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名之下其实难副造句(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华丽的措辞难掩其拙)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造句(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华丽的措辞难掩其拙)(1)

这几天因为忙,没有上网。昨晚偶尔浏览头条,无意间再次刷到一凡诗书客之于网名号为也爱古诗词的一首七绝《孟夏感怀》赏析诗评。表面上看这首诗评似乎再正常不过,并无毛病……然只要你认真去品,你就会发现,华丽的辞藻之下隐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谬误……众所周知,一凡诗书客因怼江南大才子——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郦波的《旅夜作书》一诗而一夜暴红,凭着一首俗不可耐的《旅夜改作》居然成功将才子郦波挤出头条,尔后迅速走红大江南北……那么一凡诗书客是否真的拥有如此高山仰止之才华呢?我看,盛名之下其实难副,这不,纵观一凡诗书客的所有诗作及大部分诗词鉴赏作品,几乎都是没完没了的泛泛之作,纵使词藻再华丽亦不承其重、难掩其拙……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品鉴一凡诗书客的这篇诗词赏析究竟存在哪些问题?是否真正地抓住了诗词鉴赏的重点:

七绝.孟夏感怀(新韵.也爱古诗词)

他乡客住久为乡,逐梦难闲镇日忙。

纵使江南万般好,还思故里小池塘。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造句(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华丽的措辞难掩其拙)(2)

首先,我们还是依照惯例先来看看它的平仄韵律:

该诗作者已标明新韵,那么我们就按新韵进行分析解读:从该诗首句第二字“乡”一声平韵结合韵脚看,该诗应该是平起首句入韵的一首七言绝句,押十塘新韵,其平仄标准模式为: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而该诗的实际情况是:

他乡客住久为乡,逐梦难闲镇日忙。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仄平。

纵使江南万好,还思故里小池塘。

仄仄平平仄平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从以上情况可以看出:该诗的第三句(转句)末三字两仄夹一平犯“孤平”,二四六关键部位的平仄韵律为:仄平平,第四六字失替;承句的二四六平仄韵律是仄平仄,显然该句第六字与承句第六字失粘;合句的平仄韵律是平仄平,转句的第六字为平与合句的第六字平明显失对。

结论:作为格律诗,它既失替又失粘、失对,那么这样的诗充其量只能算是七古而不能标注为“七绝”……

说到这里必须特别地强调一下,此转句常有人认为末三字“仄平仄”为“鲤鱼翻波”是“平平平仄仄”的变格,属“准律句”,而我的观点则恰恰相反:它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后孤平”句属格律诗之大忌!“鲤鱼翻波”说得好听,它只不过是后人为唐人的一些出律的诗安上的一个漂亮的籍口而已!当然处于格律诗探索阶段的唐人写出这样的诗句无可厚非,这样的情况之所以在唐诗中大量存在,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前人的以讹传讹!加之后人为出律的唐诗找注脚推波助澜直接导致今人视此句式为“准律句”然后心安理得依此照葫芦画瓢,孰不知这样去写格律诗是对格律诗的极大不尊,它完全抛弃了格律诗“两两交替”的韵律规则。从根本上与格律诗理论规则背道而驰,是对既成格律规则的公然蔑视与挑战,是对格律规则的恶意践踏与破坏,为此我们必须坚决抵制和反对并为此震臂一呼,决不允许再这样继续下去!否则格律诗危如垒卵离死不远矣……试想,在格律诗已经完全成熟的今天,如果大家仍按这样的写法去从事格律诗创作,那么“格律”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造句(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华丽的措辞难掩其拙)(3)

其次,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它的题旨说的是什么?全诗是否紧扣题意?

诗歌的题目是诗歌鉴赏的向导。它或点明主旨,或表明诗人的情感基调。从该诗的题目来看:诗者已点明主旨孟夏感怀,也就是说诗人想要抒发一下孟夏时分内心里的一些感慨:孟夏天来了到底是热?凉?抑或今年的孟夏与往常的孟夏有什么不同等等?而从其全诗的内容来看却并不是这个意思,它所表达的意思大致应该是思乡之感:作者本人客居他乡多年,在外打拼久了也早已习以为常,把居住地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为了自己的事业和梦想终日忙得不亦乐乎……然尽管如此,那悠悠的乡愁始终萦绕心头,作者无时无刻不思念着自己的家乡,家乡的一切是那么亲切,儿时的记忆总是那么甜蜜……

从中不难看出:诗中所抒发的感慨并非题目所表达出来的那种感慨,两种感慨完全不同,也就是说诗不切题、文不对意。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造句(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华丽的措辞难掩其拙)(4)

再次,我们来分析分析这首诗的意境

赏诗不是一味地捧和,更不能随意地贬损。善用诗家语来写诗评固然好,但必须围绕诗的中心意境来展开。如果你用的那些诗家语离开了诗的中心意境,即便辞藻再华丽亦不能改变所评之诗脉络和意境走向,左右不了所赏析之诗的既成事实……意境是文艺作品中和谐、广阔的自然和生活图景,渗透着作者含蓄、丰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索的艺术境界。优秀的古诗词都创造了具有广阔艺术空间的意境。诗歌意境(情景)关系往往比较多的是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意境特点有:慷慨悲壮、雄浑苍劲、恬淡自然、雄浑壮观、悲壮苍凉、孤独冷寂等等。可见,抓住这几个关键处,我们就可以穿越语言屏障,迅速触摸到诗人的心灵世界,走进诗的艺术境界……

他乡客住久为乡,逐梦难闲镇日忙。

有道是:人出门久了难免思乡,出门在外之人有那么些许“乡愁”再正常不过!作者常年在外,思念家乡理所当然,区区感怀不足为奇。然在一凡诗书客眼里俨然找到了共鸣一样,居然生出这么一大通的感叹来,华丽的辞藻堆出一大堆管你相不相符。完全凭着自己的意气与好恶来论诗,一个普通的乡愁值得这么夸张吗?一般而言,好诗必然意境深远,并常伴奇句。而该诗并没有什么出彩的佳句,也没有什么高深的意境,“佳作”之称何来?

纵使江南万般好,还思故里小池塘。

这句从总体上来说应该是该诗最出彩的所在。语言朴实、简约,但却深藏着浓浓的思乡情结,于平实中见真情,虽千万言难赋深情矣!独此见佳,平淡中见深意……那么是不是这句诗就没有问题了呢?显然“江南”二字出现得非常的突兀,前无铺垫 后无承托,江南风景再好与故里又有何关联呢?可见作者的练字达意之功存在着明显的缺陷……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造句(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华丽的措辞难掩其拙)(5)

基于该诗存在的相关问题,我们可以有针对性的作些小改动使之合乎韵律成为名副其实的七绝、使之更加切题应景、意境更美:

七绝.乡愁

:时值壬寅孟夏,余辗转南下杭城打拼谋生十载有余,事业略有所成,日子也逐渐过得一日好过一日,然终日忙得不亦乐乎,早已经习惯了异乡的生活……但心里挥之不去的始终是那不绝如缕的丝丝乡愁,儿时的记忆历久弥新,忘不了的是那故乡的山、故乡的水、故乡的风景、故乡的情……

他乡客住久为乡,逐梦难闲镇日忙。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1)

纵使江南千水,犹思故里老池塘。

(2)

纵使江南千景,犹思故里破泥房。

(3)

纵使江南无限,犹思故里旧时光。

(4)

纵使江南无限好,思故里老河床。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造句(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华丽的措辞难掩其拙)(6)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造句(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华丽的措辞难掩其拙)(7)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造句(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华丽的措辞难掩其拙)(8)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