

明朝人口最多为多少人(真实的人口数据是这样滴)(10)

人口自然增长率估算。笔者整理了历史上历朝国家统一后、和平时期的人口数据。当国家休养生息后,人口都会快速增长,自然增长率甚至超过千分之十二。另外人口基数较高时,自然增长率会下降,宋代从天圣元年(1023年)至大观4年(1110年)的87年间,人口自然增长率只有千分之七。

明朝人口最多为多少人(真实的人口数据是这样滴)(11)

明朝高峰人口数量为1.66亿。明朝的人口基数超过6000万,考虑到人口越多、人口增长率越低,200年时间又太长,因此划分成三个时期:1)1382至1451的70年,增长率假定为0.6%;2)1452至1511的60年,增长率设为0.5%;3)1512至1582年的71年,增长率为0.4%。基于上述假设,推算出明朝的人口数量高峰为1.66亿,接近1.7亿。

明朝人口最多为多少人(真实的人口数据是这样滴)(12)

疑问及验证

有人会问,明朝在建文时期(1398至1402年)发生过靖难之役,1382至1403的21年,人口会不会是下降的?

不会!从明朝1381年的人口结构可以看到,南方8省为4331万,占比72.4%,由于不受战乱影响,人口仍会继续繁衍增长。而靖难之役主要在河北、山东、淮南等部分地区,人口数量不多,对全国人口增长的影响有限。

明朝人口最多为多少人(真实的人口数据是这样滴)(13)

侧面验证:满清初期人口。满清入关后,统一战争期间在全国制造了大量的屠杀,然而在顺治18年(1661年)统计全国户籍时,丁口就有1913万,推算人口为8500万。显然,明末的实际人口肯定非常高,否则经历长期的战乱和屠杀,不可能还有这么多的人口,侧面验证万历年间的人口估算不会偏差太多。

总结:明朝人口存在大量漏算,高峰人口近1.7亿

1)明朝官方的人口数据不符合客观规律。古代的统一王朝在休养生息期间,人口都会进入快速增长期,保持1%左右的自然增长率。

2)大量人口没有被明朝官方统计。女性占比越来越少国大量农民私附到王公贵族名下,特别是宗室底下的佃农不纳入户部统计;另外大量农民失去土地,成为无产者,这些人口没有统计,而宋代做得比较好。

3)明朝实际人口高峰为1.66亿。以明朝1381年的人口数据为基数,根据历代的人口增长率经验估算,明朝在万历前期达到人口高峰的1.66亿,说明漏算的人口超过1亿。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